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主题峰会 盛大陈天桥发表演讲

互联网 | 编辑: 2005-07-04 22:00:00 一键看全文

2005年7月1日,在CES主题峰会上,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天桥做了题为“整合就是创新”的演讲,以下为陈天桥先生的演讲全文(经整理):

CES主题峰会 盛大陈天桥发表演讲2

三、整合就是创新,中国发展更需要整合创新

1、两种创新方式

    创新既然如此重要,我们也不断地思考什么才是创新。我们觉得创新应该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无到有的技术创新,原来没有的技术,现在把它创造出来,比如很多的技术都是通过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研究创造出来的。另一种我们称之为从无序到有序的整合创新。我们觉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的整合是一种对中国企业更为适合的创新,这不但会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我经常用农民和厨师的例子来形容两者的差别。以胡萝卜为例,农民做的事情就是把胡萝卜种出来,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厨师则是把胡萝卜配上油盐酱醋等调料,再烧出好菜,这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我陈天桥做的胡萝卜就肯定不如一个一级厨师做出来的胡萝卜好吃。对于像盛大这样的企业来说,我们更加要重视的是一种像厨师一样的创新,我们在尊重农民价值的同时,更要尊重厨师的价值。所以,在中国,我们不但要尊重拥有自主知识的创造,尊重很多从无到有的创新,我们希望政府和产业界能够更多地关注从无序到有序的整合创新。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城市的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会,其中有一个人兴奋地说,我这个技术马上要研发完毕了,马上可以申请专利,只要政府再给我多少钱就能够生产出来了。当时边上另外一个企业家马上举手,他说这个专利在美国已经过期了,所有中国人已经可以免费地使用这个专利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去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们提供了透明的技术开发信息和完善的技术交易平台,我们需要有一种全球视野,要有一种整合的心态,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个社会上更多地关注和关心厨师的整合创新。

2、用户需求是整合创新的原动力

    整合创新又是以什么为动力的?我们觉得用户需求才是整合创新的原动力。很多人可能会说这又是废话,每个人都会说市场为先导。然而实际上,我们生产厂家往往是从一个技术发展的角度,成本的角度,而不是从应用的角度来思考整个产业的发展。这边我想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有什么从无到有的创新?没有。我们就是基于C语言进行了编写,就是用服务器和PC作为硬件,没有什么从无到有的创新。它之所以能够真正崛起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就是因为它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了整合创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第二个例子就是iPod。当我第一次拿到iPod的时候,我自己就叹了一口气,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我们失去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上面所有的技术和应用软件没有一样是中国企业做不了的,就是一块硬盘、一个软件再加上音乐的版权。但是我们在中国,如果有一家企业提出自己的这种想法,去申报专利的时候,可能就有很多人会嘲笑他,你不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硬盘和再简单不过的软件吗?在美国,iPod一个季度可以卖四百万,而在中国,PC销售厂商一年的销量业不过几百万台。

    前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非常简单的整合创新。在中国,我们需要去认真地思考,由用户需求来推动和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整合创新。

3、产业合作是整合创新的手段

    同样是苹果的例子,我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iPod的成功实际上是一个硬件、软件、网络、内容再加上服务的整合成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纵向合作的成功。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纵向合作已经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了,如果不主动地走出一步,如果不主动地寻求整个产业之间的合作,整合创新,或者说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可能又会失去。

四、整合创新将大力推动家庭消费电子的发展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们是如何思考利用整合创新,来推动整个中国家庭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的想法能够给各位一些启发,我们将感到非常的荣幸。

1、家庭客厅战略是全球消费电子公司战略发展的主阵地

    大家可以看到,家庭的客厅战略是所有世界级家庭消费电子公司战略发展的一个主阵地。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论,用户需求是推动整合创新的原动力,我们需要知道用户在这个客厅里需要什么,我们拿什么去进入客厅。在这方面,用户需求我们总结实际上包括“应用更丰富、效果更完美、获取更自由、操作更简便”。我们认为,如果有一个产品能够满足这几方面条件,那么这个产品就能进入家庭。用户不会在意你的产品采用的是什么技术,后面接的是什么线,他只要了解这个产品能够为他带来什么好处就可以了。然而,我们实际工作中很少去思考说用户需要什么,而是沉溺在一个技术创新的怪圈当中。

