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抵制网络歌曲恶俗挨板砖精英大众引争辩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12-20 10:27: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事件回放

10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京召开“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阎肃、谷建芬、徐沛东、李海鹰等近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出席。此举一出,一石激浪。参会者,本是出于探讨如何对网络歌曲进行健康引导的良好初衷,不曾想却招致网上板儿砖一片。

●通俗与恶俗之争围绕整个事件的议论纷纷扬扬,而争论的关键点之一则是,到底何为“恶俗”?其明晰而又具操作性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过去讨论一个歌曲有一定的艺术标准,但如今流行音乐已变得生活化、情感化,甚至功能化(彩铃和广告歌曲),很难用一个固定标准去衡量。网络歌曲天生附带的特性是群众性、通俗性以及敢于颠覆传统,这与之前对音乐的评判存在错位,争议因此产生。比如对《狼爱上羊》这首歌,座谈者认为它“不知所云,颠覆传统价值观”,可很多人认为,它的歌词朴实真挚,词中角色和文学情景的设置也富于创意。

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认为,要区分通俗、低俗、恶俗,对通俗要宽容,对低俗、恶俗则应坚决抵制。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也曾说,在音乐传播时要把握住一个底线,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歌曲不妨多些艺术扶持。网络歌曲是当今流行音乐发展所需要的创作源泉,如果将其发展置放到一个宽敞、宽容、相互进步的艺术平台,草根思维和精英观念达成合作,应该能结出良好的艺术果实。

●代沟与隔阂之思

针对此事件,《香水有毒》演唱者胡杨林曾作回应:大家立场和角度不一样,所以判断事物的标准也会不一样。

相信不少被点名批评的网络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有这样的无奈和委屈。再想想,当时参加座谈的音乐人也确实多为老一辈。词作家宋晓明就在会上坦言:“我们这些人老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了。如果让我们来写网络歌曲,可能还真不灵!”

这件事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关于代沟的问题。老一辈音乐人有他们一生秉承的艺术观、价值观,而年轻人也有自己特有的思维取向、价值标准,更重要的还有时代变革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老人们赤心拳拳,但在年轻人的音乐世界里,他们的呼吁能激起怎样的浪花?还是会如石投海,泛起一阵涟漪后很快归于平静?正如爷爷看不懂孙子的火星文,孙子也搞不清爷爷的老皇历,这个问题确实两难。但不管怎么说,代沟和隔阂问题不应成为雅俗之争。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