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一夜翻身,海信长虹高歌恺进

互联网 | 编辑: 2005-06-28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根据Display Search 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液晶电视出货量达到了880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23%。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量比上季度增长了69%,达到了 360万台。全球各个地区的液晶电视市场均在快速成长,其季度增长率至少达到了41%。仅仅2004年第四季度

品牌关注分析

根据Display Search 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液晶电视出货量达到了880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23%。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量比上季度增长了69%,达到了 360万台。全球各个地区的液晶电视市场均在快速成长,其季度增长率至少达到了41%。仅仅2004年第四季度全球液晶电视市场的品牌就达到了32个,生产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在日本市场液晶电视的产值已经超过CRT电视,其产量也有望在2005年超出。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夏普以28%的占有率位居首位,飞利浦和索尼排在第2、3位。

而国内市场上情况稍微有些不同,液晶电视生产分为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上游企业依靠非常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牢牢把握着占整个液晶电视成本半数以上的面板的价格。下游企业则只能依靠技术上相对简单的组装生存,目前国内能够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只有京东方和上海广电,原有彩电生产厂家严重依赖上游企业的供货生存,注定只能赚取少的多的利润,如果液晶面板供货不足导致价格上涨,那么在市场和上游的双重挤压下,能够剩下的利润空间又能有多?摆在国内家电厂商的考验是相当严峻的,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刀真枪的硬拼。

根据PChome产品中心数据显示,2005年6月份液晶电视品牌关注情况还主要国产品牌占据多数,国外品牌的关注占有率不到30%。国内品牌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上面的,在主要的家电大卖场,国内品牌液晶电视的价格要比同尺寸规格的国外品牌便宜2000-5000元左右,国内品牌的37寸液晶电视价格已经跌破10000万元的消费者重要心理价位。

品牌关注排名的首位是青岛的海信,其次是国内彩电曾经的王者长虹,还有液晶电视的真正巨鳄夏普。作为“新四军”的代表,海信已经取代康佳成为国内液晶电视领域的老大。夏普虽然拥有技术上的绝对领先,甚至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其在液晶领域的成就,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但在国内市场,其占有率节节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仿佛一夜间国内品牌又一次来了一个漂亮的翻身。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