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拍摄前的准备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只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两个小时,那么,这个短暂的旅途上的最佳游览点就是这个城市的博物馆。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具象还是抽象,在城市展馆内所陈列的事物都在让你了解到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文、社会与这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不少数码摄影爱好者怀着崇敬、敬仰或者是赞叹的心情去博物馆、展览馆欣赏那些精美绝伦充满艺术美感的雕塑,绘画或者是其他展品的时候,常常希望能够把这些美好的形象带回家重温。也有的朋友本着学习研究的精神需要将某些展品上的细节部分通过某些方法带回家继续钻研。无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博物馆或者展览馆大多禁止摄影摄象。即使是某些比较宽松的展馆允许游客或者观众留影纪念,但是为了防止损害珍贵文物,这些展馆也同样严禁利用闪光灯进行各种拍摄活动。
夜幕下的上海博物馆
假设我们的确需要拍摄类似展馆展品题材的照片的话,又该如何在遵守展馆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操作,拍摄出令人满意的摄影作品来呢?笔者在不久前使用自己的OLYMPUS 2100UZ数码相机为上海博物馆的几个展厅拍摄了一些展品、展厅宣传照片,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照片进行讲解的方式,告诉广大数码摄影爱好者有关展馆展品摄影的一些相关知识。
去展馆或者博物馆拍摄,首先应该考虑使用的器材:
其实我们的拍摄对象大多是展馆内的展品,所以摄影类型类似于静物摄影。拍摄静物,通常情况下除了相机本身以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合适的光源条件如照明器材,反光器材等。但是由于展馆拍摄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用展厅本身的灯光,甚至完全不允许使用其他外来光源,所以我们不得不在这一步上进行妥协,不携带其他发光设备只携带一些必要的遮光或者反光板。
上海博物馆展厅分布示意图
(选自上博官方网站 点击放大)
另外,我们还需要带上三脚架以保证拍摄时数码相机的绝对稳定,使得最终拍摄的照片清晰锐利。在展馆内拍摄自然无须考虑如自然风等会对三脚架的稳定产生干扰的因素,所以我们只需要准备一具结构牢固,体积小巧的小型三脚架就能满足拍摄需要了。太大的三脚架不但过于沉重,而且相对较大的体积也会造成在展馆狭小空间内行动不便。值得提醒数码摄影爱好者注意的是,许多展馆在一般情况下也禁止在展厅内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不过,这并不是完全不能通融的规定。事实上,不少展馆(如上海博物馆)只需要通过事先预约以及单位出具介绍信的方式,都能同意摄影师在展厅内使用三脚架辅助拍摄。尽管这样有些麻烦,但是由于三脚架在我们的摄影过程中非常重要,所以还是请各位数码摄影爱好者们勉为其难吧。
器材方面暂时没有其他特殊需求了,但是为了拍摄展品的某些细节或者做特写摄影,为您的数码相机配备一个微距镜头或者近摄镜片还是不错的。同时,如果展品是放置在玻璃展柜内的话,请不要忘记为数码相机配备能够消除玻璃反光的偏振镜片。当然,如果你的数码相机能够使用遥控快门或者具有快门线,那也请一并带上。
好,在装备齐全以后,我们可以开始我们的展馆摄影工作了。
利用好展馆内的光线
在正式拍摄之前,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一下摄影时光线的问题:
对展馆的展品进行拍摄,由于不能依靠额外的辅助光线,我们必须事先对展馆内的现场光线照明进行一番考量。笔者这次拍摄的场所主要是上海博物馆底楼的青铜器馆与雕塑馆。这两个展馆在灯光布置上非常有特色,光线布局非常完美,简洁而又恰到好处。每一缕光线都轻柔照射在展品上,整个展厅呈现着一种高雅、神秘的气息,同时又充满艺术氛围。唯一令人感觉有些麻烦的是展厅光线总体亮度不高,如果不使用三脚架拍摄,那几乎肯定会让快门速度放慢。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画面因快门震动产生模糊,最终导致摄影工作的彻底失败。
