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o Vico Magistretti家具大赛获奖者李涵和胡妍访谈

互联网 | 编辑: 席文燕 2007-11-12 00:30:00转载

近期,Premio Vico Magistretti国际家具设计竞赛在米兰揭晓。在来自全球将近5500多份参赛作品中,来自中国北京的设计师李涵和胡妍的作品boox获得了荣誉提名奖。两位设计师和其他四个奖项的获奖者一起受邀参加了10月2日在米兰De Padova展厅举行的颁奖仪式和竞赛展览开幕式。视

近期,Premio Vico Magistretti国际家具设计竞赛在米兰揭晓。在来自全球将近5500多份参赛作品中,来自中国北京的设计师李涵和胡妍的作品boox获得了荣誉提名奖。两位设计师和其他四个奖项的获奖者一起受邀参加了10月2日在米兰De Padova展厅举行的颁奖仪式和竞赛展览开幕式。视觉同盟采访了这对设计师伉俪。

视觉同盟:请说说这件作品的故事?
李涵:这件作品是我们刚装修房子的时候,因为预算的也比较紧张,想自己做套家具,其实还是挺偶然的。因为家里有很多书,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适合年轻人的书柜大多是隔板多、开敞式的,这就有一个问题,北京的灰尘特别大,稍微一不收拾就全是灰。另外,书柜里面的书比较多的时候,远看会密密麻麻的,很乱,所以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有一个书柜,好书我可以放在外边,不常看的书我可以藏起来,这就想到了“箱子组合”的概念,就是既可以把书放在单个“箱子”里面,也可以在箱子之间形成副空间里放书,然后放书,这样落灰的时候也比较少,所以说一方面比较实用,而且形式上也有一些多种不同的组合,当时就是这样的想法。

视觉同盟:请您谈一下这次参赛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胡妍:我们开始做这个设计时完全是无心的,后来正好有这个机会,让我们把这个作品给发表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我们最深的感触是现代社会资讯对于设计师的重要性,因为从获取比赛讯息到提交作品到领取获奖通知都是通过互联网,网络目前来说是最大众化、平民化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来接触它。对于我们这种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在有限的条件下去得到更多的机会。
李涵:对于任何人都比较公平,原来可能是有些信息只有某些人知道,你甚至不都知道,但是现在有了网络,资讯对于不管在北京还是在伦敦的人来说,资讯都是平等的。现在不能说中国设计师没有到国外去开阔眼界,这点我觉得谈不上,因为实际上资讯是平等的,大家的眼界都很开阔,等于把大家同时拉到一个平台上,只不过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视觉同盟:在做这件作品的时候,有没有值得回忆的事情?
李涵:困难在于我是订做的,我到厂家去拿着自己的图给销售人员看,他们看不懂,他们想象不出这种副空间,说不明白,所以后期我订的时候,我没给他们准备图纸,我就说要做几个盒子,他们不知道这是书柜,我就跟他说盒子要几个,然后再做外边的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后来组装起来后,才知道这是一个书柜。
胡妍:特别是我们做的不是经常产品的设计,这样也能学点怎么能根生产的人打交道,要让他们能够理解我们在做什么,或者说按照他们的思路去想这个问题。
视觉同盟:做下来花了多少钱?
李涵:我这个做下来一共就3000块钱。不过也比一般的书柜还是要贵,这种普通的板式书柜得将近2000块钱。

视觉同盟:你们两位的专业是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但是现在做的作品是一个产品设计,你们在这个专业上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胡妍:审美和概念等方面各个行业其实是相通的,当我们真正做一个具体的设计的时候,工艺上的东西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我们会更多地去依靠生产的厂家,这一点也不可否认,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做这种三维的东西更少,我更多的评判是视觉上或者感觉上是不是好,但能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感觉,其实是依靠专业的人士,这就像我们做平面设计也要依赖于印刷厂一样,都是相辅相成的。

