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走在非线编辑纯软件化前沿(2)
于是,原本是以板卡为核心的非编设备开始演变为高性能主机+全功能软件+I/O接口这样的系统。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基于板卡的非编厂商也开始考虑产品的转型。非线性编辑的鼻祖Avid有从制作到播出,从单机到网络,从视频到音频的复杂产品线,即便这样,也还是推出了Mojo系列这一实际上就是基于软件的非线产品。
从2005开始,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产品进入到实质性的使用阶段。得益于IT产品的不断降价,目前这些纯软或者准纯软的非线编辑系统无一例外地保持在低价位的水平,而在技术指标上和处理能力上并没有降低。
这些产品从某种角度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以传统的国内龙头企业大洋、索贝、新奥特等研发的国产纯软非编,他们深谙国内制作行业特别是电视台后期制作的具体需求,结合自身多年开发字幕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经验,作出全新的纯软非编。产品的界面仍然保持各自以往非编产品甚至是字幕产品的风格,并且将字幕软件整合进去,对于节目包装所需要的一些特技模块,也有相当程度的增强,对于一些相对固定化风格的特技制作还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一类,就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自己整合的系统,目前以基于Blackmagic Decklink的产品和基于AJA IO的产品最为流行。应该说国外的同行与我们关注的产品特点不太一样,国内用户往往希望一个产品功能齐全,简言之就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而国外(当然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的用户强调的是鲜明的特点,编辑是编辑,特技是特技,字幕是字幕。这种特点,其实可以发挥每个个体软件的最大优势,分工明确,个性鲜明,是先进科学的流程体系。这种要求自然反应在他们的产品上。以Decklink的苹果版本为例,Final Cut Pro用来做编辑软件,特技合成仍然需要传统一点的AfterEffects或者新兴的Shake、Combustion等。国外产品没有像国内厂家那样提供一个整合好的软件平台。
可以说国内厂家提供的软件像是积木,搭建工作简单易行,而国外厂家提供的更像是基础材料和工具,干起活来比较累,但是却能彰显个性。二者孰优孰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实际上更应该说是针对具体应用选择适用产品的问题。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清时代,纯软的势头依然猛烈。得益于上游厂商的压缩技术,在苹果FCP的平台上,已经内建了对松下DVCPRO HD的压缩格式的支持,也就是说DVCPRO HD的信号,可以通过火线(1394)接口直接进入非编进行处理,无需再通过HD-SDI进行SMPTE标准的信号转换,大大降低了数据码流而无损画质,为软件处理高清信号铺平了道路。
摩尔定律仍然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进程中被不断应验,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获得几倍于现在G5水平的计算能力。加之伴随着各种HDTV压缩算法的不断改进,在桌面计算机上,像现在我们编辑DV一样的编辑高清信号,并不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技术上的竞争,市场上的厮杀,对于用户来讲永远都是好事。纯软非编带来的革命性的影响,现在才刚刚凸现。这一产品,可能会重新改变影视制作市场的运作方式和格局。当人们突然发现,用区区几万块钱,就可以得到一套基于标清SDI 10bit无压缩信号的非编系统,同时完全可以担任特技、三维、字幕等等工作的时候,很多事情完全有可能会跟着改变。
IT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广电行业也不例外。最近,又听到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在Intel和ATI联合开发的工作站上,基于ATI最新的图形芯片加速技术,已经可以完成HDTV的纯软编辑了。
想知道更多关于移动办公方面的内容请访问移动办公频道。随时随地移动办公让您与工作零距离接触!如果大家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在下面的意见提交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