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濒危古迹文化遗产

互联网 | 编辑: 2007-08-13 08:30:00转载

世界7大濒危古迹
卢克索神庙群受到旅游业和盗贼的双重威胁。
埃及卢克索神庙群(Luxortemplecomplex)

卢克索神庙群位于尼罗河西岸,聚集着大小40多座庙宇和成千个贵族的墓地,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如今,卢克索神庙的现状岌岌可危,不仅受到旅游业和盗贼的威胁,而且尼罗河自身也危及神庙的存在。40年前建成的阿斯旺水坝引起盐类在卢克索神庙土壤周围沉积,不断侵蚀着神庙塔基,许多古墓中还灌满海水。
 
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目前正为卢克索神庙遗址保护制定管理方案,并希望对该建筑群进行自亚历山大大帝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

伊拉克巴比伦遗址(Babylon)

巴比伦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首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是尼布甲尼撒国王建立的最大建筑群,“空中花园”就位于那里。20世纪以来,自从考古学家发现巴比伦古城遗址后,古城内的古物不断遭到抢掠、破坏和污染。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还在那里挖战壕,军用坦克碾碎了古老的道路。大英博物院最近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伊拉克目前缺乏恢复巴比伦古城原貌的资源。

印尼珊瑚礁三角区(CoralTriangle)

印度尼西亚珊瑚礁三角区是世界上种类最为繁多的海洋生物栖息地之一,从印度尼西亚东部水域一直延伸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部分和所罗门群岛。截至目前,科学家已在那里发现了逾3000种鱼类,600种珊瑚。然而,那里的生态系统正面临来自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越来越大的威胁,这不仅使海洋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且还不断危及其栖息地。像石斑鱼、拿破仑隆头鱼等诸多赏心悦目的鱼类如今正濒临灭绝。

秘鲁马丘比丘古城(MachuPicchu)

马丘比丘古城建于1460年左右,1911年被美国历史学家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所发现,从此便成为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50万游客前来参观。马丘比丘古城拥有200座各式建筑,不过由于位于地质断层带,游客的不断涌入令古城古老的石基日益受到磨损和破坏。而遗址周围的商业开发使马丘比丘古城面临着山崩威胁,令这座古城随时都有从地球上消失的可能性。为遏制这一趋势,秘鲁政府最近将每天参观马丘比丘古城的游客限制在500人,同时古城每年关闭一个月,对受损建筑进行修缮。但是,补救措施为时已晚。

马尔代夫群岛(Maldives)

亚洲岛国马尔代夫是由1.2万个小岛构成的,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动物。但由于该国逾80%的领土位于海平面以上1米处,因此更加受到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被淹没的威胁。2004年印度洋海啸不仅毁坏了马尔代夫的基础设施,而且令一些小环礁消失,该国地图因此被重新绘制。环保人士希望让受损珊瑚礁重新生长,从而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水城威尼斯面临干涸的危险。
水上城市威尼斯(Venice)

几乎自公元452年建城起,威尼斯便一直以每百年超过一厘米的速度下沉。意大利所处的非洲板块目前正滑落到欧洲板块下面,引起亚得里亚海的海平面上升。此外,意大利重工业不断从威尼斯城下抽取地下水,而货船和油轮经过时留下的潮水痕迹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如今,威尼斯就如同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面临日益上升的海平面束手无策。

中国长城

蜿蜒于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地标式建筑。今天,长城已有近三分之二被腐蚀,加之没有节制的旅游开发,目前对长城的保护不容乐观。

■视点

此消彼长的旅游业

1855年,当探险家、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DavidLivingstone)发现位于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交界处的维多利亚大瀑布的时候,为它“声若雷鸣的雨雾”(当地人称瀑布为“曼吉昂东尼亚”,意思是“声若雷鸣的雨雾”)的惊呆了。此后,整个宽1688米、最大落差108米的瀑布成为旅游者的最爱,他们来到津巴布韦,挤满了通往瀑布的大桥,有的则是骑着大象穿越丛林。后来,当地政局不稳,旅行者变少了。但是对邻国赞比亚却是个好消息,旅游人数此消彼长。在2005年的第一个季度,前往赞比亚的观光客增加了4成。

旅游业经常制造这样“此消彼长”的奇迹,其中的原因不是政治因素就是自然因素。游客们是不会呆在家里的。“如果有什么因素影响了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他们可能变通一下,换个地方去”,汤姆·霍尔说,他是伦敦一位旅游公司经理。

2004年圣诞节的一场海啸摧毁了南亚多个旅游地,但毫发未损的菲律宾成了受益者,随之看到了22%的游客增长。而当墨西哥的旅游胜地坎昆的旅游行情因去年10月份的飓风威尔玛而收到损失的时候,它南部的克索美岛却迎来旅游高峰。