视觉同盟:这次到意大利去参加颁奖,跟很多设计师进行交流的时候有什么收获?
李涵:我谈一谈感想吧,我们俩最大的感想就是这个世界已经确实变得全球一体化了,我们俩以前留过学,所以英语还可以,但是到那儿以后说英语,以前中国人说英语,人家会说你英语说得很好,但到了那儿就很正常,他们觉得谁都应该会说英语,没人会再为你说英语而感到奇怪,这一点让我想到英语对于设计师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它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比较轻视英语课程,到后来我们出国是被逼着不得不学,现在他们应该更重视英语的学习。
胡妍:能感觉到一点不同民族的东西。我们得奖的里面有一个英国的设计师,他跟我们一样得的是一个提名奖,当时第一眼我们看的时候,也没看明白是做什么用的,后来看到详细的介绍和概念才知道,整个很风趣的概念,是为流浪者设计的,当流浪者到处住的时候,临时可以做一个小柜子,放点东西,他说你底下的米吃完了就可以搬走了,你就可以去下一个地方了,其实这个概念的背后是那种很典型的英国幽默,对这种幽默,说实话我们很难做出来,他说出来我可以领会它,但你说我真能自己想到吗?我绝对想不到那个概念。跟他们相比较的话,我们的思维更严肃一点,就是很直接地我们要拿它做什么用,但是他的设计有很情绪化的东西在里面了,我觉得这是真正的民族特色,我们其他的民族很难达到那一点。

视觉同盟:中国现在的很多年轻设计师参加国际大赛,而且越来越多地获奖,请你们给想参与国际舞台活动的年轻的设计学院的学生或设计师一些建议。
胡妍:首先肯定是要关注你周围的资讯,充分利用我们身边能够抓到的资源,原来说自己关起门来做什么是很过时的想法了,不符合现在的发展方向,现在大家应该正视的是,自己有能力,还必须要去寻找机会把自己的能力体现出来,这没有什么想往后退以显示自己很谦虚的,现在这样没有太大的必要。我们是自己的事业刚刚开始的年轻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广泛地去寻找一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发展的机会,有充分利用它,但是真正利用的过程中,要放松心态。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参加比赛了,我们从以前做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偶尔参加比赛。
李涵:以前参加的比赛也很多,也都没有什么结果,所以最主要就是别怕失败,因为这种比赛很多,大家多投,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你做好了就可以去投。我们后来去现场看还有一个感受,有一些我们觉得很好的作品也没有最后得奖,这个时候有审美的问题,有的评委正好偏向于某一个,就会评上奖了。得奖不得奖实际上并不是你能控制的事,但是要积极参与,我们之前也参加过一些建筑比赛等等,但也没有结果。
胡妍:失败也不要气馁,因为这个过程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比如说做完一个设计,你要先找到正确的方式来描述你的设计,准备它,然后再准备怎么样把它以最好的形式展示给评委,这个过程对日常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是你在跟客户打交道一样,你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很清楚、很有说服力,我相信经常做这种锻炼的话,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不是你得了奖,但是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如果从学生开始就参加这种活动的话,对以后的工作会很有帮助。

 

视觉同盟:请谈一下各自留学的经历。
胡妍:我是在加拿大读的本科,时间稍微长一点,在那儿待了4年左右,我最大的收获可能不一定是专业本身的收获,更多的是独立生活和独立思维成长的过程。学完以后我很清楚我在那儿不一定能找到我很感兴趣的事情做,我更喜欢回到国内,因为国内的发展空间和现在我们跟国际的差距也非常小,我现在能达到的知识跟外国的同龄人是一样的,是平等的,这也是当时我决定回来工作的原因。但是作为设计师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从专业角度,我们国内有资讯和大环境的支持,我不觉得像十年前一样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必须要出国的感觉,我们有很多同学朋友也一直在国内,但是做得非常有成绩,水平也非常高,跟国际上是一样的。还有一些年轻的朋友考虑出国的话,可能更需要自己定位,到底去的目的是什么。
李涵:不要指望出了国就是万灵药,就能跟国内不一样,其实不会的,尤其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大家看到的东西其实跟国外是差不多的。但是到了国外主要是锻炼那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因为我读的属于比较偏研究性的课程,所以每星期我只跟我的导师碰两次,剩余时间就是自己研究,这样我发现去研究的话,图书馆非常大,也不知道自己要看哪本,看哪个都很好。所以说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还是最重要的。

