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炒作法 上市是个好题材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7-11-20 10:55: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加速期

加速期:上市题材此起彼伏,推波助澜巧妙借势

进入2007年,阿里巴巴的上市正式提上日程,上市炒作,也步入加速期,但与其他上市公司大肆披露相关信息造势不同,马云的态度依然是欲扬先抑、欲盖弥彰,这更激起了媒体猎奇的天性,催生了更大的关注度。

据笔者粗略统计,使用Google分别搜索“完美时空上市”、“金山软件上市”、“巨人网络上市”、“阿里巴巴上市”,其查询结果分别是105000项、356000项、542000项、1470000项,有关阿里巴巴上市的新闻报导,远远超过了前三者之和,而前三者上市时间与阿里巴巴相仿。

这足以说明阿里巴巴及马云掌控媒体的能力过人。

确定上市后,马云抛给媒体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上市地点。据投行人士透漏,早在4月份,阿里巴巴选定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为两大主承销商、委托英国投行洛希尔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后,就开始对上市地点进行评估,主要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之间选择。

五一节期间,阿里巴巴方面突然放出消息,称上市计划地点可能是纽约。

几乎在同时,已被确定为阿里巴巴上市主承销商的摩根士丹利的相关人士则称上市地点可能是香港。

笔者认为,这显然是阿里巴巴的又一精心安排。作为媒体的“宠儿”,阿里巴巴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股权结构、管理运营,抑或是资源整合、营销策略——都被密切地关注着。上市地点作为上市问题上极为重要的一环,显然也无法溢出公众的视野。香港VS纽约,纳斯达克VS港交所,在上市地点问题上,阿里巴巴给媒界出了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

阿里巴巴上市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专业人士也好,各种媒介也好,如果能选到正确的答案,无疑是向公众证明了自己,从而借助于阿里巴巴这架战车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因此,大家对于这道考题都饶有兴致。

据统计,短时间里,媒体关于阿里巴巴上市地点的报导、评论多达353000项。虚虚实实,声东击西,阿里巴巴的新闻炒作手法,炉火纯青。

这场考试一直延续到2007年7月27日下午5点,阿里巴巴B2B公司向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提交了第一次上市申请。有关阿里巴巴上市地点的猜测至此终于尘埃落定。

与此类似,在筹资规模、股权分配、上市时间等问题上,阿里巴巴同样是虚实结合,一波三折,成功激起了大众特别是媒体的好奇心,在国内外媒体上赚足了眼球。

除了欲盖弥彰的拿手好戏,阿里巴巴媒体造势的本领,也比同行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在其上市阵容上显露无疑。

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德意志银行三家全球顶级投行极为“罕见”地联手,共同担任阿里巴巴上市的承销商;英国投行洛希尔公司被委托担任财务顾问;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外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担任阿里巴巴B2B公司独立董事。雅虎斥资1亿美元,认购阿里巴巴10%的拟发行股份;引入5名基础投资者,包括AIG(美国国际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地产综合企业九仓董事长吴光正、嘉里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郭鹤年和新鸿基地产郭炳湘郭氏家族。

上述阵容中,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阿里巴巴对媒体的吸引力可见一斑,持续性地获得关注自然在情理之中。

不过,当我们追溯阿里巴巴史就会发现:制造空前“创举”,追求轰动新闻效应,一直都是马云的看家本领:

同商业大片力邀巨星保证票房一样,从2005年邀请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参加“西湖论剑”,到2006年初饬巨资3000万力邀国内三位顶级导演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拍摄“雅虎搜索”广告片,再到本次上市打造强大阵容,阵容制胜的“马氏大片”,也在琳琅满目的商业社会中赚足了眼球。

阿里巴巴的上市炒作加速期一直截止到2007年10月底,在此期间,“马云是否退出”“挑战百度市值神话”“上市路演”“批量生产百万富翁”等新闻题材也都被马云拿来炒得淋漓尽致,经常见诸于各大媒体报端。 (下一页)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