这样的情形没有一个比新奥尔良更有说服力了。亚拉巴马州的Mobile位于新奥尔良以南225公里处,去年遭受到飓风惨烈袭击的新奥尔良不再是旅游者的天堂,他们把目光转向了Mobile,当年,Mobile的游客增加了两成。

乞力马扎罗的雪

如今,每年会有10000名旅游者远道而来,蜂拥在这座海拔5896米的山峰脚下。
 
然而由于雪帽越来越小,“乞力马扎罗的雪”将在15年内成为历史。

在海明威写下《乞力马扎罗的雪》的那个时代,外出旅游可能是当时的人们所能想到的“最后一件事情”。如今,海明威肯定想象不到,每年会有10000 名旅游者远道而来,蜂拥在这座海拔5896米的山峰脚下。更有数不清的旅行社接线员们在向人们喋喋不休地重复着海明威小说中的那个名句:“它是那样辽阔、伟大、高耸,在太阳底下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洁白。”

然而,在诗意的“推销”之外,是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个旅游业的坐标———行将融化。存在了千万年的、被人类描写为像“所罗门国王墓地”般的“雪帽”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乞力马扎罗山紧靠赤道之南,它的诱惑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赤道与雪山的强烈反差。然而,不久前一批科学家聚会美国旧金山时呼出惊人之语:乞力马扎罗的雪正在融化,并可能在15年内完全消失。自去年2月以来,山上有些地方雪的厚度减少了近一米。从历史上看,自然界中雪山及冰山增长或消融的时间单位通常以万年计。现在则不然,仅与1912年相比,乞力马扎罗的“雪帽”就已经缩小了82%。可悲的是,到时,旅行社又有了新的买点———最后看一眼乞力马扎罗的雪吧!

旅游之祸

经济繁荣带来持续的“人潮”,越来越多的人“在路上”,价格低廉的飞机票更是加速了这个态势。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大威胁正是旅游本身。

看起来似乎是荒谬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大威胁正是旅游本身,挑战在于,人类对它们的热爱和敬仰恰恰会把它们逼向死亡。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sFund,WMF)主席伯纳姆表示:“旅游业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缺乏预见性的管理我们很容易使得情况失去控制。”

不管旅游目的地是多么的新奇和充满异国情调,一个旅游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到达那里。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飞机票的不断下调,到达遥远的目的地变为情理之中的事情。去年,全球游客人数突破了8.06亿,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更是聚集在世界最著名的、历史最悠久的地方,无论是秘鲁的马丘比丘古庙、还是英国的史前巨石柱、抑或是威尼斯水城。

经济繁荣带来持续的“人潮”,越来越多的人“在路上”,价格低廉的飞机票更是加速了这个态势。

旅游经济的释放带来了比飓风更强大的能量。在墨西哥的旅游圣地坎昆,每年有700万游客慕名而来,在人潮的“冲击”之下,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旅游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大量涌来的旅游者还带来了谈水供应危机、并危及浅海生态环境。据保护国际(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估计,“过度旅游”威胁着拉美和加勒比海的过半数“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存亡,亚太地区这个比例也达到了20%。柬埔寨的吴哥窟每年迎来100万旅游者,泰姬陵是700万。

其他破坏性因素

由于一些地区的局势动荡、工业废物的侵蚀,加之反常气候的影响,那些不可复制的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绝迹的危险。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令人担忧的旅游业的象征。现在,任何世界文化遗产的存亡都不能被忽视。

由于一些地区的局势动荡、工业废物的侵蚀,加之反常气候的影响,那些不可复制的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绝迹的危险。飓风使美国的新奥尔良几乎全城被淹没;被视为潜水天堂的印尼的珊瑚三角洲同样危如累卵;由于不断的偷盗行为,埃及路克索神庙厄运难逃;就连英国的史前石柱也被围栏保护了起来。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脆弱的,不管它们是石头的还是冰雪的,是人造的还是大自然的造化。

的确,人类的“旅行癖”不是惟一要指责的因素,危及到文化遗产的因素还有不少。在开赴目的地之前,旅游者们不仅要考察各国钱币的兑换率、关心天气情况,还不得不浏览海啸预警中心的网址、简氏恐怖袭击报告(据说可以每天向人们提供全球恐怖袭击的最新情况),直至流行病指数预报。

旅游业本身,作为不少国家的最大的赚取外汇的产业,面临的危险也是多方面的。世界贸易与旅游委员会(WTTC,WorldTradeand TourismCouncil)下月将在华盛顿举行年会,讨论如何应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灾难都是现实的。”WTTC主席文斯·沃夫冈说到,“我们越来越多的要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了一份全球100个最濒危的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布在55个国家。名列第一的是伊拉克,不仅仅是阿斯卡里亚圣殿(Al Askariyashrine),而是整个国家。恐怖袭击、教派冲突成为罪魁。来自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更是不容小视。联合国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由“极端天气”、“洪水”、“飓风”导致的灾难已经比1970年多了3倍,由经济发展导致的灾难性破坏上升了6倍。

