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五页
自打Sun发布了有些“变态”的Sun Fire X4500产品之后,存储服务器似乎又重新焕发出青春力量,在服务器行业活跃起来。英特尔率先发力,在圣地亚哥举行的2007年春季网络存储世界(SNW)上宣布推出业内第一款集成四核CPU的2U、12硬盘槽位存储服务器—Intel Storage Server SSR212MC2。这一硬件平台面向中小企业(SMB)市场,使用英特尔至强四核处理器5300系列,将会为多种类型的企业以及小型商务存储提供解决方案,包括NAS、SAN和应用软件服务器。
再往后,是国内企业宝德高调发布其“小巨人”S系列存储服务器,S系列存储服务器采用英特尔最新双路四核服务器技术,引入希捷先进的磁盘管理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安全存储与管理,宝德S系存储服务器采用2U/3U/4U机箱,可装载12至16块大容量希捷硬盘,容量最高可达12TB,满足社会最新的IDC市场、安防市场、3G手机和网游等新兴领域。
浪潮公司存储营销本部技术支持处高俊霞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表示,浪潮服务器在同一处理器情况下,越高端硬盘容量越大。比如其NL380D产品最大支持8块热插拔SAS硬盘,或10块SCSI硬盘,强调扩展性。而其专门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的易翔服务器中,也有一款强调存储的服务器产品,适合用户做文件共享、邮件服务等应用。
一时间,存储服务器成为服务器领域的热点话题。但难免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存储服务器早就不是新鲜产品,当年惠普就曾经推出过DL380类型的存储服务器产品,不过那款产品更加强调的是可扩展性,其精髓在于上面支持类似飞康IPStor类软件,可以把后接的不同类型存储盘柜(如FC或者iSCSI)共享给前端的服务器群使用。
而且,以前也有一些服务器厂商推出过支持多个硬盘的存储服务器,但后来这些产品又都销声匿迹。就在存储服务器快从我们脑海中淡出之际,今年它又卷土重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串行存储技术让存储服务器焕发青春
很显然,从技术层面来看,上面问题的答案应该是SAS和SATA串行存储技术的有力支持。在SAS/SATA串行存储技术出现之前,服务器采用的全部是SCSI磁盘,这种磁盘的缺点导致服务器内部无法容纳过多磁盘。
虽然SCSI的一个接口可以连接15个设备,但因为SCSI采用共享带宽连接方式,如果一个通道连接15块SCSI硬盘,那么实际上每个硬盘分配到的带宽非常少。以SCSI最快的320MB/S来算,平均每块盘分配到的平均带宽只有20MB多;而且由于SCSI采用轮询机制,不利于RAID的并发存取操作,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一个SCSI通道最多接8个设备,没有办法达到很大的存储容量。
而SAS/SATA存储技术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该存储技术采用串行连接方式,其接口带宽达到了3Gb/S,可以实现多个硬盘在服务器内的使用。我们也看到,正是在SAS/SATA技术出现之后,这种支持多个硬盘槽位的存储服务器才开始被快速推向市场。
Sun公司的X4500“存储服务器怪兽”在这样情况下也随之出现了。在这款架系统中,最多可装载48块SATA磁盘,其最大容量可达24TB。同时X4500还包含有两颗双核心的AMD Opteron“x64”处理器。因此,Sun认为这个只有7英寸(4U)高的机架设备中,同时具有了高密度的存储能力,以及Sun “Galaxy”的高性能服务器的强大运算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