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形势严峻 个人维权艰难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8-03-17 11:59:00转载

近段时间,是各求职者应聘的“黄金”时段,与此同时,一个新兴的专门出卖个人信息的隐性行业逐渐“浮出水面”。这不,一名推销化妆品的业务员从这样的“公司”花了二十元就获取了就读四川大学的小潘的年龄、专业、家庭住址等个人资料,这让小潘惊呆了,此信息连同学都未必清楚。随后,她打探到,这个出售个人信息的公司的有关信息来源是专门从招聘会的垃圾桶获得的。随后她联想到,在前几天的那一次招聘会上,当时她应聘的那家公司已经收到近百份简历,要是都被扔到垃圾堆里,又都被人捡走,受到骚扰的就不止她一人了。这样想着,她不由紧张起来。

现状:泄露个人信息随处可见

如果说,上述这些个人信息被泄露还是比较隐蔽的话,下列存在的一些现实情况可以说是公然暴露个人信息。

9日,记者在成都市内几家名片店内看到,诸多名片样本密密麻麻地贴在墙壁上,其中包括很多印有客户公司地址、职务、手机号码、个人邮箱的名片,一些印着照片的胸卡也被悬挂在了墙上。一名店员说,这些名片和贵宾卡等均属于自己店的产品,把顾客的照片等信息张贴在墙上是在做“活广告”,并非有意泄密,况且该店从没有接过此类的投诉。

随后,记者登录当地多个招聘、征婚等信息网站,发现大多数网站只要点击个人信息,就能了解求职求婚者留下的地址、电话等资料。一名网络运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注册邮箱也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如果网络运营商有其他产业,他就可以根据注册者留下的信息,将广告、宣传材料发到邮箱或是联系地址。另一方面,有黑客能够从他人网站中获取这些信息,而后卖掉。记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许多。

律师:个人信息泄露维权难

对此,记者采访了本报法律顾问、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律师阳昕,她说,平时也接到不少市民关于个人资料被“出售”该怎么办的咨询,可见这类事情很普遍,同时,她就现实生活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现状解释说,人们每天都要与个人信息打交道,就拿每个月市民都会收到的水费单、电费单、话费单来说,上面同样有电话、住址和姓名等个人信息,但由于用户数量多,难免会发生寄送错误,由此也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再是买房履行咨询登记等手续,也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由此,导致受害者难举证。这给人们的维权带来不小的难度,就目前而言,很少听说有谁因此而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从法律意义上说,未经许可,泄露个人资料是不合法的行为,如果造成损害的,泄露者要负相应的责任。但从目前来看,如果受害者要求法院对泄露者作出赔偿的判罚,举证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难以立案;当然,受害者还可以向消委会投诉,但消委会的协调是没有强制力的。本报记者 燕向 仓满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