上海博物馆雕塑展厅
这一张照片的题目是《大唐仕女像》。从照片的摄影角度来说实际是比较平常的正面拍摄。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镜头靠近雕塑主体并打开微距模式。从取景器里可以发现,雕塑造型非常完美,人物表情安详镇定。为了避免画面过于呆板,我们可以把雕塑主体稍微靠近画面右部。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发现在雕塑背后还有另外一个展品的灯光出现在画面内,无法避让开。同时,由于光线集中于雕塑面部,在取景器里观看雕塑发现有轻微的过度曝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的方法是放大数码相机的光圈虚化背景。同时为了净化画面背景突出主题,笔者特地大大的降低相机的曝光补偿达到-2.0EV,另外笔者还特地请了一位展厅工作人员拿了一块大型的不透明反光板遮住了雕塑背后的杂乱灯光。这时,仕女雕塑面部曝光过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而整个雕塑除了主体部分以外都渐渐隐没在纯黑色的背景中,显示出一种古朴、幽雅又带有几分神秘的气息。《大唐侍女像》的画面纯净自然,风格简约洗练,得到了非常不错的艺术效果。
《大唐仕女像》(点击放大)
同样是利用展馆内的自然光线,同样也是比较平视的拍摄角度,但照片〈白玉观音〉则有另一番独特韵味。拍摄佛像,一般来说摄影师容易采用正面或者仰视的角度来取景构图。事实上笔者在拍摄这张照片之前也按照常规角度拍摄了好几张观音正面的照片。但是由于展厅光线几乎也是完全正面投射到雕塑身上,所以在画面里雕塑显得比较平常,不够生动。后来,当笔者走过一段准备拍摄其他雕塑的时候偶然回头,突然发现整个雕塑外缘被灯勾勒出一道明亮的纯白色光华,而其他部位则几乎完全被黑暗笼罩,呈现出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神圣美感!笔者按奈住激动的心情,立即调整三脚架将数码相机的镜头对准这具雕塑。尽管笔者当时距离雕塑已经有一定距离,但拜2100UZ数码相机特有的10倍光学变焦所赐,观音像还是能够很好的成为画面主体。为了彻底杜绝画面受按快门动作产生的震动出现模糊,笔者将2100UZ调整到“遥控”档,用红外遥控器指挥快门动作进行拍摄。如果数码摄影爱好者的相机不支持遥控快门或者快门线,也可以将相机调整到“延迟/自拍”档上,让相机快门自动按下,最终的效果和使用遥控器是完全一样的。
《白玉观音》(点击放大)
构图上应该考虑的问题
拍摄展馆展品照片,最忌的是把展品照片拍成类似“产品说明书”。毕竟我们拍摄的照片即使只是展品特写,也应该作为摄影作品来看待,讲求摄影的艺术性,观赏性以及思想性。要记住,我们去博物馆或者其他展馆去拍摄的并非什么产品样照,并非只求清楚反映展品全貌就算了事。所以,数码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展馆展品的时候,除了必须仔细考虑拍摄时的光线情况,利用展厅的实际灯光进行展品拍摄以外,还必须多想想能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展品内在的精神与特性。
在青铜馆里,有一个靠墙壁的玻璃橱窗。整个玻璃橱窗突出墙壁的大约只有10厘米厚度而已,里面陈列了一排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爵。这些酒器的体积都不算大,背景则是很单一的白色墙壁。如果从这些青铜爵的正面对他们进行单一的拍摄,恐怕最后又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产品说明书”似的照片来了。笔者注意到橱窗突出墙体的部分也是玻璃,立即萌发了从侧面拍摄一张青铜爵队列照片的念头。照片〈将进酒〉(题目取自李白诗)的焦点在第二尊青铜爵上,其他的爵以透视法则逐渐缩小。从最前面的一尊爵的占据整个画面右侧部分,到最后一尊爵显示出某种蔓延开去、源远流长的韵味。整个画面中的爵从开头焦点的模糊,到第二尊的清晰细致的纹理,再到其后又逐渐模糊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比。凑巧的是原本从高到低、从大到小而显得有些平淡的透视构图却因为最后安放较高的一尊爵而变得突然生动活泼起来。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由于是隔着玻璃拍摄,所以镜头前安装的那块用于取消玻璃反光的偏振镜片实在是功不可没。
《将进酒》(点击放大)
