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Mobi引领移动互联网进入新纪元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10-14 16:40:00转载-投稿 返回原文
第一页

20世纪末期,基于PC的传统互联网的出现使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如今,科技的不断进步使企业、组织和个人都迫切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接触客户。伴随着全球每售出4部手机才售出1台个人电脑,一个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逐渐形成。中国目前有5亿多手机用户,其用户数量和高质量移动内容的增长速度都位于世界前列,而未来3G服务的推出更将促使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得更加迅猛。目前,中国已进入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积极准备期。

经过全球知名移动和互联网巨头近五年的积极筹备,dotMobi公司于2005年成立并获得了ICANN的授权以运营全球移动顶级域名.mobi。该域名能够令使用者超越地域、运营商和手持设备的限制,将希望传递的信息有效地传达到客户手中。

移动互联网域名的信任标签

从网络地址的角度来看,我们从.mobi的名称本身就可以一目了然地获知该域名是为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网站而设计,而且它与.com网络地址一样容易被记住。由于.mobi是一个顶级域名,因此无需用手机有限的键盘输入“www”前缀。这显然要比在手机中输入冗长的WAP URL更加便捷。

与其他域名相比,.mobi最大的不同是注重移动用户体验。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通过手机来接入互联网,但面向手机的互联网站内容和应用资源却比较匮乏,因为现有的互联网协议和应用开放程序绝大多数是为电脑而设计。因此,dotMobi公司开发了基于万维网联盟(W3C)开放标准的dotMobi Switch On! 设计指南,为.mobi域名注册者和移动互联网制作者提供了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方案。

.mobi还可以有效地帮助网站区分使用人群。例如:全球知名的美洲银行专门应用BofA.mobi为移动人群提供手机上网的银行服务,与此同时,BofA.com还继续为用PC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提供信息和网上银行服务。如果一个非.mobi域名用于移动互联网,手机用户将不确定网站的内容是否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正常浏览。

dotMobi的宗旨是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共同受益,促进全面发展。对于内容提供商而言,他们拥有了先进的开发工具,就可以在统一、开放的平台中开发先进的移动内容;对于运营商来说,可以通过极大丰富的高质量移动内容与应用来增加高收益数据服务的使用量,并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进而保证客户的忠诚度;对于终端用户而言,.mobi是一个信任标签。用户只要看到.mobi的网站,就代表该网站可以使他有一个良好的手机浏览体验,并且产生的流量费用十分合理。通过可以信赖的高质量移动内容来调动终端用户的潜在需求,是整个产业链期望.mobi能够达到的目标。

第二页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域名的优势

消费者调查清晰显示,网站的页面结构、外观、下载成本和下载速度是用户避免在手机上使用网络的主要原因。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为移动终端所打造的寻址标识,dotMobi公司除了做到传统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该提供的服务外,还开发了多语种建站工具(site.mobi)、移动互联网开发人员资质认证项目(dev.mobi)、网站测评工具(ready.mobi)、移动互联网内容搜索数据库(find.mobi)等多项服务,目的是帮助.mobi域名使用者迅速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平台,使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获利。

site.mobi --dotMobi已经推出了专为.mobi全球域名注册商服务的建站工具Site Builder的中文版。应用该工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mobi域名用户创建个性化网站,其中包括广大用户梦寐以求的高级表单制作(advanced form building)功能、音频和视频剪辑加载功能,以及搜索引擎优化功能等等。更重要的是,万维网联盟 (W3C) “移动互联网首创计划” (Mobile Web Initiative) 的工作成果以及dotMobi 14家投资商的最佳行业实践能够让这一工具制作出的网站即刻符合 dotMobi开放标准,从而保证这些网站能够在所有支持互联网的手机上出色地运行。site.mobi中文版建站工具的推出标志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中国人能够以自己的语言来制作移动网站了。

dev.mobi --dotMobi 专业人士认证是一项最新的计划,其目的是为开发人员提供创建高质量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所需要的工具和相关培训。dotMobi 认证为开发人员提供了竞争优势,因为该认证使他们能够向寻求业务移动化的客户展示他们的专长。dotMobi 认证是针对 .mobi 网站(不仅限于dotMobi域名)等跨平台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凭证。dotMobi 认证计划严格遵守 W3C “移动互联网首创计划”(Mobile Web Initiative) 的移动内容指南。

