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搜狐,我们搜狗,各搜各的。”电影《大腕》中这句调侃,如今成了电信运营商移动即时通信业务(IM)的真实写照。继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联通的超信、中国网通的灵信相继推出后,近日中国电信在上海等地正式推出移动IM网信软件,而这些可实现电脑与手机即时交流产品的“各自为战”态势,让苦等移动、联通、小灵通“互联互通”的用户望洋兴叹。
移动联通无法互“信”
“单位领导已经习惯用飞信向部门员工发通知,对移动用户来说,飞信连短信费都免了,确实很便捷。
”在国企工作的杨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又把话锋一转,“由于部门里多数同事都是移动用户,像我这样的联通用户可就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了。”
目前,国内手机用户已突破5.4亿,其中70%的用户能用手机上网,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通话工具,而成为一种携带方便、能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终端。来自艾瑞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即时通信用户有互联互通的需求。而目前不同运营商各自推出的移动IM产品之间还无法互联互通,像杨先生这样的中国联通用户想使用中国移动的飞信服务,除非换号转网。
服务收费差异大
在各运营商即时通信内容大同小异的前提下,资费对比却是泾渭分明。从北京用户目前主要享受的移动、联通两家移动IM服务看,移动飞信目前无包月费,可通过电脑免费给手机发“短信”,手机以短信方式给电脑发消息则按正常资费计算。联通超信的收费方式则让用户感到意外,北京联通10010客服人员昨天介绍,在未选择套餐包的情况下,超信包月费每月5元,电脑发消息免费,手机收消息却要按“联通在信”的标准每条收取0.1元,手机发消息免费。
对于超信的收费方式,杨先生很是不解。“本以为在飞信之后推出的超信,联通对其采用的资费模式能和移动看齐,毕竟超信是在飞信后推出的。”在他看来,由于收费模式的差异,超信作为群发短信通知的效用已经大打折扣。
各自为战制约互联互通
在运营商不断丰富移动IM服务的同时,众多用户对移动IM尽快互联互通的“合理需求”短期内仍无法实现。“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障碍。”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昨天说,从技术上来说,各运营商使用了不同的即时通信终端软件以及程序、接口、网关翻译。
就市场方面来说,运营商争着进入移动IM领域,说明企业都看好这个市场。目前,移动IM市场正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远没有饱和;而运营商各自推出的移动IM之间目前还无法互联互通,这无疑对移动IM市场的未来发展不利。这一点也包含了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各自为战。
“各运营商占有资源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移动IM市场的封闭。”陈金桥举例说,中国移动用户目前已超过3.76亿,小灵通用户只有8454.4万,二者之间的网通移动IM就不可能互通,因为一旦互通,网通灵信所扩大的地盘会远大于飞信,那原本地盘大的移动飞信就吃亏了。
QQ凭借即时通信工具聚揽的人气成为公司利润的源泉。复制QQ的路,本来是各家通讯企业的初衷,但是不能互联互通却使用户发展大受制约。
记者刘宇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