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二页
网格是当前IT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前沿领域。专家认为网格是1995~2010年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用户界面领域最重大的突破性创新。专家指出,已经错过全球微电子发展高潮的中国一定要加强在下一个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网格的机遇无论如何不能错过。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项目随即成为了"十五"国家"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CERNE(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地区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的重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将建立聚合能力超过15万亿次量级的教育科研网格,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网格之一,在网格计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占得先机。
网格的召唤:新的机遇不容错过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是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将充分利用中国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相应的网络软件,配合网络计算机的使用,将分布再教育和科研网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资源集成起来,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供有效的服务,形成高水平低成本的服务平台,将高性能计算送到教育和科研网用户的桌面上,成为国家科研教学服务的大平台。
中山大学在医学图像诊断等图像处理网格应用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科研计算领域,计算运算量大、强调处理器运算能力的特点促使中山大学对高性能计算平台以及高性能网格计算平台的需求日益加深,此外,相应网络软件的共享、海量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使得中山大学对科研网格的需求不断升级。早在2004年6月八十年校庆期间,就召开了“中国网格技术专家论坛”,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陈国良院士、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中心主任孙凝晖教授等一批网格技术专家为中山大学网格技术的发展共商大计。
突出的需求和典型的特征使得中山大学成为了首批进入国家教育部教育科研网格项目的高校,该校采用64节点曙光4000L超级服务器,构建起运算速度高达7000多亿次/秒的网格计算平台。而在完善自身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同时,中山大学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联手,共同建立起聚合能力超过每秒6万亿次量级的教育科研网格,总存储容量超过60TB。此后,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将逐步连接更多高校,实现聚合能力超过15万亿次量级的教育科研网格,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网格之一,争取在网格计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高性能计算平台:HPC机群系统构架成功基石
在中山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搭建过程当中,系统根据科学计算领域运算量大、强调处理器运算能力的特点,并综合考虑了整体性价比,最终以62节点的天阔I610r-V服务器构成了计算平台主体框架,外加配置2颗计算能力卓越的 Nocona 2.8GHz的CPU,2G ECC内存,36G 10K RPM Ultra320 SCSI硬盘,双1000M RJ45网卡。整个机群系统理论计算峰值可达每秒6944亿次,实现了极为强大的高性能运算环境。
系统旨在实现整个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访问节点则成为了实现该目标的重要载体。其主要负责整个机群系统的接入及控制及作业的调度,由于机群中的所有节点的管理和配置,以及用户的登陆,计算作业的分发、管理都需要通过此节点完成,针对应用需求,该系统采用了2块36G 10K RPM Ultra320 SCSI硬盘做成RAID1,极大成度实现了系统的安全保障性。系统监控节点配备2颗Nocona 2.8G处理器,2GB ECC Registered DDR RAM,2个1000M RJ45网卡和1个100M RJ45网卡用于消除单一故障点,最大限度提高其处理速度。
未完,请翻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