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界 种族歧视挥之不去

互联网 | 编辑: 周济 2007-12-21 00:30:00转载

 

2006年,模特界制定模特体重与身高比值的新标准,让模特健康话题沸沸扬扬地传扬开来,“要健康还是要瘦削”甚至一度成为可能影响人们转变审美观,重新审视这个时代流行风潮的话题。

2007年,围绕模特界的探讨再起风潮。这次,批评家们瞄准模特肤色,旗帜鲜明地指出当今国际时尚业存在的“有色”眼光。“为什么都是白人模特”,将话题的深度从关注模特个体健康引向了对更深层社会问题的探讨,甚至超出模特业范畴,进一步挑战以平等为基本原则的人类社会共识。

据Target新闻网站数据显示,虽然黑人女性每年时尚消费达到200亿美元,但这个数字对四大时装周秀展却没有丝毫影响。黑人模特面孔在2007年秀台上出现的频率降低到近几年的最低点。《名利场》杂志时尚部主编米歇尔·罗伯茨表示:“虽然时尚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但审美标准却极端单一。尽管几大时装周应代表全球时尚,但却无法在T台上得到印证。”

“换N个角度看时尚”瞄准模特看点,从这里出发,去看待2007年时尚界的另一种现象与风景。

花色时尚 为何单色主沉浮?

本季,花团锦簇、喧闹纷扰的T台秀难以掩盖一个问题。当公众与媒体盘点模特长相特征时,却发现当今国际时尚业不仅仅心存偏见,而且挑战了以平等为基本原则的人类社会共识。

在9月举办的2008春夏纽约时装周的101场秀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秀展没有起用黑人模特,其他三分之一的秀展,大部分仅起用一两位黑人模特。而在其他三大时装周上,有影响力的秀展如普拉达、吉儿·桑德、巴伦夏加、克罗耶和香奈尔等,T型台上都不见黑人模特的踪影。

事实上,长期以来模特界始终被白人模特的面孔所统治。但是2007年两季的T台秀所起用的白人模特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年,任何一季。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米兰时装周,只有2名黑人模特亮相,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白人模特数量则达数百名。在纽约,依然只有区区4名非白人模特获得上台表演资格,而巴黎更甚。

《时代》杂志编辑表示,白人面孔仿佛已成为国际秀展的固定标识。如果一位黑人模特有机会露面,那么或者该场秀展是由纽约Babyphat这样的非高端休闲品牌主办,或者设计师本人具有黑人血统,如伦敦黑人设计师DuroOlowu举办的一场名为“象征主义——仅为穿着疯狂彩绘裙装的黑人女孩”的秀。DuroOlowu表示:“有些设计师竟声称作品灵感来源于非洲街头!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样的作品完全无法反映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与黑人模特相比,亚裔模特显然略占优势,美国《女装日报》发表文章称亚洲模特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高,并将此归因于亚洲女人天生苗条的身材以及日渐繁荣的奢侈品市场。至于黑人模特,总体数量依旧非常缺乏。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过去,国际时尚工业曾骄傲地标榜率先打破种族歧视的藩篱,宽容地赞美所有种族的女性之美。近日,苏丹模特阿莱克·威克(AlekWek)出版自传,赞扬国际时尚界对其全力支持,庆贺自己作为一个非白人模特得以脱颖而出,让她感受到美丽的真谛。但威克仅仅是现有模式下的少数幸运儿之一。

黑人设计师DuroOlowu表示:“回顾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T型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尚业走到了十字路口,T型台记录了时尚国际化历程的点点滴滴。现在,公众所能看到的仅是那些十四五岁的白人小女孩。”

美国Vogue杂志编辑爱德华·因尼弗表示:“很显然,时尚潮流更青睐于那些来自东欧地区的年轻模特。”事实是,时尚业在东欧远未达到成熟,其力量仍然脆弱。设计师圣·洛朗曾在早期秀展中起用黑人模特,被视为国际时尚界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但在去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圣·洛朗的书籍中,作家阿丽西娅·德莱克叙述了这位设计师当初如何拒绝了一名黑人模特。

 

 

 

来源:网易服饰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