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博文 之 玩转BENQ E1000赤道相机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7-08-21 00:30:00原创 返回原文

今天一到公司就被两位销售MM抓个正着:“好啊,春卷你总算来上班啦!快过来,有好东西给你玩!” 我听到这个话,第一反应是抬手腕看表,没有迟到啦,什么叫“总算”来上班啊。不过听说有好东西可以玩,立即兴致勃勃的冲向MM的办公桌。

玩转赤道之一 开盒印象 上

今天一到公司就被两位销售MM抓个正着:“好啊,春卷你总算来上班啦!快过来,有好东西给你玩!” 我听到这个话,第一反应是抬手腕看表,没有迟到啦,什么叫“总算”来上班啊。不过听说有好东西可以玩,立即兴致勃勃的冲向MM的办公桌。

哎哟?这个是什么东西?明基的数码相机?不会吧,我现在可是只玩DSLR的丫,就算是佳能、富士的旗舰机我也基本不碰啦,怎么送了个国货卡片机给我?

销售MM立即对我的崇洋媚外进行了强烈BS。这台明基E1000可是它们的最新重头产品哟,据说无论是做工和画质都相当的强悍,你一定要支持国货,好好的帮我们测试一下这台机器。不过不用担心,这个机器的官方评测已经有人写了,你只要帮这个机器写一些零散的试用感受就可以了,形式么就像BLOG那样就行了,每天更新一点。

既然是MM有令,我自当遵从。说实话的,真的很久没有玩过小相机了,至于国产DC更是很久没有接触。不过我对BENQ机器的印象始终不错,一来是因为当年最早和我们PCHOME数码频道建立接触的数码相机厂商就有BENQ,二来相对其它一些国产相机厂商,明基产品的开发路子还是走的比较踏实,产品品质也还过得去。我到现在还记得前几年明基有一款五百万像素的C50,可以算是当时国产DC中画面品质最为出色的产品——已经可以和中端的进口机相抗衡了。。。

 

不啰嗦了,直接开盒!手上这台BENQ DC E1000有个外号叫做“赤道”,估计是源自镜头外延的那个红圈吧(不是佳能的红圈L头啦!)。听明基的官方介绍说,赤道这个名字意味着热情、坚持、不懈追求等特质,而对我来说,倒是觉得这个亮红的圈字配着E1000黑色的磨砂金属面子显得很特色。这个机器看来还是定位男性用户吧,虽然造型已经尽量简洁,但总体厚度还是有一些的。算不上什么卡片机,应该是属于那种注重性能和品质而非外观的设计。

赤道背后的那块三寸的大屏幕实在吓了我一跳。看惯了2。5寸屏幕的我猛然看到这台小机器背后的大屏幕还真是有一点点不适应。把相机抓在手上感受了一下,重量和质感都相当不错,尤其是磨砂的面子消除了金属冷冰冰的感觉。由于赤道的外观设计比较传统保守,虽然外观不怎么出挑(除了那个红色的圈字),但很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同和好感。相比之下,一些进口品牌的机器开始大玩什么超薄,什么S型,美则美矣,只是把持手感真是不怎么牢靠,让人随时有掉落到地上的担心。

玩转赤道之二 开盒印象 下

我仔细翻看了一下赤道的包装盒,里面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附件了。第一时间把手腕挂绳装上,不过那个红黑亮色的保护皮套看起来老气了一点,我不是很喜欢。反正赤道这个机器的磨砂金属面子好像也不是特别脆弱,我把它放在一个过去装MD的绒布袋子里保护就应该差不多了吧。。。

我自己手上有块2GB容量的SD卡,插入赤道后显示在最高像素和最高画质下显示能够拍摄三百多张照片,折算下来每张照片的容量也有4-5MB之大了。赤道用的是一块820毫安的电池,我对电池本身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你看这个银白色的充电器是不是很有一点“国产手机专用”的感觉?^_^ 尤其是这个银白的充电器上还有一个透明的红绿亮色LED,感觉更是有些小土了。

装上电池和卡,把玩了一下这个小机器,好像在办公室内看不出什么花样。打算有空出门去扫扫街,实地检验一下这款“赤道”的真实功力。

嘿嘿~今天还有一个小花样。眼看着评测室的兄弟们在摄影平台上拍摄产品照片,我也一时手痒,偷偷的把同事显示器上的一个BB高达拿过来做个模特好了,黑色强袭高达配黑色明基赤道,是不是有点意思?:)

BB黑强:一?这个是虾米东东?黑黑的看起来很酷的样子,好像我一样啊!

赤道:别臭美了,我可是金属外壳哟,哪里像你只是ABS塑料拼装起来的?还号称强袭了,要不我们对撞一下看看?

BB黑强袭:)※(……※……※%#◎!

玩转赤道之三 扫街扫街!

