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市民向本报来电反映,赣州市装修行业存在严重的“潜规则”:自8年前开始,装修工人向装修材料经销商索要回扣现象愈演愈烈,几乎控制了所有的装修材料市场,这在无形之中抬高了市民的购买成本。经记者调查,一些装修材料经销商对记者表示,愿意揭开这个“潜规则”,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回扣让商家明争暗斗
据一名多年从事装修材料销售的商家透露,1999年以前,整个装修行业还不存在给予水电工、油漆工等装修工人回扣现象。但就在那年,广东一家管业公司进驻赣州。进驻伊始,他们便强行要求代理该水管的经销商和经营户,必须按该商品利润的10%给予带客户来店里购买该水管的装修工人。这笔钱便是给装修工人的“回扣”。厂家在给予经销商的利润分配时,已经将回扣那一部分计算在内,比如,这件商品拥有60%的毛利润,其中就有10%是给装修工人的。此举的目的便是通过装修工人,迅速拓展该商品在装修行业的销售市场。事实证明,此举获得了很大成功,该管业公司的商品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占领了赣州市场。
据了解,这家管业公司的销售“策略”,在赣州装修行业掀起千层浪,其他装修行业的厂家纷纷效仿。为了能争取更多的装修工人,许多厂家纷纷提高了回扣的标准,从早期的10%左右,一直提高到目前的20%至30%。
在这期间,除了物质上的给回扣,一些厂家还支持商家组织“俱乐部”等活动,从精神上拉拢更多的装修工人。这一系列“策略”,引爆了赣州装修行业商家对装修工人的争夺战。在不断的争夺中,一些装修工人也尝到了甜头,在各种装修行业的商家间游走。这也使得由最初的商家按利润的百分比给予装修工人提成,发展到装修工人明目张胆地向商家索要回扣。
暗地给予变成强要
谈到这个问题时,一名在赣南建材大市场经营管业的商家对记者说,那是在2005年的时候,有一名客户来到店中购买一些水管。在一张由水工开具的购物单上,他的员工看到,那名水工向这名客户介绍的是另外一种品牌的商品,还附有那家商店地址的地图。而这名客户是他店里的老客户,习惯性地在他店里选购商品,员工于是将回扣的那笔钱去除,用比较低的价格将商品卖给这名客户。但就在这名客户离开后不久,那名水工来到店中,劈头就向店里的员工索要回扣。员工以最初没有带客户来店里购买,而这件商品价格卖得太低不好给予回扣为由,婉言拒绝了那名水工的要求。可那名水工并不罢休,拨通了该店老板的手机索要回扣。遭到拒绝后,那名水工便在店中大发雷霆,并将一部电话机砸毁。
“有时候,他们索要回扣就像是在抢劫。”一名商家对记者说,几个月前,他所在的店里进来了一位客户,谈了很久,准备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些装修材料。可谁知道,那名客户来取货付款时,随他一起进来的还有一名装修工。那名装修工一进入店里便暗中询问店员有没有回扣,如果没有,他将立刻带走这名客户。这种情形,他们只能答应那名装修工,事后会给一些回扣给他。事后,商家象征性地给了那名装修工50元钱。可谁知,那名装修工嫌钱太少,将钱一甩,并“威胁”商家,他要将此事告诉其他装修工,要求他们不要带客户来那家店购买装修材料。该商家还谈到,这种事情在其他经销商身上也发生过,这让他们既气愤又无奈。
以编码辨别“真假”的无奈
这种装修工索要回扣的行为,已经让许多商家感到很无奈。发展到后来,购买装修材料已经可以不用将客户带到店里,只要客户购买了这种品牌的装修材料,装修工凭商品的编码便可以直接向对应的经销商索要回扣,一套回扣体系已经形成。
一名经销商对记者说,给装修工回扣,虽然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笔钱势必会强加在消费者身上,让消费者掏更多的钱。其中,一些经销商不太愿意这样做,他们愿意以去除回扣之后较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于是,他们便悄悄地抹去了商品的编码,以低价格进行销售。但此举还是未能奏效,一些生产厂家很快便发布了一条消息:没有编码的装修材料商品都是“假货”。可是,以这种方式来限制经销商不愿意支付回扣的行为,最终受损失的仍将是消费者。
2月27日,市民王小姐说起了她购买装修材料的一些经历。她在赣州一家建材市场以7折的价格购买了一批水管。当时,她还挺高兴,觉得自己没吃亏,可是随后,她逛到另外一家商店时,看到了同一种品牌的水管,该店老板愿意以4折的价格卖给她。这就让王小姐感到很气愤,觉得自己受骗了,于是返回刚才那家店要求退货。可是,该店老板却不同意,并且说另一家商店的水管上没有编码,是假货。于是,王小姐购买了一些没有编码的水管材料,做了一些暗记,拿到第一家店中,要求该店老板同样抹去编码,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让他们进行分辨,最终结果是无法分辨,他们只好答应了王小姐的退货请求。
因“潜规则”要多掏上万元
以上所说的回扣,其实就是这个装修行业的“潜规则”。受其影响的消费者到底要为这条规则多掏多少钱呢?几名装修行业的经销商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举例来说,如果消费者装修一套住房所要购买的水管材所花费的资金在1200元左右,那么,其中至少有300元便是消费者给装修工人的回扣。这些便是消费者因为“潜规则”遭受的损失。这还仅仅是购买水管一项的数字,如果加上油漆、地板等装修材料,那么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估计每位消费者装修一套住房要为此多掏上万元的费用。记者在调查中获悉,装修房子的业主往往不知道此情况,如果业主购买好了装修材料,装修工往往会挑三拣四说这不行那不行,或者在材料的调配使用上不按照要求进行,直到说服业主这是原材料的问题。因此,就将业主带到能够拿到回扣的店里购买材料,使业主要多掏不少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