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ta最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性大比拼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7-08-20 11:34: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微软认为vista比Linux、Mac OS X更为安全。Windows Vista上市后前6个月仅修复12个安全漏洞,相比之下,Linux发行版似乎有些相形见绌了。不过有分析人士则并不同意这种观点。

微软评测操作系统安全性引发争议

微软评测操作系统安全性引发争议

据琼斯提供的漏洞数字看来,vista确实十分安全。但是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是:

一,有分析人士和微软观察员表示,计算漏洞数并不是最佳衡量标准。

"我觉的用漏洞数量来衡量系统安全性是不妥当的,"专门研究微软公司的研究机构Directions on Microsoft公司分析师迈克尔.彻里(Michael Cherry)表示。"如果我们总是不断纠缠于漏洞数目,我们几乎等于是变相地施压力于他们来伪造这一数字,不报告系统漏洞情况。我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比漏洞数量更好的衡量标准。"

迈克尔.彻里指出:不管怎么说,漏洞数量的计算多少带有些主观性。"让我们假设您正在对一个代码模块进行操作。您进入这个模块来修复A问题,但当您修复A问题的同时您发现了B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您是算做一个问题还是两个?我可以拿些案例来说明这两种算法都是可能的"。

二是,Vista发布时间不长,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Microsoft Watch编辑乔.威尔科克斯(Joe Wilcox)表示:操作系统卫士中可能针对Linux发行版和Mac OS X的更多些。而越多的卫士,当然检查出来的问题也就更多了。

迈克尔.彻里表示:从一份6个月安全评估中是难以看出一种趋势的。多数操作系统都有10年生命周期,且到目前为止Vista的部署还十分有限。

三,漏洞数目可能与实际不符。

安全博客赖安.纳瑞恩(Ryan Naraine)在6月20日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微软一直在暗地里修复在其公告上漏洞。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具争议性做法,它很大地减少公开记录在案的bug数目并影响到补丁管理以及部署决策。"

不过,Directions on Microsoft公司的彻里对此并不认同:"我不理解这有什么可意外的。微软不断发现代码中问题,并不断地加以修复。假如没有人报告过这一问题,由此我并未看出有什么损害,为什么他们必须告诉人们漏洞所在。而当他们被加入到补丁包时,就等于告诉了我们漏洞情况。补丁包中有一份它所修复的补丁列表。这其中总会存在一些您从未听过的部分。

vista是否更安全 难下结论

正如琼斯在报告中提及的:"Windows XP未受益于SDL (安全开发生命周期)开发流程,且其它与之竞争的工作台操作系统也未受益于一种类似SDL流程。"所以,不容忽视的是Vista客户端是首个通过微软安全开发生命周期流程开发出来的产品,有着微软至为骄傲的安全性能。SDL流程包括每个新功能威胁模式的建立以及通过外部安全研究人员进行的审查。

"对于Windows Vista,从一开始我们每每提及它的任何一个新功能,都先从威胁模式着手,"威尔逊表示。"每个功能都必须有相应的一个威胁模式。当进行开发时您必须知道,如果发现一个不法分子正攻击[一个功能],您必须做的事情是?评估威胁模式。它在Vista中是崭新的一个开始环节。"

威尔逊指出:2006年,微软还雇佣了大量的第三方安全研究人员加入到他们总部工作。这些人被赋予了源代码的访问权,任务是要深入挖掘出所有漏洞。在2006年7月的黑帽安全大会上,其中许多人陆续提呈他们的发现成果,而且微软还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Vista beta副本,邀请他们加入到"找漏洞"行列中来。"我们认为这次很大不同点在于,"威尔逊表示。"微软集中从一个端到端工程立场出发正确对待这款产品,并且使用第三方研究人员来找出该产品问题。"

如何根据功能的威胁模式反应来对功能进行改动?UAC(用户账户控制)功能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例子。微软通过假设以下一种场景加以说明:如果用户正以一个标准用户身份在运行系统且想在采取一个管理行动,他(她)将需提升权限来作为一个管理员才能继续进行操作。威胁模式定位这个问题之前,如果有人通过诳骗使用户错误地认为他(她)正输入密码来进入系统,但事实上用户确实曾给予第三方这个登录名及密码,这时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决定这种权限的提供必须在一个安全的桌面环境中进行,只有这种环境中代码不可能在被诳骗的用户接口位置运行,"威尔逊表示。"这是[微软创建]威胁模式的一个例子。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有人能伪造这种对话吗?答案是我们看到有潜在可能性,因此我们对该代码作出改变以确保此类威胁的不会发生。"

总而言之,Vista是否更为安全,现在下结论还是太早。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 上一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