2、变“成本为王”为“应用为王”

(1)用户有消费能力

    这一块上面我们一直在讲一个概念,要真正地将成本为王变为应用为王。同样的,这句话有很多人也在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不是很多。比如数字电视产业,当初我们在整个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商讨合作机会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说六百到八百块钱的机顶盒是符合中国人的消费能力的,如果超过这个价格,在中国就是没有市场的。我非常希望和大家探讨的是,为什么卖两三千块钱的DVD能够卖这么多?甚至把国外的DVD芯片买光了?为什么一块硬盘(指iPod)在中国可以卖到三千到四千块钱,还有这么多人去买?为什么手机卖三千到四千块钱,在中国能够卖几亿台?
今天多普达的杨兴平杨总也在这里。当初多普达的手机刚出来的时候,要8000多块钱一台,我一口气买了20多台送给我手下的员工,我说你们要好好研究,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是具有消费能力的,关键是缺少能够满足消费者应用需求,能够让消费者掏钱的产品的。

(2)整合推动商业模式上继续创新

    在中国,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机顶盒只能卖六百到八百的结论,可能更多的是借鉴了美国的商业模式。在美国有很多的消费电子公司,比如著名的Tivo公司,他们往往采用赠送的方式来推广他们的产品,然后通过每月的月费来取得收入,争取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整个投资的收回,这种方式在美国、在日本都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有线电视的月费是十块钱、二十块钱,宽带的月费是一百块钱,所以很多人会想,可能取个中值的话,就是五十块钱,这样一年可以收回投资。按照这个逻辑,这六百到八百块钱的定价在商业模式上是成立的。

    但是我觉得整合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在美国已经被证明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是不是一定适用,为什么呢?第一,现在的全球采购价格其实是透明和统一的。Intel的杨总不会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而给我们便宜的价格。但是全球的购买力是有差别的,在美国三百美金的盒子是可以赠送的,因为他们的购买力高,每月可以收回五十美金的月费。在中国,三百美金的盒子是赠送不起的,因为中国的购买力低,每月只能收回50人民币的月费。因此,我们在全球的采购价格成本相对固定,而我们的购买力又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来这样决定中国采用同样的模式,我自己感觉这个模式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点,我也很想从我们做内容和服务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用户目前为止对内容服务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中国人更偏重于购买硬件。索尼的朋友跟我讲起过一件事,说大家还在使用VCD的时候,一部片子分两张碟片,一共是二十元人民币;在大家使用DVD的时候,一部片子可以装在一个盘里面了,它的价格就是十块钱。消费者是通过光盘的数量来确定价格,而不是按照里面有多少内容来确定的。我当时听了这个例子以后,就觉得在中国内容的消费习惯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因此,我认为,按照“软贴硬”,按照服务月费补偿硬件的消费是可能可行的,但如果把它当做是唯一的、主流的市场定位,那就是值得商榷的。

(3)互联网已经培育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既然是应用为王,最重要的应用在哪里?我觉得能够让用户付费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上了,互联网已经培育了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看新闻,我们就得忍受新浪的广告,广告成就了新浪的半壁江山;我们玩游戏,就得买点卡等等。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是一个成熟商业模式的提供者,在这方面上我们觉得将成本为王变成应用为王,客观上是可行的。

(4)宽带的互动性和有线网的丰富内容使整合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同时,我们说宽带的互动性和有线网的丰富内容使得这种整合在技术上是非常可行的。我们公司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小步快跑,当我觉得如果现在能够解决一个问题,那我们就应该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说为了等待解决下个问题而不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同样的,我们实际上应该去利用和整合宽带的互动性和有线网的丰富内容。不是说要等到有线网完成数字改造,要等到宽带普及到某种程度,我们再去做。等到那个时候,盛大就失去了国内竞争的基础。我们只有小步快跑,培育用户的习惯,整合现在已经成熟的技术才是我们变成本为王到应用为王的基本思考。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