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神灵无处不在的国度

互联网 | 编辑: 2007-12-05 11:30:00转载 返回原文

1

无论是山边路旁,还是房顶门前,不丹各地随处可见一片片迎风招展的五彩旗,场面蔚为大观,古朴中透出几分神秘和怪谲。当地人说,国民信奉藏传佛教,这些五彩旗其实是印着经文的经幡。以前,这种长3尺、宽1尺的经幡上都印有“嗡、嘛、呢、叭、咪、哞”六字箴言和龙、虎等图案,旗子的边沿为蓝、白、红、绿、黄5种颜色,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土地,代表了宇宙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

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据说,古代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兴盛时期,统治者对那些战功卓著的勇士,除了赏赐大量牛羊和金银珠宝外,还要赐哈达。勇士把哈达挂在自家四周,以示英武,久而久之人们都以挂哈达为美。佛教兴起后,一些僧侣聪明地借用这种盛行的方式在当地推广佛教。他们宣称,只要信徒在布帛上印上经文,制成经幡悬挂起来,每当经幡被风吹动,就等于将经文向上天诵读了一遍,与口诵有同样积善修行的功效。于是,这种方式得到许多不识字的牧民的推崇,风行至今。

2

现在,人们为了方便,不丹当地的大部分经幡干脆做成五彩旗,不印图案和文字。每到喜庆生辰、逢年过节甚至乔迁新居时,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挂经幡,以祈求神灵的庇佑。有趣的是,不丹人经常把经文塞进木桶里,让其顺水飘流。在当地人看来,木桶因水流而动,也是自己向神诵经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深信神灵无处不在的国度,类似牛头马面、鹰嘴猴脸的面具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到了重大的宗教节日,不少不丹人载歌载舞时,都要身穿鹅黄色的丝缎裙,脚蹬绣花牛皮靴,头戴各式各样“面目狰狞”的面具。当地人称,这些面具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有的是表示对大自然的虔诚,有的是为了赶走妖魔鬼怪,有的则是祈求来年上天能赐予好收成。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