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粮价持续上涨,俄罗斯政府不断打出“组合拳”:与主要生产商签署冻结食品价格协议;向有关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准备征收粮食出口税,等等。政府承诺投放储备粮的方案也正式兑现,10月29日和31日,俄政府分两次低价向市场投入5万余吨储备粮。
可能使农业全球化进程逆转
自从1970年代全球食品大短缺以来,粮食安全如今首次成为更多稳定国家的心头病。英国商业农业集团主席亨利·菲尔说,“全世界的现状是,我们已经从一个粮食供应充裕的时代进入到非常短缺的时代。”
粮食价格上涨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仅是俄罗斯,在印度、韩国、中国和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粮价高涨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分析人士指出,高粮价如果得不到控制,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粮价持续上涨也可能加剧当前各国面临的通胀压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份就曾警告称,由于难以应对不断飙升的食品价格,许多国家面临爆发严重社会动荡的危险,甚至最终出现政治问题。该组织总干事迪乌夫表示,食品价格将继续上涨,原因是需求强劲、全球人口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导致洪水和干旱日益频发,以及生物燃料行业对谷物的需求日益上升。
近几个星期以来,全球食品价格节节上涨,已经演变成“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消费者已开始受到冲击。迪乌夫说,“许多国家不得不因食品价格的影响而采取强硬的决策”,“有些国家将采取价格控制,有些国家会降低粮食进口税,将上涨的成本影响降到最低,还有的国家会增加粮食补贴”。分析者称,“世界正慢慢失去其保护市场免于大动荡的缓冲器”,“人们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部分归咎于美国和欧洲,近几十年来它们对本国农产品提供大额补贴,这已使其他国家的农业投资无利可图。
高盛集团商品研究负责人杰佛里·居里说:“美国和欧洲曾出口农业通货紧缩,现在它们出口农业通货膨胀。”
高盛10月份发布的报告称,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的食品价格上涨,将影响其他消费品和服务业,促使通胀压力持续增大。
目前,谷物出口国已开始限制它们出口的谷物数量或者对某些产品征收禁止性的出口税,以保证本国市场的充分供应。食品进口国也开始寻找提高国内生产以及建立紧急储备以避免价格极端变化的方式。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计划进口更多小麦。全球粮食涨价已令各国将“粮食安全”提到一个空前高度,各国势必为维护自己的粮食安全而各自为战,粮食问题也势必转化成一个比石油更政治的问题。农业领域里的全球化进程也必将出现逆转。
自然灾害是原因之一
粮食造燃油是“反人类罪”
2007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与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签署协议,决定两国共同扩大乙醇燃料的生产。齐格勒认为,美国和巴西的做法虽然有合理的环保动机,但“把数千万吨小麦、玉米、大豆转化成农业燃料对于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灾难”,“是应该被阻止的、引起全球饥饿的大灾难”。
值得重视的是,联合国专家定性的“反人类罪”在中国也有——2007年被有关部门叫停的粮食造乙醇,一度在中国大行其道,在华北、东北地区甚至形成地方政府推动下的“地方燃料割据”。这不仅不能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问题,还日益推高中国的粮价上涨。联合国专家定性背后的意义,值得中国重视。
中国粮价显示通胀压力并未减弱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中国的粮食和肉类价格仍然看涨,也许能用行政手段暂时将食品价格稳定住,但大幅下降的机会不大。非粮食通胀是中国目前需要关注的更大的问题。中国现在面临全社会通胀预期的改变。老百姓对于通胀下一步的预期走势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接下来不可避免带来的是工资上涨、租金上涨以及服务业涨价。 “一旦粮食通胀转移到下游环节,一旦通胀预期起来,服务业价格上涨不可避免。”陶冬说:“我担心,非食品通胀可能成为拉动中国通胀下一轮上涨的重要动力。”
购买美国农田是个绝妙主意
在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看来,9月底中国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长线可以在美国买农田,美国的农田甚至比中国的更便宜,收益率在8%左右。因为全球农产品价格已经进入上涨周期,在国内食品价格飙升的情况下,进口粮食的行为在政治上被认为是威胁粮食安全的做法,虽然结果是一样的,出口直接购买美国农田的做法可能更能被人接受些。同时,这在美国舆论中,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经营农场在美国本身也是吃力不讨好的行当,政治上势力很强大的美国农场主对于中国来美国进行农业投资,肯定是欢迎的。因此中国美元储备买美国农田确实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