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费降价之争定调:用户不是最大获益者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2-22 09:5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2月13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公告为喧嚣达一个多月之久的漫游费降价之争最终定调。

公告中称,3月1日起实行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新方案,即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和此前听证会上讨论的两套方案相比,新方案的降价幅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某网的一项调查中,依然有88%的网友对最终的降价方案感到失望。在媒体上,对它的抨击之词也远远多过于赞扬之声。

在CPI持续高企、通胀阴影笼罩的当下,此次漫游费降价本应是在国家意志和公众民意双重推动下的一次盛事,事态何以至此,实在引人深思。

在此次听证会的前前后后,被人们质疑最多的,莫过于信息不透明。

所谓听证会,其应有之意就是集思广益,尽可能广泛地汇集各方意见。要做到这一点,起码的要求是听证方案及相关信息都要公开,这是公众意见产生的基础。如果大家不了解方案,或不了解相关信息,又何从发表看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此次听证会之前,公众对于听证方案乃至参加的代表都一无所知。漫游费的降价与其说是民意的体现,不如说是一份少数人品尝的嗟来之食。

以中国联通为例,其漫游用户占用户总数的20%,漫游收入中的80%仅来自2.5%的用户。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的高端用户才能享受漫游费下降的好处,而绝大多数关注此事的民众不过是看客而已。漫游费降价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从听证会上民意代表的发言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这次“命题作文”式的听证会上,专家和民意代表的讨论焦点最后居然落到了“是否应该取消长途话费”这一题外话上,可见消费者更多是对整体过高的话费感到痛苦,单单降低漫游费显然不能消除这种痛苦。

事实上在业内,有一个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漫游费降低只是在为高收入者牟利,改革的重点不应在此。

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在此次降低漫游费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莫过于手机运营商的龙头——中国移动,这也迎合了许多人“劫富济贫”的心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