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中国不要去学比尔-盖茨 太没品味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4-07 10:03: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13年前,他从宁波只身来到广州;

11年前,他怀着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6年前,他成为了中国的首富,年仅32岁;

……

短短十来年,丁磊,网易,逐渐成为广东创新型企业的标杆,而他本人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最红火”的年代。

南方有机会,我要来闯荡

“这里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先锋!”在广州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丁磊把褒扬留给了过去,把担忧留给了未来,“但和内地城市相比,南方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

对手设为境外优秀企业

记者: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里,大部分产业都处在追赶西方潮流的过程中,只有网络是一个例外,这是一个巧合吗?

丁磊:不是巧合。我觉得中国政府给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古巴才允许使用手机。当时互联网一上来的时候,也有领导动过脑筋,说要把中国跟国际互联网切断,发展独立的中国网,但是因为有政府的支持,这条国际通行的道路没有真正被封死。互联网的世界,用一句话讲“世界是平的”,所以我们这些从业者,分分钟都把自己的竞争目标设定为境外的一个企业。

当一个企业把它的竞争对手设定为境外一家优秀企业时,你跟它的距离就会很短了。

广州优势让我南下创业

记者:你本人是宁波人,最早也在宁波工作,为什么会来到广州创业?

丁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在深圳讲了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后,我意识到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可能不单单是一种选择。当时内地很少有民营经济,但在深圳和整个南方明显不同,像太阳神、美的、万宝,发展非常迅速,这给我一种感觉:南方可能有机会,而且这里有一批成功的典范,应该来试一下。

还有一个原因,内地信息非常闭塞,但是广州不一样,这里可以看到香港4个电视台,而且直通车也开了,想买什么英文书可以找人从香港带过来。那种信息对我们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你拥有更大的国际视野。

我本人到广州以后,也的确验证了这些。我1995年来广州,这里的电脑城一片欣欣向荣,很多年轻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创业机会。

找准盈利点,实现再腾飞

乡土文化鼓足翻身信心

记者:中途你曾经离开广州,把网易搬到北京发展,但2001年又回来了,为什么?

丁磊: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北京工作两年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北京比较浮躁,噪音比较多。你知道好多北京人在当地不愁工作,世界上多少外企在那里呀,每天多少新的OFFICE(办公室)开张,稍微有个机会就进了世界500强企业。

回来的时候,公司比较困难,一年亏了两亿元。我想还有机会找到一个商业模式,否则再不赚钱只会烧钱,也太说不过去了。

记者:有没有担心过公司的前途?

丁磊:不担心。我毕竟没有跟银行借钱,手里还有8000万美元。而且生意对我来说,只是钱多赚一点少赚一点的问题。我不相信自己管理一个企业是挣不到钱的,不可能没有利润。

记者: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丁磊:这可能来自于我们浙江的一种文化。我认识的朋友,没比我聪明多少,也没比我勤奋多少,一分钱的纽扣、一毛钱的拉链也能挣到发财,他还没读完大学。我拿8000万美元回来砸纽扣砸拉链,也能砸出一个坑来,是吧?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