〈万佛灵光〉的拍摄角度可谓费了一番心思。如果要从正面,完整的表现这样整块的石刻佛像碑,2100UZ数码相机可怜的38MM广角镜头显然是力不从心。那么利用超低的角度,以仰视的方式来表现是石碑上上的无数大小佛像以及利用头顶的展厅灯光来营造某种壮观神奇的观感就是笔者拍摄时的唯一选择了。笔者将三脚架放到最低,提起云台,同样降低相机的曝光补偿。由于在这样的角度上,画面上方正好有一个展厅灯无法避开,笔者索性将2100UZ调整为F8.0的小光圈,以获得灯光周围的“星光效果(使用某些特定型号的数码相机,可以在小光圈并不加任何其他滤镜的情况下获得灯光呈多角形发散的星光效果。但并非所有数码相机都能有这样的效果,也并非都是六角形。普通情况下要获得这样效果,还是需要为相机附加星光滤镜)。
《万佛灵光》(点击放大)
展品、展厅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
在拍摄展厅展品的过程中,很多数码摄影爱好者都会意识到避免把展品拍摄过于正面、呆板。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展品与展品之间、展品与整个展厅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上,尽管在展馆里的展品大多处于独立单一的展出状态,但是只要细心考虑,认真观察,摄影者还是很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
这里有两张照片分别出自两个展馆,但都是并非单纯独立的展品照片。〈回声〉拍摄于青铜馆的结束部分。在这张照片里,笔者并没有回避展品青铜壶被安置在玻璃展柜内的事实,也没有使用近距离特写甚至是微距的方法来表现展品。笔者注意到了展品背后展厅墙壁上古朴奇特的装饰纹案正非常好的好衬托着前方玻璃柜内的绿色青铜器,而青铜器底部投射上来的白色光线又正好成为了整个画面中的唯一亮点。展品于展厅墙壁上的装饰图案交相辉映,相互映衬,激发起笔者一片怀古幽思。把照片命名为“回声”也是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回声》点击放大
另一张照片题为〈对话〉,拍摄于雕塑馆内。这张照片的构图也许会让许多数码摄影爱好者们感觉奇怪:画面中央出现了大面积的黑色部分,而两段各有一个雕像,大小不同,面面相对。其实这两个雕塑之间相隔很远,而且并非处于一个平面上。但是由于笔者拍摄时大幅度的降低了画面的曝光度,并利用后期的软件加工完全烧去了中间的杂乱景物,使得画面中的两尊雕像好象正在相互对话,诉说着什么。它们之间的巨大黑色部分暗示着某种时空的差异,精神的不同,但它们依然能够如此安详沉着的面对着,端详着。看着这张照片,只有红,白,黑三种单纯的色彩。画面里的一时万籁俱静,一时又仿佛在茫茫太空中传来了隐约的私语。
《对话》(点击放大)
后期制作与其他注意事项
正好像笔者所说的,在展馆内的拍摄尽管是我们摄影过程的关键部分,但请不要忘记对于这些照片,我们还应该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后期的加工制作。由于是展馆内进行拍摄,如果不事先清场,很可能会在你精心构图的画面内出现某个与你同样爱好的观众的身影。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使用软件将杂乱的人物场景去除。另外,展厅照片中也很可能出现某些额外的,无法的避免或遮去的灯光。这个时候也可以对画面进行一定的清理,把不需要的灯光烧黑,让画面变得纯净洗练,更好的突出你拍摄的主旨。
另外由于展出的展品不同,还有很多拍摄注意事项应该记得。比如拍摄油画等展品,可以在许可的条件下适当退后,利用数码相机的望远端进行拍摄以避免出现广角端的桶型畸变。拍摄展厅也不要忘记注意观察参观展览的观众的表现,将镜头对准在展品前驻足品评的他们,往往也会有令人惊喜的作品出现。
作者(右)与另一位摄影者“城市老农”在上博的合影
最后笔者还要告诉广大数码摄影爱好者的是,去拍摄展馆展品照片,应该最好对自己将要拍摄的东西有一个事先的了解与认识。不要盲目的带上相机和三脚架就冲向展馆胡乱拍摄一气。最好能够事先去展馆认真的观赏一下那里的展品,了解一下展品的相关知识,仔细揣摩一下展品的拍摄角度。等在心中打好了腹稿,再去进行真正的拍摄工作,那么一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想要观看作者的更多照片以及网友意见,请访问:
http://digi.pchome.net/2002/6/29/2_9226.htm
想要观看城市老农使用全自动型号的FUJIFILM2800Z相机拍摄的上博照片,请访问:
http://digi.pchome.net/2002/7/1/2_9578.htm
本文已经刊登在《新潮电子》2002年增刊上,如需转载请与PCHOME编辑部门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