全球变暖的阴影

南极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旅游目的地。但是,近些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南极大陆的冰山大规模解体、融化。

上述危险正在使地球走向毁灭。很多的旅游者正在考虑到南极去度假。从阿根廷乌斯怀亚乘坐豪华邮轮到南极大陆兜一圈,享受一个没有日落、白雪皑皑的假期。这样的旅程真让人心动。

“在一叶小舟上,看是巨大的驼背鲸从旁游过,体会人与自然的心灵交互。”这是多么动听的商业策划书!自1957年度美国人首次进行南极商业旅游以来,全世界已有近10万名旅游者登临南极。1991年8月,美、新、澳等全球7个旅游经营团体成立了国际南极旅游协会(IAATO),并获得了经营许可证。现在,花上5万美元,游客就可以被带到白色大陆。当然,同30年后将有可能失去机会来讲,这个花费是不足为奇的。近些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南极大陆的冰山大规模解体、融化。冷水中的蜉蝣生物迅速消失了,磷虾减少了,企鹅和鲸鱼自然遭殃。

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墨西哥城正面临加速下沉的灾难;混乱的交通将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排向天空,使那不勒斯古建筑遭受侵蚀。这些正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增长必然在扮演破坏者的角色,在繁荣的背后是深刻的隐忧。赫尔辛基Malmi国际机场的灯塔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珍品,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它有可能被夷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型住宅区。

如果说挽救一个建筑听起来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那么想象挽救一整座城市吧。如果拥有1800万人口的墨西哥城持续抽干低下水,破坏含水层,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将陷入地下。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已经把墨西哥城纳入“濒危城市”之列。由于地处墨西哥政治经济中心,墨西哥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50年来,墨西哥城的人口增长了4倍多。为了解决越来越严重的供水危机,该城每秒钟要从地下蓄水层抽取1万升水。这无疑加剧了曾经支撑这个城市存在的地下水快步走向枯竭。专家指出,这个巨大的城市正面临加速下沉的灾难,在过去100年中已下沉了9.14米,某些地区的下沉速度则已经达到每年38厘米。

再来看看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它的市区建在平坦的那不勒斯湾海滨和通往维苏威火山方向的低矮山坡上。地震学家说,维苏威火山迟早会重新喷发,炽热的岩浆将逼近那不勒斯,该城连同它的100万人口正依偎在火山的阴影里。17世纪,是那不勒斯的辉煌时期,它曾是欧洲最大的城市。意大利的俗语“朝至那不勒斯,夕死可矣”,是波旁王朝在它的鼎盛时期的骄傲宣言。如今那不勒斯衰败了,更像一张颓废城市的明信片。混乱的交通将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排向天空,中世纪的古建筑遭受侵蚀。现在,持怀疑态度的人有了一个新的说法:“去看看那不勒斯,在它陨落之前。”

如今,人们都知道,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也近乎干涸,小船纷纷搁浅。

“濒危名录”的副作用

亚洲的海啸刚刚过去,人们又如潮水般地回来了,有时候灾难可以转变为“机会”,引起旅游业的反弹。

好的和坏的消息是,旅游者纷至沓来。亚洲的海啸刚刚过去,人们又如潮水般地回来了,有时候灾难可以转变为机会。“人们要赶在变化来临之前去那里探险”自然栖息组织(NaturalHabitat)的马特·卡茹斯这样说,他在运作南极旅行的项目。“我们都意识到世界是不可预知的”,朱里奥·阿尔伯里,美国费城Drexel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说,“但是在灾难过后,旅游行为总是会反弹的。”

如何应对冲击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时候,事物到了濒危的时候人们才看到它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席伯纳姆说。他表示,编纂最濒危的文化遗产名录可以争取到各地政府的支持,但是也会引发越来越猛烈的旅游狂潮,人们争相一睹将要逝去的古迹的风采。不少地方采取了各种办法,如限制游览时间等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机构开始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也在同地区政府合作,开始了部分重建工作。

“濒危名录”没有把旅游者吓回去,他们可能会缓行,但是人数不会减少。尽管一系列的人为和自然的灾难接踵而至,但是去年离开家外出旅行的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而且无疑还会持续增长。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过度旅游是最大的破坏因素,如何做到旅游和保护的平衡是几代人要思考的问题。否则,未来的人们只能从书本中一睹文化遗产的风采了。

■链接

世界7大濒危古迹

卢克索神庙群受到旅游业和盗贼的双重威胁。
埃及卢克索神庙群(Luxortemplecomplex)

