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筹办世博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两大任务,上海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行色匆匆,眼角略透出倦意,但演讲仍充满激情。 11月 10日上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下称“世博会”)主题馆开工,当天下午,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世博集团”)迎来了十周年。
肩负筹办世博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两大任务,上海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行色匆匆,眼角略透出倦意,但演讲仍充满激情。 11月 10日上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下称“世博会”)主题馆开工,当天下午,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世博集团”)迎来了十周年。 11月13日,世博会倒计时900天。世博集团负责世博中心、主题馆、中国馆三大场馆建设,作为世博园区最受瞩目的永久性建筑,三大场馆的每一点进展都牵动着多方的目光。14万平方米的世博中心6月7日动工,如今已顺利完成桩基工程;12万平方米的主题馆也已动工;7.3万平方米的中国馆预计在12月底开工。世博集团组建了三个场馆项目分公司,配备得力人员,确保完成三个场馆的年度建设进度。 不仅是场馆建设,戴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将继续带领集团企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筹备世博会其他工作提供服务,在为世博会服务中,求得企业更好发展。 软实力 从申办世博会到眼下筹办世博会,戴柳为世博会已经工作了七年。“作为其中的一员,全程参与,为这一世界盛会添砖加瓦,我们觉得是很高兴、很光荣的事情,一直当作神圣的事业在做。”戴柳说。 在戴柳看来,世博会确确实实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世博会分三个阶段,即筹办阶段、举办阶段和后续利用阶段,筹备阶段大量的工作不仅仅是硬件建设,主要的是筹办能力,这从招展、招商两个过程可以体现出来。国家对招展工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今年本来计划招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迄今已经有179个了,已经超过历届世博会。 戴柳认为,招展工作完全靠我们国家的影响力,所以这是软实力。 软实力得以体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招商,采用政府主办,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的很大肯定,既不过度商业化,又能够让各方来参展。比如,招来国际上有影响的大企业,作为世博会赞助商和合作伙伴。 戴柳表示,市场化运作以后,全国办博、勤俭办博、科学办博就有个很好的载体。 早在申办世博的时候,曾经有一些国外的媒体说,世博这个概念在全世界来看,已经没有像最早那么火爆了,慢慢在走下坡路。对此,戴柳认为,更全面的看法是,世博事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会有它自身发展的一些轨迹。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类、自然、技术”为主题;2005年爱知世博会则聚焦人类与地球,怎样节省能源,减少对自然的破坏。通过主题来看,世博会在进步,进步的方式和方法,不是光看规模人数,而是看它主题演绎的好坏。 戴柳说:“我们承办的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全球关注的主题。这个主题演绎好了,成功、精彩、难忘就有了基础。” 绿色建筑是怎样炼成的 世博集团在筹办世博会中的主要任务,是建造世博中心、主题馆、中国馆三大永久性场馆。戴柳告诉记者,世博中心是世博园区的头脑部分,相当于世博会的脸面,“建设好、运营好、管理好是很重要的事情”。 为了中国馆的建设,戴柳和他的团队“煞费苦心”。戴柳说,已经有了两个创新,第一个是,整个中国馆从创意到设计,全部是由全球华人在操作;第二个就是最后显现出的建筑形态,是好中选优,既有中国元素,又有很现代的世界风,整个构思和形态,已经原则经过了组委会讨论同意,进入优化深化阶段。 展望2010年的世博园区,戴柳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独特的画卷。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戴柳的眼里,黄浦江畔的这一片乐土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幅绿意盎然的怡人画卷。 戴柳介绍说,三大场馆设计、建造过程还充分考虑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通过朴素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能源和水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如大空间会议厅将采用玻璃顶采光系统引入自然光,起到自然光照明、隔热、隔离辐射等作用。除使用有关节能环保的太阳能、LED照明和冰蓄冷系统等高新技术外,考虑到临近黄浦江,该建筑还将采用江水源、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等节能环保技术。屋面雨水被收集起来用于道路冲洗和绿化浇灌之用,尽可能通过绿地和渗水材料铺装的路面、广场、停车场等进行雨水蓄渗回灌。低温送风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冰蓄冷系统以及专用会议区的下送风空调系统等,各区域高度适配的空调系统设计,既降低了系统运行能量,又保证了室内的空气质量。 戴柳表示,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使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化安排,世博中心将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成为上海绿色建筑的典范,实现可持续的运营、使用与发展。 建成后的世博中心,将成为世界级的会议中心,包括新闻中心、贵宾接待等综合功能。会展期间,世博中心将召开各参展国会议和主办方会议,同时提供各方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功能。世博会后,将是上海举办高规格国际会议、政务会议的首选地,也是上海市政府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此外,各种公众活动空间将赋予世博中心以持久的活力。世博中心将成为开放的上海的“城市客厅”。 11月10日开工的世博会主题馆屋顶则得益于上海弄堂“老虎窗”的结构设计,以此向参观者展示上海的里弄特色。 戴柳在开工仪式上告诉记者,虽然主题馆的建筑面积地上部分达到了8万平方米,但主题馆在设计、建材等方面都运用了多种节能降耗技术,主题馆不会成为耗能大户。整个主题馆白天可以不开空调,而是运用冰蓄冷技术降温。为此,主题馆将在晚间用电低谷期间,用电将水冻成冰。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则将通过夜晚储备好的冰水混合物来释放冷气降温,以降低能耗。 上海世博会后,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场馆的世博中心将和主题馆、中国馆区域、周边地下空间以及后续开发建设的设施一起打造以“会议、展览、贸易和文化”为核心功能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戴柳对这一功能区充满憧憬。 朝阳产业的两个机遇 世博项目只是世博集团业务的一大板块,另有三大板块:人力资源服务、会展与传播、物流和贸易等跟世博都有紧密的关联度,就是做现代服务业。让戴柳自豪的是,这三大板块中,有些板块他们都做到了这个行业的第一。譬如说人力资源板块,现在有25万员工,面向上海许多外资企业,定位为国际人力资源的领跑者。 会展和传播是竞争性最强的,开放度最强的,集团成立十年,戴柳说抓住了两大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入世,向外资开放,跟世界上该领域的顶尖企业握手,成立合资广告公司,广告业务客户很多是大的跨国公司;第二个机遇是世博会举办,世博必然带动会展业,会展业跟世博可以说是资深的一对“亲兄弟”,会展这块业务也已与世界顶级展览公司携手合作。 戴柳判断,会展业在中国一定是朝阳行业。 至于物流和贸易板块,戴柳强调的是专和深,在某几个方面做得很深。比如,进口毛坯钻,然后通过中国特有的加工技术,加工成成品钻出口,进口几亿美元,出口变成十几亿美元,在上海钻石交易所坐上头把交椅。物流方面做专,比如展览的运输、展品的运输、展览的保税,做到第一。 世博集团在各个业务板块,其细分领域力求做到该领域的第一。戴柳说,他们尽可能选择有发展空间、前景的朝阳产业去做。如果做不到第一,宁可主动放弃,在某一行业不是做到上海第一,是全国第一,瞄准国际一流,看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譬如说人力资源,戴柳考虑能不能进国际前二十。“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做这些行业的领跑者,乘世博会这个东风,做领跑者的就可以享受领跑者能够看到的一路好风景,不是领跑者的话,可能这一路好风景不属于你。”戴柳和他的团队希望能尽情享受着沿途的好风景。 戴柳看好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前景。“这个前景应该说是国际化发展过程当中,最能够令人振奋的,最有吸引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