一款相机无论从性能参数上怎么描述,不管从外观造型上怎么形容,最关键的还是带着相机出门去实地拍几张照片。

这几个月来为了减肥(大家知道我的体型问题吧。。。),我逼迫自己从复兴路的家步行到公司上班,然后再同样的走回来。尽管在这种大热天来回走上1个小时实在是有些痛苦,好在我所走的复兴西路上景色宜人,多少可以缓解一些被暑气煎熬的困苦。而当手上有了赤道以后,我就更有了慢慢“游山玩水”,在马路扫街拍摄样张的快乐。

所以,今天,我就带着赤道出门拉!

这里贴出的是今天早晨我上班路上随手扫的一些照片,仅仅对赤道的原图做了轻微的色阶调整,然后缩小并加了一层锐化。由于天气非常不错,赤道的原图显得非常艳丽明快,即使不做后期处理,千万像素的原图的直接输出效果同样能够非常令人满意。

不过,让我稍微觉得有些麻烦的是,赤道的很多重要操作都必须进入菜单后进行。我想这种设计一方面是考虑到要保证赤道的外观风格,一些非必要的按键都被简洁掉了;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功能的确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很少用到,因此即使被整合进菜单也不会对用户的日常操作产生太大影响。

象这里的两张图片,我一般都是采用调整测光方式和降低曝光补偿EV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按下赤道背面的MENU键进入菜单后调节了。

整体而言,这次短短的扫街让我对赤道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从画面上来看,赤道的原图比较锐利,细节层次较好,色彩显得相当艳丽;从操作上来说,尽管有些进阶操作需要进入菜单实行,但整体而言本机的操作还是非常简单和直观的,即使是入门用户也能够轻松的掌握。

赤道机身上还带有很多种场景拍摄模式,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机内设置方式,不过对我来说这些设置实在是可有可无的。

玩转赤道之四 七月看巧云

民谚说“七月八月看巧云”,意思是农历七八月份夏末天空晴朗水汽丰富,因此碧空中往往有变化多端的云彩不断变幻,实在是个很不错的景观。这样的天气当然也是拍摄样张的好日子,尽管上下班路上依然叫人热的发晕,但是呆在PCHOME 18楼的空调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翻滚变幻的棉花云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每天午休和下班后,我总是端着赤道在公司的几个大窗口前摆弄,希望能够拍摄到一些美丽的云霞。

一般情况下,我会把赤道调整到风景模式拍摄。后来又喜欢把相机设置在光圈优先的A档,然后把光圈调节到比较小的F7.1。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画面品质,相机的感光度始终被我设置在ISO 50上,白平衡则根据拍摄时候的不同天气条件实时调节。

明基赤道的画面素质在国产相机中的确可算一流,即使和进口同级别产品相比也不遑多让。我特别喜欢这款相机略略有些偏锐,色彩有相对鲜艳的画面风格,感觉虽然有一点“硬”但的确有很好的出片效果。对于赤道的照片,我基本不用做太多的后期处理,最多只是在软件里面缩小后锐化一下就能直接出片。这里贴出的几张云霞照片就几乎没有动过什么参数,看起来却真的满眩目的。

玩转赤道之五 赤道拍模型

前几天我刚刚拿赤道开盒的时候,曾经把它放在我们的摄影平台上与一个BB的黑色强袭高达玩具尤其合影。当时那几张照片是用公司里的S3PRO数码单反拍摄的,今天我突然想起用赤道来拍摄产品照效果会怎么样呢?

说干就干,带着赤道E1000,三脚架直奔拍摄平台。不过到底拿什么做模特好呢?呵呵,自然还是同事桌子上模型啦。。。(一?为什么你们这么快都把高达藏起来了?)

呵呵,终于被我抓到一台。。。你叫蓝色异端是不是啊?

瓦,造型很酷的样子啊!

我们的拍摄平台平时是用同步闪光线连接到S3PRO上,然后把相机调整到M档进行拍摄的。不过对于赤道这样的小机器我要怎么解决闪光同步的问题呢?虽然我们的摄影灯可以通过感应闪光灯来实现自动点亮,但是一直没有办法与赤道的内闪同步——画面曝光总显不足。

后来,我把赤道的内山设置在 S慢闪上,反正有三脚架助阵也不怕画面抖动模糊。最终效果就是这样啦,我觉得效果还真是蛮不错的。如果有兴趣,稍微后期处理一下,如果仅作网络应用的话应该也不比S3PRO这样的专业机差太多。

哈,突然想起来自己桌上还有上次做的瑞士S坦克模型没有带回家。这可是我自己喷涂的第一款模型哟,花费了我两个周末的时间来完成的。我以前也用S3PRO拍摄过照片,今天则用赤道来拍摄一下吧!点击下图可以看到一张1500像素宽度的大图。我自己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或许景深略微小了一点,但在良好光线条件下赤道的模型拍摄整体效果还真和DSLR差距不远。

下面还有另外一个角度的,如果不能访问我的相册朋友可以看看下面我截取的局部100%原图。虽然只是业余级别的相机,但实际的细节还是很不错的吧!

