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理、不谈ERP、不说结果的CIO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7-10-15 11: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企业信息化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才能够推下去,强有力是指两个方面: 一个是工作作风强有力,另一个就是熟悉业务和管理,尤其是对管理要比较熟悉。

CIO不讲理、不谈ERP、不说结果

郝先儒,曾任哈尔滨煤田印制厂厂长;中国三峡经济发展总公司市场部北京工作组组长兼山西工作组组长;后“下海”到温州任温州旭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999年至今,任赛特集团电脑信息部总经理。

“企业信息化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才能够推下去,强有力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你的工作作风强有力,另一个就是你要对业务和管理比较熟悉,尤其是对管理要熟悉。”现任赛特集团信息部总经理郝先儒这样总结七年的CIO经验。

1985年,郝先儒由一名技术人员转变为管理者,出任哈尔滨煤田印制厂厂长,并在此积累了十多年的管理经验。1996年,郝先儒“下海”到温州,任旭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软件咨询。1996年,郝先儒又“空降”到赛特集团,一下子从乙方变成了甲方。从煤田到IT再到零售,郝先儒一直认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学”是他行走江湖的法宝,出任赛特CIO后,郝先儒更是面临着如何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的问题。七年来,郝先儒总结出“三不”原则: 不讲理;不谈ERP;不说结果。在这“三不”原则下,原来信息化一片空白的赛特把信息化像模像样地弄起来了。

不讲理

1995年,在郝先儒到来之前,赛特曾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信息化大规划”。赛特很早就意识到信息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并于1995年由总经理亲自挂帅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聘请了一家软件咨询公司,以期听取多方意见形成赛特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可是,意见听取了一年多,直到1996年年底,方案也没有出台。赛特集团下辖赛特购物中心、赛特大厦、赛特广场、赛特饭店和赛特俱乐部。各个公司对信息化的需求五花八门,极难形成统一意见。最终,轰轰烈烈进行一年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不了了之。

1999年,郝先儒出任赛特集团信息部总经理,负责五家公司的信息化系统。那时候,赛特的信息化基本一片空白,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对此,郝先儒想出了一个实现基础信息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转变意识、摆脱手工; 搭建企业网; 实现基于企业网的办公系统。郝先儒没有像1995年那样又找了一大堆人来提出需求,而是依据自己的“三步走”开始按部就班地做起信息化。

“企业在实现基础信息化建设阶段,就要采取不讲理的办法,不要过多地听取意见,集团领导拍了板后,就要马上做下去。”郝先儒说。郝先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集团一百多个经理进行培训; 第二步,从总经理开始,不管会不会用计算机,愿不愿意用计算机,都强制配备。

为了勾起大家对信息化的兴趣,郝先儒还抛出了“吃菜”理论: “大家围着一桌吃饭,如果一下子十盘菜全上上来,肯定吃不完。一盘一盘地上,就能勾起大家的胃口,最后十盘菜都吃光了。”在配备计算机的时候,郝先儒没有一下给所有的部门都配全,而是先挑最急需的部门,先用的人尝到了甜头,后用的人自然就会手痒痒。“其实我心里知道最后大家都得用上计算机,不过故意不说。一批一批地发,大家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对信息化的兴趣也一点点增加。”郝先儒说,在搭建企业网的时候,郝先儒也是运用的这种“吃菜”理论,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联网,到了后来,来找他主动要求建网的部门数都数不过来。

不讲理的强硬做法,再加一点点“怀柔”的小手段,赛特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进行得很快。“三步走”短短几年就实现了。

未完,请翻页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