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老叶(二)8PRvsHD600

互联网 | 编辑: 2005-06-06 00:00:00转载

开始听8PR+HD600之前,老叶简单讲述了一下设计构思。老叶认为,一个好耳放的标准应该是忠实。应该尽量多地表现音乐的细节,频响尽量地平直,细节表现能力强,动态足够大,本底噪声要非常小。

走访老叶(二)8PRvsHD600

开始听8PR+HD600之前,老叶简单讲述了一下设计构思。老叶认为,一个好耳放的标准应该是忠实。应该尽量多地表现音乐的细节,频响尽量地平直,细节表现能力强,动态足够大,本底噪声要非常小。一套器材还原的细节越多,这套器材的水准就越高。对于耳放来说,必需能够完全满足耳机的驱动要求,并且让耳机能够充分发挥特点。总的来说,老叶的设计指导思想是一种“监听”的思路。我对这种想音响理念是基本赞同的,但是还有一些保留意见(没有和老叶交流,相信以后有得是机会),就是我觉得好的器材会在忠实的基础上能对音乐加入个人的艺术加工,虽然这可能会被很多人反对,但是也会被很多人所赞同。正如照片没有人会说不真实(也难说,摄影论坛的朋友可能会因此砸我的砖头,呵呵),但是油画往往会引起争议(即使那些伟大的油画也如此)。

8PR是8P的改进版,具体电路没有请教老叶,但是老叶可以肯定8PR的改进主要是在功率输出能力上,比8P有更大的动态表现能力和驱动能力。

几位大学生都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所以试听用的唱片都是一些古典音乐。我对古典音乐并不热衷,但是不可否认,它们是考较器材强有力的武器。对于试听唱片的曲目我没有什么记性(虽然其中有些曲子我在10年前就听过),所以在我的报告中不会有什么曲目的介绍,我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声音表现上。

HD600先用的是老叶自己的平民版HD600,老叶曾尝试用一些镀银线来替换原配,但由于线材太硬不利于佩带而作罢(我猜测佩带可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可能是线材使HD600的声底恶化的原因)

首先是一段交响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声场十分宽阔,这是HD600的本色,在声场宽阔的同时,深度感也非常好,每个乐器都拉得很开,能够清楚地感到它们之间的距离。细节表现丰富,可以说这是我听过细节最多的HD600,各种声音都从耳机中涌现出来,但没有丝毫的混乱,每个乐器都在发出它们应该发出的声音,并且那些声音都能够保持它们的位置。这应该是一种很可贵的优点,稳定的声场表现以及细节表现,是一个优秀放大器应该具备的素质。动态很好,乐队齐奏没有丝毫的混乱,体现出了HD600动态上尤其是低频动态上的表现能力,爆起来气势汹涌,落下去怡然自若,收放自如,干净利落。

再换了一张小提琴协奏曲,考量一下系统的瞬态表现以及频段衔接。小提琴的声音很美,泛音表现很到位,说明系统的瞬态表现良好。位置稍微有些后移,琴体很小,能够准确地固定在一个位置。这一点对于很多低档器材是个内伤,差些的器材会让小提琴的位置左右漂动。由于小提琴的中高频的音域很宽,因此它是考验器材频段衔接的利器,如果衔接不良,就会造成琴体变胖,声音发飘,在8PR的推动下,HD600表现了应有的大家风范,非常稳定的表现,很难得。

试听应该用自己熟悉的唱片,我好不犹豫地换上了我自己带来的“疯狂吉普塞”。这是一张著名的吉他发烧唱片,录音质量非常优秀,我经常用它来考较系统的瞬态表现。在8PR上,这些吉他似乎活了起来,吉他特有的弹跳感表现得很地道,手指在琴板上滑动的滑动、箱体的共鸣、扫弦时小指尖轻轻擦扫琴箱的声音听得一清二楚。吉他合奏时,我能够清楚地区分每把吉他的远近距离。的确,HD600在8PR的驱动下充分发挥了它的特点-良好的瞬态、庞大的动态、广阔的声场、丰富的细节以及平衡的表现力,这是很多耳机都无法达到的。

其后我曾经短暂用8PR+CARDAS版HD600做了一下比较,感觉声音并不如我期望那么好。主要特点时高频有所上扬,感觉解析力有所提高,低频更加结实有力但是量感有所衰退,中频有所后缩。这在听女声的时候感觉尤为明显-口形变小、人变年轻,我想这大概是个搭配的问题吧。因为老叶在设计8PR的时候并没有考虑CARDAS线的特点。不过在听交响乐的时候CARDAS体现了它的价值-定位感更好些,同时乐器的表现更清晰,低频的控制力更强些。(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www.erji.net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