ready.mobi --dotMobi曾经应用其测试工具ready.mobi 评估了全球访问量最大的100家网站的PC 网页及其适用的 .mobi(或其他移动)地址。该报告遵守严格的评定标准,以1分(移动支持性最低)至5分(移动支持性最高)为各个网站评分。根据 Alexa(R)Internet 于2007年1月23日产生的榜单,移动支持性最高的前10个网站分别为谷歌 (Google.com)、WashingtonPost.com、Ask.com、雅虎 (Yahoo.com)、Flickr.com、Live.com、Facebook.com、Overstock.com、Weather.com 和 USAToday.com。在《移动支持性报告》(Mobile Ready Report) 中,这10个最受欢迎网站中仅有3个--雅虎、谷歌和 Facebook--得分高于3分。这些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的平均分为1.3分(最高分为5分),这说明企业需要在他们的 PC 互联网网站上为移动终端用户定制高质量的内容,也说明消费者在希望通过手机浏览他们最喜爱的网站时很有可能无法获得满意的体验。总体而言,使用.mobi 地址的网站更易获得高分,因为这些网站通常遵守 dotMobi 标准和最佳实践以确保最理想的移动体验。.mobi 域名为最受欢迎的网站提供了优化移动电话内容所需的易于管理和高实用性的平台。

移动内容--dotMobi一直致力于让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优质有序。2007年3月20日, dotMobi宣布将推出全球移动内容目录的贴牌 (white label) 目录、研究和数据库授权服务。dotMobi 数据库囊括了至今为止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所有移动内容,并根据位置、类别、实用性以及适宜性对内容的质量进行分类,便于手机对该移动内容的轻松下载。该数据库将包含现存所有移动内容,包括 .mobi网站、国家顶级域名、.com、WAP等网站以及其他任何针对手机进行过优化的内容。dotMobi 数据库能够对与手机有关的内容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类,并正在成为能覆盖全球移动内容的最准确的、最全面的数据库。这种可贴牌搜索目录将让运营商、搜索企业以及其他移动应用公司通过提供带有 dotMobi 数据的服务来把消费者访问进行分类标注。

第三页

浏览需求--基于PC的内容开发商只需解决因少数几种浏览器差异而产生的问题,如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或苹果公司的Safari。而移动内容开发商面对的却是数千种各不相同的手机显示类型与浏览器,而中国又恰恰是多种手机型号的王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dotMobi公司的移动设备数据库计划(phone.mobi)于2007年底投入使用,届时移动应用的开发将得到极大简化,开发成本也会相应下降。该数据库将为开发者提供精度高于所有现有公共资源的结构数据。数据库所需信息来自全球移动开发社区,数据库建成后这些信息也将在开发社区内实现共享并在网上公布。此举将大大简化移动开发工作,帮助开发者利用大规模可靠信息资源创造最佳用户体验。

为了顺利完成数据库开发,dotMobi任命移动业界领袖Andrea Trasatti为设备项目总监(Director of Device Initiatives)。Trasatti将负责为全球开发者提供dotMobi的最新移动数据库。此前,Trasatti曾与他人共同创造了无线通用资源文件(WURFL)并负责其管理工作,这项著名的社区项目拥有数以千计的手机信息资源。Trasatti还是W3C移动互联网首创计划(Mobile Web Initiative)设备描述工作小组的骨干力量之一。该小组专为应用程序界面(API)开发存取和管理设备数据的相关规范,dotMobi移动设备数据库将遵守这些规范。

dotMobi的未来展望

推动移动互联网增长的首要动力是优质的内容和积极的用户体验。对于那些申请顶级域名的内容供应商,dotMobi施行了顶级域名特别申请建议书流程(RFP: Request for Proposal,,简称 RFP),使其必须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获得这些域名。RFP 流程旨在确保拟议中的域名所有者已经准备好一份详细计划来提供实用内容,从而确保未来内容和服务的质量。全球权威天气资讯提供商The Weather Channel Interactive 已通过该流程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顶级域名(weather.mobi)的公司。

目前,从.mobi注册总量上看,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面对未来3G的推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dotMobi将继续与中国政府和移动运营商积极合作,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服务,,引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