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网络股挤破.com泡沫 或将率先反弹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2-19 09:17: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消费基础日益扎实

“2000年的新经济泡沫破灭,是没有业绩支撑的、完全把理想和热情虚幻化了的后果,那个时候,人们是把幻想当前景。”吕伯望说。

而对比本轮以“中国概念股”为首的新经济繁荣,较为坚实的消费基础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2007年,伴随着网民人数再创新高,互联网基础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各种网络应用层出不穷,导致网络消费呈井喷式发展,最终使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基础得以夯实。

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而在2008年,三项互联网基础指标——网民总数、宽带上网人数和国家域名(.CN)数量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

摩根士丹利全球副总裁季卫东认为,中国的网民总数将首次超过美国,意味着人们对潜在市场的明确预期,这将是中国网络股最根本的推动力。除了网民总数之外,网络消费人数的稳步增长也是支持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增长的动力。

吕伯望指出,互联网消费基础越来越扎实。“2007年季度数据显示,除了季节因素外,广告主数量、用户注册数量、ARPU值(人均消费水平)等基础指标都是稳步上升的,而这种情况是以前没有看到的。”

估值是否存在泡沫?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有消费基础,中国概念股估值普遍存在泡沫,此次股价下挫正是反映了这一情况。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相对于香港及美国上市的其他科技网络股,谷歌、雅虎、ebay等科技股的市盈率也仅在31-90倍之间,而百度、阿里巴巴、巨人网络等的市盈率动辄过数百,估值显然过高。

IDG全球副总裁熊晓鸽也表达过估值过高的观点。他在1月21日的VC/PE论坛上表示,相比之下,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科技股中,仅有腾讯(0700.HK)的市盈率相对合理。

但是反对者认为,由于中国概念股有着国家经济发展做后盾、以及不断觉醒的互联网消费做基础,因此可以允许合理溢价。

季卫东承认中国概念股过去几年价格偏高。但他认为,在整体行情虚高的大背景下,基于中国宽带用户的疾速增长以及可支付网上消费的中国网民数量上升的事实,中国科技股中的“网络股”目前还处于相对合理的价位。中国互联网消费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合理溢价是可以接受的。

吕伯望认为,以百度为例,若它在2008年还能保持每个季度80%—100%的同比增长,则400美元的股价根本不存在泡沫。

记者 周婷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