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帝国的历史

互联网 | 编辑: 侯锋 2007-06-01 01:30:00原创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突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 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保罗。艾伦及好友比尔。盖茨的电脑梦。这台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新时代的开端。这个基于8008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突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 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保罗。艾伦及好友比尔。盖茨的电脑梦。这台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新时代的开端。这个基于8008微处理器的小机器,却是一位虎背熊腰的大汉的杰作,他叫埃德。罗伯茨,当时他经营的MITS公司陷入困境,情急之下发明了这台微机。还在哈佛上学的盖茨看到了商机,他打电话表示要给Altair 研制Basic语言,罗伯茨将信将疑。结果,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Basic语言,此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1975年2月,大功告成,艾伦亲赴MITS演示,十分成功。这年春天,艾伦进入MITS,担任软件部经理。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飞往MITS,加入艾伦从事的工作。那时他们已有创业的念头,但要等到Basic被广大用户接受,此前他们是不会离开罗伯茨的,他们有待羽翼渐丰。微软诞生于1975年,但当时微软与MITS之间的关系十分模糊,确切地说微软"寄生"于MITS之上。1975年7月下旬,他们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期限10年,允许MIT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根据协议,盖茨他们最多可获利18万美元。罗伯茨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生意蒸蒸日上。借助Altair的风行,Basic语言也推广开来,同时微软又赢得了GE和NCE这两个大客户。盖茨和他的公司声名大振,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许多。

盖茨和艾伦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公司上,但他们仍在MITS兼职。1976年底,MITS内部出现波动。1977年罗伯茨将MITS卖给Perterc 公司。Perterc要把软件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这个争端最后诉诸仲裁。在盖茨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帮助下,盖茨侥幸获胜。若干年后,罗伯茨仍忿忿不平,觉得自己被人出卖了。因为MITS已经付足了20万美元,应该取得这批软件的所有权。"真是倒霉,这个裁决完全是错误的".盖茨也承认这个裁决对罗伯茨是不公平的。

因为这就是微软颇不寻常的起步,如果输掉这场官司,盖茨不得不从头再来,今日微软的历史就得改写。艾伦回忆道:"这场官司让人心有余悸,如果我们输了,我们就得从头再来,比尔让他老爸出点子,我们一直如坐针毡。但这以后,微软再也没有借过钱。"罗伯茨这位微软的"功臣",也因此成了微软的"罪人".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正是MITS,确定了盖茨和艾伦作为程序员的地位,跻身这个新兴行业。是MITS,积累了微软发展的第一批资金,同时他们目睹并参与了MITS从设计到生产,从宣传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锻炼了市场能力。盖茨以法律武器,打败了自己的恩人,从此法律成了他唯一的"恩人".盖茨结束软件业的开放传统艾伦离开MITS后不久的1977年元旦,盖茨正式退学。解决了与MITS的关系后,两人开足马力,准备大干一场。早期的微机用户都是一群穿牛仔裤、听摇滚乐、不满现实、怀着将"计算机还给人民"的信念,图谋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他们依靠俱乐部和展销会,彼此交流,互购产品。他们拒绝赤裸裸的商业,他们不像盖茨那样野心勃勃,追逐财富和成就,而是出于某种信仰,一种痴迷的爱好。当时最著名的家酿俱乐部,就主张开放制度,向所有的人免费传播软件编码和内部运行情况。正是这种开放的理想,促成了早期的PC业,因为他们是早期最主要的消费者、发明者、革新者和制造者。盖茨一方面赞同这种理想,因为可以帮助他的软件形成广泛的标准;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让自己的软件成为免费午餐,他要开启一个钱眼。起初,爱好者们对硬件兴趣浓厚,软件只是眼中的配角。大家从来没有意识,要花钱买别人的软件。他们编写软件,不是为了商业利益,甚至不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是为了显示机器的能耐而已。因此在他们眼中,软件仅仅是一种玩具,甚至还不是工具,更不是商品。

早期盖茨和艾伦也只能从开创性的工作中更多地体会创造的乐趣,而不是财富的滚滚到来。但是盖茨会等时机一到,来向大家收钱的。盖茨是第一个提醒人们重视软件非法复制问题的程序员,也是盖茨结束了家酿俱乐部所倡导的开放传统(如今这一传统又由Linux得以复兴)。后来,盖茨也反复使用这个伎俩:先让大家用上他的软件,上瘾后,再收钱!1976年1月,盖茨写了一封"致业余爱好者的公开信",发表在"家酿俱乐部通讯"和其它一些地方。信中指责对Basic的广泛非法复制行为,并将这样做的业余爱好者称为是贼。这封信成了微软发展的旗帜和宣言。生意是好的,而且很好。但盖茨的嘲骂并不起作用,因为大家对他将Basic语言标出500美元的天价,更为不满。他们看不出这么高的定价有什么依据。