玩转赤道之六 哄MM的利器

手头有相机当然不是只扫扫街,拍拍模型就过瘾了,今天春卷我特地抓住公司里面的PLMM们来看看赤道人像拍摄的能力!

明基赤道同样带有目前非常热门的人脸追踪模式,只要在菜单内打开相应的选项即可启动该功能。在我印象里面,明基赤道好像也是第一款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数码相机。根据明基方面给我的资料,本机最多能够同时实现9张脸的识别,所以即使是拍摄集体照也能进行精确脸部对焦。

我请办公室的同事MM做模特,相机大约会花费1-2秒完成人脸的识别,速度虽然不够快但也基本够用。相机内置菜单内有很多有趣的选项,不过我还是喜欢直接使用赤道的A档大光圈来拍摄人像。

毕竟是消费级别DC,我本也没有打算实现DSLR大光圈加长焦距获得浅景深效果。不过用来给MM拍摄一些标准的半身、全身人像,明基赤道还是很胜任的。由于在室内光线条件不是很好,我打开了相机的防震模式,相机自动把ISO稍稍提高,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拍摄到清晰的人像。

呵呵,赤道机身内还内带好几种色彩模式以及卡通相框,这个可是拿来哄MM欢心的利器啊。比如我们可以把MM照片做成黑白或者有些泛黄的老照片效果。

马塞克效果和负片效果看起来有些诡异。。。额,测试一下,MM请不要打我。。。汗

好像还可以额外加强画面的红绿蓝三色,给画面带上一种滤镜效果,MM究竟喜欢哪一种呢?

下面这个估计是很多MM都会喜欢的,难道这算是千万像素的大头帖相机?呵呵,内建的几个相框都没有名字,看来只好我们自己发挥想象了,难道这个叫海底世界?(抑或是河蟹社会?)

这个大概就是蒙娜丽莎了。。。由于相框的方向与原图不同,因此为了制作这张图片我先用机身内的旋转功能把画面连续转了几次。

哈哈,另外一位在菜市场上的同事MM。不行了,还是尽快匿了这些画面,免得被MM们看到后追杀我:)

玩转赤道之七 夜色街头

自从发现陆家嘴在建的环球金融中心高度超过金茂大厦以后,就一直很想去那里拍摄几张照片。今天,手头正好有赤道以及一台奥林巴斯的E-410,所以决定下班后去陆家嘴看看。当然了,三脚架肯定也是要带的,问金钟公司借用了一款轻巧的碳素纤维架子,连同两台相机只要一只手就能轻松携带!

下午6点,从兆丰世贸18楼向西望去,夕阳无限好。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办公室的视野可以毫无遮拦的远望整个城市西部,但是今天。。。

这张照片是两张相隔几块玻璃的照片品拼接起来的。如果发现实际并非真正“全景”或者对面大楼的楼层出现惊人“错误”请千万不要惊讶。呵呵,总觉得这样的色调好似变形金刚的海报。。。点击可以看相册大图

眼看夕阳西下,赶快收拾东西出门。从公司到陆家嘴只要一部地铁2号线就可以了,着实方便。

一出陆家嘴站,抬眼就看到如此震撼的景象!记得有一次雨天我也是从这里准备上车,只见金茂大厦在烟雨中飘飘渺渺,很是壮观的样子。我当时心中赞叹金茂的确雄伟,突然一阵风吹过,比金茂更加庞大环球金融中心猛然从云雾中完全显现出来。我当时几乎惊呆了,只恨自己手头没有相机能派拍下这一场景。。。

向银城东路方向走几步,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拍摄角度。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晚只能在地铁站附近匆匆的拍摄几张。希望下次真的能有机会上到环球金融中心俯瞰一下浦江两岸的壮丽景色!点击查看大图!

另外,我在PCHOME数码影像俱乐部里面也发表了一套陆家嘴的帖子,不过里面主要是以E-410拍摄的照片为主,大家也可以跑去那里看看,地址是:

http://club.pchome.net/topic_2_3_271908__.html

本图为OLYMPUS E-410拍摄

玩转赤道之八 再玩HDR

我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使用PS和PHOTOMATIX软件对普通JPG照片进行HDR化处理,以求获得一些特殊曝光效果的方法。不过那种方法依然需要对照片进行多步处理,而且PHOTOMATIX软件还要另外安装,的确不是非常的方便。具体情况,请参见《春卷心得:如何让平淡的照片起死回生?》一文。