视觉同盟:国外的设计教育方面跟国内比较有什么不同?
李涵:国内建筑的教育本身就有一些问题,中国原来的建筑教育是归清华这种理工的体系,这几年开始到艺术类院校了,比如说中央美院建筑学院了,在国外自始至终就有这个(艺术院校)体系,而且国外学建筑的都是对艺术有兴趣的人,而国内的教育中可能偏数学、物理方面的教育更多,但这几年要好一点。
胡妍:在我读的是平面设计,我这个设计系是属于艺术系里面的,有一些是需要自己选课的,还有一些需要共同修的课,就是他们会给我一个环境跟其他系的人(比如绘画系和美术系)一起学习,这是我在留学时感觉挺好的一点,尤其是坐到其他系的学生后面的时候,会感觉真正从设计的角度来学设计,可能最后的路比较窄,有更多的时候,包括我们现在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的灵感、想法不是来源于这个行业本身的,甚至是从其他地方来的,所以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在我们学习开始的时候就把思路拓宽一点,不要把自己先圈到一个设计圈或某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而是更广泛地去接触其它的知识、其他的人,因为最后得到灵感时也许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给你一些新的想法。
李涵:对比课程看,国内建筑系的标准是比如一年级做别墅,二年级做学校,三年级做体育场,还是把建筑分成各个类型。在国外,这种课程并不是这样的,可能是研究一个荒废的工业区,学生可能真的到那个地区去调查,去跟当地人聊天,这样会参与到社会里面。学校给出的项目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不一定是一个实际的工程,但是它一定有一个社会问题,然后去调动,学生根本那个情况的问题用设计来回应,这实际上跟你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只有跟生活相关,你才能看见新的东西,因为生活才是不断更新的,而书面上的东西永远是不变的。

视觉同盟:从留学归来者的角度来说,能不能给希望出国留学的设计师一些建议?
胡妍:首先还是要目标清楚,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避免一无所知得就出去了,现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一些留学生的节目,出去的人多了,信息又发达,大家也知道到底在国外是一种什么样的真实状况,我们在国外也看到过周围有那样的年轻人,他很莫名其妙地在那里,他也不是很想在专业上追求,又觉得困在那儿不能随便回国,或者只是以一个念书的名义留在那里,说白了有点在那儿混日子,那种状况一定要避免的,那样的话对自己是很不负责任的,你还不如回来脚踏实地就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努力。当然这也可以泛指其他一切想出国留学的年轻朋友,但是对艺术来说,更多是这种环境的选择。比如说你要去选择一个学校一般、城市也一般,没有那种文化的感觉,没有设计的城市,从文化、环境上找不到特色的话,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如果你真的想从专业上有所发展的话。
李涵:我想提醒一点的是,所有我们想出国留学的设计师,大家别想通过出国来提高生活质量,我发现中国设计师的生活水准其实在世界上是很高的,因为在国外,作为设计师、建筑师、平面设计师,生活是比较艰辛的,这个职业绝对不是一个收入非常高的职业,相对来讲是一个收入非常低的职业,所以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专业,你可以去学,如果你只是想出国过一个更好的生活,那其实你达不到的,因为在国外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质量更下降,除非你成了名——那是非常难的。这一点上大家应该要做好准备,如果你真的喜欢专业,你应该选择你喜欢的学校、喜欢的城市去看、去感受,但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过一个更好的生活,那就完全错误了。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尽管我们也很辛苦,但是他们也很辛苦,大家说中国的设计师加班,但是国外的建筑师也加班,而且他们加班还没有钱,他们的工资相对于其他的会计等普通行业的要低,甚至国外建筑师的工资要比建筑工人的工资低得多,在中国肯定是要高得多了,所以这一点大家也要注意。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