微软鱼跃龙门盖茨的精明,可以确保微软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要成为未来软件业,乃至整个计算机业的霸主,微软却不得不依赖"神助".最早干起计算机软件编程的不是盖茨,而是他的朋友和竞争对手加里。基尔代尔。这位海军研究院里的教授,在PC研制上起过重大作用。作为最伟大的程序设计员和设计家之一,他搞程序主要是出于缜密思维的雅兴,而不是为了赚钱。他为英特尔8008芯片写出了PL/I这样大型的、复杂的计算机语言,他也是解释型Basic程序的发明者,他所开发的CP/M操作系统更是差点断了盖茨飞黄腾达的美梦。

如果70年代初王安能觉悟到PC的力量,就不会有微软。而如果没有基尔代尔这个堪称"PC之父"的先驱,也不会有今天的微软。

与MITS合作期间,盖茨和艾伦用Basic开发出一个简单的DOS,但很不好使,而且居然和别的微机不兼容。MITS的竞争对手IMSAI公司则找到基尔代尔,以25000美元买下CP/M的许多使用权,马上把盖茨的"杰作"给盖了。CP/M成了70年代未、80年代初最具影响的PC操作系统,可在当时流行的上百种PC上运行。基尔代尔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过了与IBM合作的天赐良机,而将这一机会拱手让给了盖茨。1980年,IBM准备进军PC市场,想购买CP/M操作系统。盖茨表现出十足的骑士风度,愿为IBM安排与基尔代尔的会晤。因为此时,盖茨手中除了Basic还一无所有。对这项本世纪最值钱的买卖何以错失的问题上,有许多版本。有人说谈判时基尔达尔刚好不在,他妻子多露西觉得IBM的协议对自己不利,没有爽快地签下协议,而心急火燎的IBM退而求其次,就决定与盖茨联合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微软腾飞之路1981年8月12日,IBM PC问世。负责这个项目的唐。埃斯特利奇成了PC业的"教父",他也是IBM中唯一让盖茨诚服的人。这位"教父"在1984年就给IBM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光这一块就可成为美国第74大公司,也是仅次于除去这一部门的IBM和DEC的第三大电脑公司。埃斯特利奇对PC的眼光可以与盖茨媲美。只是IBM官僚病复发,换上了洛伊来代替他的位子。洛伊对PC几乎一窍不通,这位自以为很高明的人为微软留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空子。

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取。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兼容机份额极低,洛伊几乎不加思索地同意了。而到了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当然,双方在OS/2上的合作未能持续下去。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Windows最初版本与OS/2有很大关系。1985年,Windows 1.0问世,才真正成为一个产品。而1995年8月,Windows 95发布,正式把微软推向计算机业的颠峰。而1992年IBM OS/2 2.0销量仅100万套,Windows 3.0却达1000万套。

没有了埃斯特利奇,IBM PC就失去了活力。IBM霸主地位日渐降低,使失去了对手的盖茨成为无冕之王。1992年,著名电脑作RobertCringely说"如果说IBM是PC宇宙中的上帝,那么盖茨就是教皇。"而且他正式将微软命名为"偶然帝国".借助强大的市场优势和金钱实力,微软屡屡实施"吸功大法",将许多其他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纳入自己的产品,尤其是Windows之中,使其成为无所不能的百宝箱。这种形势下,弱小的软件公司的确无法与微软一起参与这场游戏。的确,微软虽然已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还从未曾真正通过自己原创的设想,开发出市场上巨大的产品。其起家Basic并不是自己发明的,DOS也是从其他公司买来的,Windows用的是Xerox和苹果的技术,Excel其实是Lotus1-2-3的复制品,Web浏览器也是借助网景的创意开发的,Word纯粹是Wordstar、WordPerfect的跟风……这些模仿的产品构成了微软的主要力量。而一些他自己的创意和产品,如Bob、MSN、Slate、Mungo、Park等则无一成功。

  
  帝国告成当然,微软的光芒也吸引了美国反垄断法的注意力。199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其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一起捆绑销售的方式,这种搭售方法正是反垄断法"专政"的对象之一。不过作为信息时代的美国传奇,微软习惯了法律对它网开一面的照顾。1993年,司法部接管调查工作,才使微软有点紧张起来。1994年,司法部对微软的市场行为作出限制性裁决。尤其是当微软准备购并财务软件市场的领头羊——Intuit公司时,司法部挺身而出,指控这起兼并为非法,微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烫手的山芋。1995年,法院作出裁决,禁止微软将不同软件产品强行捆绑,这与其说是司法部的胜利,不如说是双方体面的"言和",因为微软毫发未损,而且也认定这项裁决将束之高阁。
  
  微软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其好战的本性及一贯咄咄逼人的策略,用比尔。盖茨的话来说:"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猎物。"也正是非凡的野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成为微软不断成功的动力源泉。20多年来,微软如同一头风度翩翩的大白鲨,游进了金鱼池中,令对手闻风丧胆。在比尔。盖茨的率领下,不但在原有的业务领域内巩固了垄断地位,也频频开拓可供占领的全新疆界。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