今天,我发布了一篇采用ACDSEE 9软件快速实现HDR照片效果的文章,而这篇文章中的样张都是采用明基赤道E1000拍摄的。效果如何呢?可以看下面这张两张照片的对比。首先是使用赤道拍摄的原图:

这是使用ACDSEE 9对赤道原图进行的HDR处理后效果。感觉不错吧!呵呵,我已经把处理方法写成了一篇经验技巧文章发表在PCHOME数码相机频道上,相信情况可见《新技巧!ACDSEE轻松实现HDR摄影效果》一文。

下面则是更多一些我采用ACDSEE 9后期处理的赤道HDR风景照片。

玩转赤道之九 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已经连续玩了好几天的赤道,有朋友看到我前面写的几篇后对我说,春卷你把这款相机写的太好了吧。。。看你这么说,这款相机不是比各种进口品牌产品都要好了?

呵呵,说实话,明基BENQ E1000赤道的确是目前最为强大的国产数码相机产品,如果把范围扩大一下,我觉得和其它几款非日系产品(比如柯达和上弹性)相比本机同样拥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本机的画面品质,即使与日系的大牌同类产品放在一起大约也可算中上水平了。不过,有优点就肯定还有不足,今天我就来谈谈明基赤道上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操作的感受。

尽管赤道的设计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的设置还是与海外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比如相机各种操作速度就显得比较缓慢,无论是开关机、对焦、人脸识别、照片的回放、进入/退出菜单等等操作的响应速度都显得有些迟缓。或许普通用户并不会感觉到这个问题,但对于我这样使用过大量相机,而且在拍摄时候喜欢进行各种操作的用户来说,想要用好赤道就需要更多一些耐心了。另外,类似我在前几篇文字中所说的,类似曝光补偿调节只能在菜单中调节,不太方便的问题也可算是一种设计思路上的缺陷;

其次是最近对焦距离。

这个问题和镜头有关系。在这个最近对焦距离或者超微距普遍达到4CM以下的年代(很多相机都是1CM),赤道的10CM多少显得有些太长了。而且赤道微距的放大倍率也不是很大,因此拍摄特写,我一般只能靠拉长焦来解决问题。当然,这样会对快门速度的要求更高,一不小心恐怕就会产生模糊。

应该说,从明基的产品甚至是整个国产相机的发展史角度看,E1000赤道的确是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对这样的产品就没有更高要求和更多期望。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下代赤道相机能够实现如下的特质:

1、带有28MM甚至更大的广角镜头,同时具备更强大的微距拍摄性能;

2、更快的机身响应速度,无论是对焦、人脸识别还是菜单或者照片回放都能变得更加利落迅捷;

3、更好的画面质量,更精准的自动白平衡,更低的高感光度噪点;

4、加入镜头或者机身防震功能,电池性能变得更加强劲——至少可以直接连接到机身充电而不是只能把电池拿出来充电。。。

。。。

玩转赤道之十 有关赤道的延伸阅读

哈哈,在我写赤道博客的这几天,PCHOME评测室的兄弟们也完成了对明基E1000的官方评测。和我这篇零零碎碎的短文集不同,官方评测还是相当严谨和细致的,执笔的是大家熟悉的DOLPHINE兄弟,文章里面的图片则是由我拍摄了一些产品照片而数码影像的主编YJP则友情提供了两张美图。:)

这篇官方评测的地址是在: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430596.html 这一两天就应该出现在PCHOME的首页上。看到DOLPHINE DD起了一个“国产DC奏响最强音”的标题,心中多少有些“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毕竟我也觉得这款相机是到今天为止我所见的最强国产DC了。尽管和一些高端的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不足,但也已足够与同级别的进口DC相抗衡了。

YJP拍摄的产品美图,赞啊赞啊!

有趣的是在这篇官方评测出笼的同时,评测室还为这款相机拍摄了两段视频报道,分别是对E1000的外观介绍和简单使用方法介绍。负责演出的自然还是DOLPHIN DD拉!这两段视频能够很好的向大家展示赤道的外观和基本应用。所谓千言万语不如一副图画,无数美图不如一段视频(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相信看过这两段视频后,大家一定能和我一样对明基赤道产生更多好感!

首先是E1000外型篇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429276.html

接下来,则是E1000使用篇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429276-2.html

另外,我翻了一下我们文章库,居然还找到了一些与明基赤道E1000有关系的文章。首先可以看到一篇来自明基官方的E1000美图赏。呵呵照片看起来的确满有样子,不过我还是觉得YJP的照片好像更加酷酷一点哟!一共有11张照片,地址是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420915-2.html

另外一篇则是对明基近期发布的一些DC做了个整体回顾,其实也是图赏文章啦,这次则以官方产品照为主了。我个人对这种官方图片感觉一般啦,不过好歹也有21张高清晰图片呢,大家不妨看一看!地址在: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431120.html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