越来越便宜的价格让MP3已经逐步沦为IT消耗品,消费者可以在信息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购买的自己喜欢的MP3产品,MP3已经彻底摆脱高利润而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品牌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产品的突破点和差异点,以便提高自己产品的新引力以及附加值。
而如今市场上视频已经不是特殊的卖点、轻薄小巧已经不能再吸引人,降价只能增加自己的压力...等等这些以前出现的诸多方法都已失效,各个厂商只能另寻出路。但是,有的时候头脑一热就会走近MP3的发展误区。
屏幕——乐此不疲
今年发展特点:从2.4英寸到2.8英寸屏幕不到半年,以至于3.0英寸大小,宽屏的产品已经成为了宣传噱头。屏幕的颜色数也逐步发展为1600万色,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视频播放这种辅助功能,而且逐步强调视频功能的重要性和主要性。
误区:其实大屏幕不是不好,而是不合适,大屏幕当然看起来清楚。但是对于一款MP3来说体积大了,而且成本高了。用大屏体现出视频播放的重点,显然已经背离了MP3的本质,屏幕再好其主要功能还是服务于以音频播放为主的MP3。屏幕再大,也不能提高音频播放表现。因此,屏幕要适可而止,兼顾成本、音质和售价。
视频——有些过火
今年发展特点:现在视频播放已经完全摆脱了 15帧/秒的尴尬境地,很多产品都已经达到了24帧/秒左右,同时除了支持AVI格式的视频以外还能支持FLV、RM、WMV。MP3的功能已经无限接近 MP4了,以至于消费者再选购的时候完全分不清自己买的是MP3还是MP4
误区:MP3的视频功能越好好像给消费者的实惠越多,而厂商并没有顾忌到消费者是否应该为这项功能卖单。实在想不出视频这个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有多大价值,消费者付出的价值是不是和视频这项功能实际应用相对应,MP3究竟是听的多还是看的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听的方面多付出一些,而视频方面是不是在MP3上收敛一些。
音质——旁门左道
今年发展特点:如今MP3厂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视音质了!如今MP3厂商开始重视独立DAC的应用,而且在芯片厂商的支持下RK芯的产品已经开始支持双无损。并且有些MP3开始重视纯音乐MP3,推出了不少的产品。但是在拥有双无损,独立DAC的情况下,并没有真正的重视音质的表现,电路,耳机等等方面都没有更多的变化。
误区:无损呀、双芯呀、独立DAC呀都上来了,但是没有几个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些旁门左道,电路、设计、耳机、主控芯片这些重要项目没有谁真正重视,音质只不过是建立在噱头上的主体。
操控——没人关注
今年发展特点:今年我们看到触摸屏的MP3逐步流行起来,操控进步不少。使用触摸按键的产品也逐步变多,虽然外形不错,但是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大屏幕的MP3促使按键地位的下降,很多产品的按键已经退到边框。
对于国际品牌,虽然也是触摸按键,也是感应操控,也是边框操作,但是使用起来也比较适手,人性化更好,MP3系统整体响应要比国产的强了不少。
误区:国内厂商没有谁关注MP3的操控,屏幕大了按键小了,体积小了按键没了,功能多了系统慢了,好像操控方面就是为了其它方面作的附属品。国产品牌虽然不关注,而国外品牌却从不放松,无论苹果的Click Wheel、iriver D-click、三星K3的触膜键还是iAudio的全触摸屏都对自己产品的操控非常重视。而且在重视操控的同时还注意产品系统的流畅性,没见那个优秀的国外品牌其内置的系统缓慢。
今后MP3的操控将会是国产MP3的最大弱点,而系统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则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国产产品的好感。
总结:
2006年中国的MP3走出了关键了一步,那就是视频MP3产生。中国的MP3也在这年牢牢抓住了这根稻草,从15帧/秒到30帧/秒,从QCIF到 QVGA,从1.8到2.4英寸,视频MP3不断进步着,风雨摇摇一整年。可以说视频MP3是2006年中国MP3市场的亮点,这个即使拿到国外市场也是非常先进的。
现在,对于模具、设计、做工、音频效果、操控的提高则是在2007年中国MP3需要努力的地方,也是中国MP3重要的突破口。而对MP3本源的深刻认识,以及更多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则是中国MP3是否能顺利发展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