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时尚?我个人的理解不见得比别人更高明——当然也并不见得比别人更低俗。“时尚是对事物的一种态度。”这是我的模糊定义。 按照时尚史,时尚即某个时间段所流行的王室、贵族、上层社会的趣味、服装、饮食……由社会最高阶层制定游戏规则,以下阶层把这游戏推
什么叫时尚?我个人的理解不见得比别人更高明——当然也并不见得比别人更低俗。“时尚是对事物的一种态度。”这是我的模糊定义。
按照时尚史,时尚即某个时间段所流行的王室、贵族、上层社会的趣味、服装、饮食……由社会最高阶层制定游戏规则,以下阶层把这游戏推广与贯彻到普及、恶俗的地步,然后再次开始新的游戏。时尚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观念:差异、趋同。所谓差异,是指时尚的引领者厌倦了与大众的一致性,于是制造差异以获得个性。而这种差异立刻被某个或许急于与本阶层拉开距离的阶层所热捧,此等追求又趋同成为“大众”。如是周而复始。
这就是时尚悖论,当你在追求个性的时候,你却归入了更大一个范围的共性之中。对某一时尚之物或方式的追求,划分了不同的消费阶层。时尚往往脱离对物的原欲被借用以区分消费者的个体与周围的差距而确立个体身份感,也就是“成为自己”,“更像自己”。在这种追寻中,“主体”被时尚本身所取消,建立起来的是“主体影像”。也就是说,时尚不能给你个性,不能给你安全感,它制造的只是某个阶层的短暂的同一标识,也制造了更多的社会阶层隔离,人被划分在不同的审美、趣味、收入的“羊圈” 里,羊圈里的羊每只都是一样的(一样的LV,一样的“混搭”,一样的“品位”),而这种越来越快地“趋同”会让人缺乏安全感:自己是谁?自己的标志在哪里?“焦虑”于是产生,而焦虑却是时尚的必要“推动力”,迫使你更快地放弃手中的“时尚”去抓住新推出的“时尚稻草”。
“时尚是对事物的一种态度。”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从“物世界”中返回,重新找回主体,主体与事物构成对话与张力。在这个理解中,主体有他自己的价值思考,有不依靠时尚标签或别的事物来确立自己的强大心灵。在“主体——消费——时尚”的链条中,消费真正地被置放于它的“动词”位置。
所以时尚不仅是顶级定制服,卡地亚的珠宝,PP的手表,也不仅是超模、顶级摄影师,这些只是“时尚圈”而不是时尚本身,在“时尚是对事物的一种态度”中,时尚,它正是你在这个纷攘的世代安静地活着、诗意地存在时,对精制之物的一种“拈花一笑” 的、人与世界的相遇。
在对资本主义的解释与批判的历史中,卡尔·马克思红过之后,轮到了马克斯·韦伯,但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维尔纳·桑巴特,这个与韦伯同时代的桑巴特算是让韦伯给“遮蔽”了!桑巴特甚至把资本主义的起源归结于奢侈品的使用与需求,所以他写作了《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在他看来,我们对奢侈的需要是因为我们的“性”,既然奢侈造就了资本主义,间接地,也就是“性”造就了资本主义,难怪在此书的最后一句话中,桑巴特如是说:“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的一个嫡出的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
通常情况下作者的背景和其言论有着绝对的亲密关系,而这位出生自德国的工程师沃夫冈·拉茨勒,他那德国血统下的理性分析和对众多奢侈品的感性体验,给了日益富足的中国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他在书中一个有趣的观点足以令多数人茅塞顿开:“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普通产品,而这种转化的速度,恰恰体现了社会技术进步和经济水平提高的速度。”也就是说,奢侈品消费并非少数人的游戏,想玩儿的话没人拦着你,You are welcome!将奢侈品产业重新纳入基本生活的链条看来也是大势所趋,而奢侈品或许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候了。
福塞尔系英美文化批评方面的专家,擅长于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观察。而本书最妙之处是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可参照的人类社会行为分析报告,并令我们在轻松一览别国状况同时自然而然联想到自身和周围的生活现实。无论我们怎样想把社会等级这个概念弱化甚至乌托邦式天真地想将其抹去,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本书有趣又犀利地揭开了美国等级社会的面纱,从面貌、住房、消费、休闲和摆设、言语等多个生活和行为细节剖析不同等级人们的行为特征和相应的心理状态。吃什么玩什么用什么是透露你自身归属的行为标识,时尚业的制造者们对这个最稔熟于心并运用自如,但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化等级,在详尽的分析后它更提倡的是有创造力有思想的超越等级概念的自主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