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抵制网络歌曲恶俗挨板砖精英大众引争辩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12-20 10:27: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精英与大众之辩

“他们的发言脱不了翰林味和庙堂腔,这样的腔调于艺术创作不利。”有网友将参会者定义为主流音乐人、精英音乐人,并发出这般不满。这,让以“引导而非抵制”为初衷的座谈会陷入尴尬,也让中国音协党组织书记徐沛东等人大感意外、深感委屈。

这是一个文化愈趋多元的时代,“精英”们的审美观,左右不了网络音乐人的创作自由,也取代不了大众的欣赏趣味。著名作家肖复兴认为,网络歌曲的出现,是社会进程的一个鲜明注脚。在世俗世界里,文人就像是把持着玻璃旋转大门的门童,只允许少许持票者进入,而把大众排斥在门外。网络歌曲,打破了这扇门,让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这是一种新形式的语言资源的“均贫富”。

当然,精英与大众并非绝对对立,而可统一。仅仅进行语言上的对恶俗之作的抵制,只能是纸上谈兵,倒不如让创作和竞争来当裁判。“主流”的放下身段儿,“非主流的”勇往直前,靠作品吸引力说话。

●时代与社会之变

历史发展常常螺旋上升,场景往往似曾相识。邓丽君的歌曲曾被誉为“靡靡之音”,崔健的摇滚乐也曾被认为洪水猛兽。还有,《乡恋》当年也不被认可,但多年过去,《乡恋》被喻为了中国内地流行歌曲开山之作。艺术观念的推进,往往滞后于艺术品种的更迭,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如果用“艺术规律旧瓶”装“网络歌曲新酒”,未免失之僵化。

还是那句话,不是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快。抛开相关是非对错,网络歌曲之争,映射出的恰是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变迁。时代的落后大概各有不同,时代的进步总应相似。老一辈音乐人和网络音乐人,如何在其中找到对话沟通的结点来尽量消弭隔阂,显得愈发重要。至于一时难以论定的“恶俗”之标准,大众的耳朵会说话,历史也会自有评说。

记者 李红艳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