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目前我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在2008年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网民数量虽然已经达到了两亿多,但在13亿人口的大国中仍然是少数,其存在的一些结构性局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第二”未足喜,不足以证明我们国家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网民的结构,从年龄结构上分,主要是年轻人,这易于诱发年轻人与更高年龄阶层人士的代际冲突;从身份上分,更多的网民是城里人,而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不知网络为何物的大有人在。这使得弱势群体被拒绝在信息社会的门槛之外,城乡间的信息鸿沟现象明显。所以,我希望不仅是网民绝对数超过美国,还要和发达国家一样,绝大多数国民都能享受网络的便利。
网民结构中,城乡的差别客观存在。网络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成年人的再社会化,让所有的人拥有网络,一直是国际社会的追求。为此,人们制造了100美元的电脑,来实现欠发达国家未成年人“人人上网”的计划。遗憾的是,在中国,网络对于很多农村孩子而言,还是奢侈品。今年国家宣布的“家电下乡计划”中,有彩电,有冰箱,有洗衣机,却没有电脑。其实,知识经济的到来,电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品,而是一个知识与能力的倍增器。我们常说与国际接轨,如果将“家电下乡计划”的财力,用于网络下乡,将会使更多的孩子跨过信息时代的门槛。
另外,信息时代的代际冲突常常被人忽略。年轻人在网络时代占据了拥有大量信息源的优势,而老一辈却在道德上占据高位,代际冲突在网络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上网的虽然多是年轻人,但是很多地方网络文化的义务监督员,却是那些基本上从来不上网的老人。于是,上网的年轻人受不上网的老年人监督,一些年轻人的网络休闲与娱乐方式,被老年人视为异类,冲突在所难免。
要实现网络时代的公平,就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消除网络时代的城乡差别与代际冲突,帮助在农村生活的人们分享网络时代的幸福,帮助更多的老年人上网。
作者:邹云翔,评论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