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睫毛膏、网络半月电影卡、樱花国际日语资料……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东西只要在相关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就有人主动送上门,你会心动吗?这不是白日做梦,而是近来网络上流行的“试客”风潮。有人乐此不疲,而有人却是忧心重重。
现状:
“试客”已超过300万人
“试客”,简单的说,就是指购物前从网上或商家免费索取试用品的人。可以“试”的东西,囊括吃、穿、玩、用等各个方面。
要成为一名“试客”很简单。网民只要登录试用网,填写真实个人资料并申请所看中的商品,得到厂商审批后即可获得试用赠品。
“试客”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在欧美等互联网产业和营销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市场上,很多企业把网络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把产品和目标消费者更直接地联系起来。国内某试用门户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该网站国内的试客族群已经超过300万,并以每天5000个新会员的速度增加。
有人称道:
巧省钱多选择何乐而不为
在一家食品公司上班的陈小姐就是一名典型的“试客”。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某知名化妆品的免费试用活动,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填了个人信息。没想到不久便受到了价值不菲的试用产品。尝到甜头的她从此便经常光顾试用网站。
在一家试用网站上,记者看到可供试用的东西多达上百项。从几元钱的小食品到20元的优惠券,再到上百元的电动牙刷、名牌化妆品都可以试用。
说起做“试客”的日子,陈小姐显得很得意。她说,做“试客”能让她省下不少钱,又能试用不同公司的新产品,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担忧:
怕成“白老鼠”也怕隐私外泄
然而,也有不少市民对“试客”们的行为有些担忧。市民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会做“试客”。由于网上提供的很多试用产品多是新产品,对于产品的质量无从知晓,是否适合自己也不能确定,因此自己很可能成为商家试验中的“白老鼠”。同时,由于消费者在试用产品时没有任何消费凭据,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维权。
市民王小姐却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表示担忧。 王小姐说,她曾登录一家试用网站填写了一份化妆品试用申请。在这份申请中,需要填写姓名、电话、住址、身份证号码等内容。 记者也登录了一家试用网站,发现需要填写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同时,网页上还出现了这样的提示:“如果你的试用要求被商家确认,您的资料即共享给该商家所有。”
王小姐说,自从上次申请试用后,她的手机就经常收到该公司的促销短信,想取消都取消不了。那瓶试用装也就能用五六次,为了一点小便宜,竟然泄露了自己的个人资料,王小姐觉得很不值得。
市消费者委员会有关专家表示,市民们的担忧不无道理,同时,由于消费者在试用产品时没有任何消费凭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难维权,所以提醒广大市民谨慎入“试”。 (晶报记者 马东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