卢克索神庙群位于尼罗河西岸,聚集着大小40多座庙宇和成千个贵族的墓地,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如今,卢克索神庙的现状岌岌可危,不仅受到旅游业和盗贼的威胁,而且尼罗河自身也危及神庙的存在。40年前建成的阿斯旺水坝引起盐类在卢克索神庙土壤周围沉积,不断侵蚀着神庙塔基,许多古墓中还灌满海水。

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目前正为卢克索神庙遗址保护制定管理方案,并希望对该建筑群进行自亚历山大大帝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

伊拉克巴比伦遗址(Babylon)

巴比伦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首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是尼布甲尼撒国王建立的最大建筑群,“空中花园”就位于那里。20世纪以来,自从考古学家发现巴比伦古城遗址后,古城内的古物不断遭到抢掠、破坏和污染。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还在那里挖战壕,军用坦克碾碎了古老的道路。大英博物院最近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伊拉克目前缺乏恢复巴比伦古城原貌的资源。

印尼珊瑚礁三角区(CoralTriangle)

印度尼西亚珊瑚礁三角区是世界上种类最为繁多的海洋生物栖息地之一,从印度尼西亚东部水域一直延伸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部分和所罗门群岛。截至目前,科学家已在那里发现了逾3000种鱼类,600种珊瑚。然而,那里的生态系统正面临来自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越来越大的威胁,这不仅使海洋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且还不断危及其栖息地。像石斑鱼、拿破仑隆头鱼等诸多赏心悦目的鱼类如今正濒临灭绝。

秘鲁马丘比丘古城(MachuPicchu)

马丘比丘古城建于1460年左右,1911年被美国历史学家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所发现,从此便成为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50万游客前来参观。马丘比丘古城拥有200座各式建筑,不过由于位于地质断层带,游客的不断涌入令古城古老的石基日益受到磨损和破坏。而遗址周围的商业开发使马丘比丘古城面临着山崩威胁,令这座古城随时都有从地球上消失的可能性。为遏制这一趋势,秘鲁政府最近将每天参观马丘比丘古城的游客限制在500人,同时古城每年关闭一个月,对受损建筑进行修缮。但是,补救措施为时已晚。

马尔代夫群岛(Maldives)

亚洲岛国马尔代夫是由1.2万个小岛构成的,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动物。但由于该国逾80%的领土位于海平面以上1米处,因此更加受到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被淹没的威胁。2004年印度洋海啸不仅毁坏了马尔代夫的基础设施,而且令一些小环礁消失,该国地图因此被重新绘制。环保人士希望让受损珊瑚礁重新生长,从而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水城威尼斯面临干涸的危险。
水上城市威尼斯(Venice)

几乎自公元452年建城起,威尼斯便一直以每百年超过一厘米的速度下沉。意大利所处的非洲板块目前正滑落到欧洲板块下面,引起亚得里亚海的海平面上升。此外,意大利重工业不断从威尼斯城下抽取地下水,而货船和油轮经过时留下的潮水痕迹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如今,威尼斯就如同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面临日益上升的海平面束手无策。

中国长城

蜿蜒于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地标式建筑。今天,长城已有近三分之二被腐蚀,加之没有节制的旅游开发,目前对长城的保护不容乐观。

■视点

此消彼长的旅游业

1855年,当探险家、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DavidLivingstone)发现位于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交界处的维多利亚大瀑布的时候,为它“声若雷鸣的雨雾”(当地人称瀑布为“曼吉昂东尼亚”,意思是“声若雷鸣的雨雾”)的惊呆了。此后,整个宽1688米、最大落差108米的瀑布成为旅游者的最爱,他们来到津巴布韦,挤满了通往瀑布的大桥,有的则是骑着大象穿越丛林。后来,当地政局不稳,旅行者变少了。但是对邻国赞比亚却是个好消息,旅游人数此消彼长。在2005年的第一个季度,前往赞比亚的观光客增加了4成。

旅游业经常制造这样“此消彼长”的奇迹,其中的原因不是政治因素就是自然因素。游客们是不会呆在家里的。“如果有什么因素影响了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他们可能变通一下,换个地方去”,汤姆·霍尔说,他是伦敦一位旅游公司经理。

2004年圣诞节的一场海啸摧毁了南亚多个旅游地,但毫发未损的菲律宾成了受益者,随之看到了22%的游客增长。而当墨西哥的旅游胜地坎昆的旅游行情因去年10月份的飓风威尔玛而收到损失的时候,它南部的克索美岛却迎来旅游高峰。

这样的情形没有一个比新奥尔良更有说服力了。亚拉巴马州的Mobile位于新奥尔良以南225公里处,去年遭受到飓风惨烈袭击的新奥尔良不再是旅游者的天堂,他们把目光转向了Mobile,当年,Mobile的游客增加了两成。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