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罗马人的长城”

互联网 | 责编: 席文燕 2008-03-14 00:30:00
关灯

 公元100年到260年,约两万名古罗马士兵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筑起了一道约550公里的防御工程。据考证,这条略呈“Z”字型的“长城”(见图1)起自莱茵布罗尔,经过科布伦次、美因兹、海德堡,最后到雷根斯堡,途经大大小小60多个主要城镇。

 

图1:“千里长城”呈“Z”型 主体军营带澡堂

    2000年前,古罗马帝国疆域辽阔,绵延5000多公里,横跨欧、亚、非3大洲,从欧洲的英国到亚洲的幼发拉底河,从黑海到红海,并沿着北非沙漠,直达大西洋(见图2),强盛至极,但也不得不像古代中国一样,在北部边境筑起一道城墙,用以抵御外族入侵。那时,欧洲北方民族文化落后,被古罗马人称为“野蛮人”。在还没有筑起城墙之前,古罗马帝国大多以易守难攻的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等为天然边界。

和中国长城相比,“德国长城”有其自身特色,它是由土墙、石墙、壕沟、栅栏及900座简易了望塔以及120多个大大小小军营组合而成。起初,简易了望塔都是用木头建造而成,与栅栏组成防御工程(见图3),后来的一些简易了望塔主体结构用石砖建成,但顶部依然是木质结构。

    “德国长城委员会”负责人安德烈亚斯·蒂尔告诉记者,简易了望塔是否与当时中国长城的烽火台类似,用烽火讯号快速传递异族入侵的消息,迄今还没有得到完全考证,但“我们认为是用烽火讯号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传递的。简易了望塔之间相距400米,均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

事实上,“德国长城”的主体部分是军营。“阿伦长城博物馆”现址就是当时古罗马一个很大的军营(见图4)。军营的构造类似中国古代的“四方城”:城门分正门、边门和中门,上有了望塔,城墙将各个方向的城门连接起来,城内有指挥所、士兵宿舍等。
非常有意思的是,古罗马人或许就特别喜欢洗澡,凡有军营之处一般都设有澡堂,而这些澡堂也向平民开放。魏森堡军营(见图5)附近数百米就有一个被挖掘出来非常完整的澡堂(见图6),现已被辟为博物馆。
公元260年后,在异族的不断进攻下,国力日渐衰微的罗马帝国再也无法统治辽阔的疆土,势力范围不断萎缩,“德国长城”也日益衰败,最终失去了其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但仍残存了千余年后才逐渐消失。据记载,至少在1780年时还能看到部分石墙的遗迹,可惜当时残存的石墙也“难逃厄运”:被老百姓搬回家盖房子去了,或者干脆被利用盖起了民宅。在雷根斯堡老城,黑色的古罗马军营石墙(见图)与现在的居民楼合为一体,或许是最好的佐证了。
“阿伦长城博物馆”的文献显示,欧洲人研究“德国长城”的历史最早始于1455年。数百年来,从事“德国长城”历史的研究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英国长城”哈德良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第一段古罗马“边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向重视文物古迹的德国随即进一步加大了挖掘古罗马帝国在德国“边界”的历史和文化。

    1997年,在阿伦和魏森堡两个城市的倡议下,德国推出了“德国长城之路”(见图8)旅游项目,并在阿伦建立“长城博物馆”,重点介绍“德国长城”历史。2003年,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德国在内卡河畔的爱斯林根成立了“德国长城委员会”,统一从事维护、研究和宣传“德国长城”工作。“德国长城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德国长城”全名叫“上日尔曼和雷蒂安边墙(Der Obergermanisch―Raetische Limes)”,上日尔曼和雷蒂安是当时古罗马管辖下的两个省份。该“长城”对当时保护古罗马境内百姓的生活和贸易往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它是德国最大的名胜古迹。“德国长城委员会”正在制定一系列计划,加大对“德国长城”的宣传力度,使其成为德国又一旅游“璀灿明珠”。
除了中国著名的“万里长城”之外,德国也有一段引以为自豪的“千里长城”,它位于德国巴符州、莱法州、黑森州和巴伐利亚州。作为古罗马帝国边界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7月15日正式将“德国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公元43年,罗马军队入侵了不列颠,只是占领现在的英格兰地区,难以向北推进,而北方的苏格兰人屡次进犯罗马帝国的占领地。哈德良皇帝来到不列颠视察,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由3个罗马军团历时约6年(公元122-127年)分段筑成了哈德良长城,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罗马帝国来说,这也是一项惊人的庞大工程。在罗马人看来,长城以南,是受罗马教化的"文明人",长城以北,是"野蛮人"(Barbarian)。
公元43年,罗马人侵占不列颠。公元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76-138年)巡视不列颠,决定在英格兰北部修建长城,抵御北方的敌人。长城全长73公里,高约4.6米、底宽3米、顶宽约2.1米,上面筑有堡垒、了望塔等,工程耗时6年。

    公元142年,罗马人在哈德良长城以北又修筑长达37公里的安东尼长墙。长城的修建,一方面显示了罗马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标志着罗马人开拓疆土的式微。

    哈德良长城现已破败不堪,只能从少数断壁残垣和残存的基座一窥昔日的雄风。英国政府自19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组织地保护哈德良长城。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制定《古迹与考古地区法》,哈德良长城的保护遂有法可依。

    公元122年,哈德良国王命令在英格兰和爱尔兰边界上修筑一条长约118千米的长城。哈德良长城既是当时军事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例的说明了当时罗马人的技术水平,战略思想和地质学的发展。

    哈德良长城建在离斯坦格特和泰恩山峪以北几公里的地方,得架桥过河,还得通过荒野的不毛之地。这项工程召来了技术娴熟的工程师,建筑师和石匠。罗马军队中巨大的兵力使这项工程有可能在七八年之中完成。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计划几经改变。例如,长城的宽度一变再变;西段最初是用草泥建造的,后来用石块改建。原先的长城有间隔的城堡(一罗马里的间隔,约为1481米一个城堡)和塔楼(在每两个城堡之间,两座塔楼均等地间隔着)。

标签: 探秘 古罗马人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