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关村卖场。软件柜台前熙熙攘攘,来买杀毒软件的个体小业主张强却兜转几圈后,依然拿不定主意要买哪款杀毒软件。
“眼都看花了,但真正有用的到底是那款呢?我以前用过好几个牌子的杀毒软件,规规矩矩升级和查杀,但电脑不仅变慢了,还经常被病毒折磨得死机或丢失文件”,张强抱怨道。
据《消费日报》对部分消费者调查发现,有多半消费者对杀毒软件的信任度在降低。甚至有位深受电脑病毒之害的消费者称,杀毒软件该“死”了,因为它已经很难有效阻止病毒。他很无奈的是,杀毒软件厂商“还在忽悠消费者掏钱”。相映成趣的是,国外专家也认为,“杀毒软件将消亡”。
与消费者的无奈形成对比的是,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杀毒软件“卖得很不错啊”,“挺多人买的”。事实正是这样,知名杀毒软件厂商瑞星的副总裁毛一丁就曾对媒体宣称,“与去年同期相比,瑞星杀毒软件的销量增加一倍”。
杀毒软件销量有增无减,为何病毒却越来越防不住、消费者越来越没信心?
真忽悠还是花架子
“新病毒层出不穷,杀毒软件已经无法招架”,2007年,这样的言论,常常被无奈的用户提及。
2007年6月,上半年,研究机构Yankee Group的专家(Andrew Jaquith) 在赛门铁克2007用户大会上表示,传统采用特征(signature-based)来辨识病毒的杀毒软件,已无法有效率处理每天成百上千的新增恶意程式,“在不久的将来,杀毒软件将会死去,变得无用”。
与此同时,种种数据和专业判断也似乎也在为杀毒软件奏响了“送葬曲”。
不久前,德国计算机杂志《c't》公布的一份测试报告显示,全球主要杀毒软件对新病毒的查杀率仅为20%-30%,杀毒软件的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2007年耸人听闻的桩桩病毒“大案”似乎也从事实上表现了杀毒软件的“软弱无力”。从年初的“熊猫烧香”、“灰鸽子”到年中的“AV终结者”再到年末的“酷狮子”、“机器狗”病毒的破坏性有增无减,变种木马猖狂肆虐。
另外,杀毒软件厂商自身产品的缺陷也更增添了用户的不信任感。2007年5月,诺顿杀毒软件升级病毒库后误杀Windows系统,从而导致用户在重启后将无法进入系统等种种严重的后果,“中招”电脑达到数百万台。
信息安全问题却日益不容忽视,据微软在伦敦举行的RSA安全会议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仅2007年上半年向用户计算机安装木马、口令偷窃软件、键盘记录器和其它恶意软件等文件的恶意代码数量增长了5倍。2007年上半年检测到的钓鱼攻击数量为3160万起,比2006年下半年增长了150%。
一方面对新病毒的肆虐招架无力,花拳绣腿;另一方面,各大杀毒软件厂商之间却兴致勃勃大打“口水战”,这让消费者信任度急剧降低,“无奈”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消费心态。2007年底,杀毒软件甚至落得“比病毒还危险”的评价。
杀毒软件已经“无用”,但大家迫于对病毒的恐惧,还不得不掏钱卖杀毒软件。消费者被“忽悠”了?
消费者的无奈厂商是否在意
面对“杀毒软件无用”、“杀毒软件将死”的论断,杀毒软件厂商们似乎并没有在意。
趋势科技中国区总裁叶伟伦此前曾表示,杀毒只是网络安全的一个方面,杀毒软件不会走向末路,未来应该有防毒、杀毒、清除恶意软件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出现。
瑞星公司副总裁毛一丁也表示,未来将是“能够自我完善、增强功能应对环境变化的信息安全软件”勃发生机。
金山毒霸反病毒工程师李铁军认为,杀毒软件本身没有过时。李铁军提出,杀毒软件最有效、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特征码查杀,拦截未知病毒是理想而已,鉴定一个程序是否有恶意,只能依赖于对该程序最终结果的判定。“在没有得到这个程序之前,杀毒厂商如何对这个程序的结果进行准确的判定呢,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毛一丁认为,杀毒软件不会消亡,走向末路的是传统杀毒软件,而查杀病毒、清除木马、保护用户安全的需求将长期存在。江民科技陶新宇也认为杀毒软件并不会走向末路,其仍然会是人们保障网络安全的一件“利器”。
可是,对于消费者,不管厂商如何表态,装上杀毒软件效果也不好已经是普遍抱怨。人们期待真实的看到厂商们所描绘的“利器”和美好蓝图。
“只要病毒作者不再升级”
几家知名的杀毒软件厂商每年都要发布诸如《信息安全报告》,里面公布的病毒数据巨大,它们用最基本的数字提醒消费者,病毒很可怕,数量惊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提醒网民们,必须使用杀毒软件。
但是为什么杀毒软件装得越来越多,而病毒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用户和专家越来越失望?
据咨询机构相关分析师介绍,不断升级、不断推出变种正是近年来病毒的显著特征。这也正是杀毒软件防不胜防、以至于大量用户受损失的重要原因。
分析师说,以熊猫烧香为例,2007年伊始,病毒“熊猫烧香”造成中国互联网几百万台电脑受害,因为病毒变种层出不穷,各杀毒软件厂商一时之间束手无策拿不出有效措施,导致熊猫烧香蔓延数月才得以平息,以病毒编写者李俊被捕告终。
在“熊猫烧香”促使更多人装上杀毒软件的同时,遗憾的是,杀毒软件并没能及时制止“熊猫烧香”。“熊猫烧香”的数月持续恰恰生动说明了杀毒软件的尴尬与无力,已经给用户造成“杀毒软件无用”的担心。
而对此,厂商们振振有词的。比如,据北京商报报道,瑞星副总裁毛一定对熊猫烧香的看法是,“只要病毒作者不再升级,我相信任何一家安全软件厂商都能轻松‘搞掂’。”
一位自称“IT业内”的消费者对此说法十分气愤,“他不如说只要没有病毒,就能轻松搞定”。
更有趣的是,“熊猫烧香”嚣张了几个月得不到根治病毒编写者写出专杀工具后,金山毒霸事业部总经理王全国表示并不看好。并反问商报的记者“个人写出的软件能保证稳定性和兼容性吗”?而瑞星副总裁毛一丁则更为直接,“我们需要对用户强调请慎用‘李俊’版专杀工具”。
年底,“机器狗”病毒再一次在网吧以及校园领域重演了这一幕,这一次,这些装有杀毒软件的网吧与校园依然未能幸免。用户在论坛上发出帖子求助,“求助,机器狗病毒杀不掉,已经升级到最新的XX(注:杀毒软件名称,此处省去)了”。
在熊猫烧香以及随后的病毒发作时,杀毒软件厂商们在媒体上发布病毒报警时反复宣传,遭到病毒“主要”是因为“没有安装杀毒软件或安装了国外杀毒软件”。
相比熊猫烧香,“机器狗”更加直接地说明,这个说法并不科学,甚至,很值得质疑。
一个事实是,消费者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原因到底是不是“只要病毒作者不再升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