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掩护GeForce9系列显卡的进攻,英伟达司令命令OEM团长调集GPU8连8800GTS担负起了抵抗HD3800军团……听不见的9600GT号声,8800GS就算打剩最后一颗GPU也得拼命打下去”……《芯生代终结者 NVIDIA 9600GT同步首发》。对NVIDIA GeForce 9600GT的出现,K男在首发评测中做了这
前言
“为了掩护GeForce9系列显卡的进攻,英伟达司令命令OEM团长调集GPU8连8800GTS担负起了抵抗HD3800军团……听不见的9600GT号声,8800GS就算打剩最后一颗GPU也得拼命打下去”……《芯生代终结者 NVIDIA 9600GT同步首发》。对NVIDIA GeForce 9600GT的出现,K男在首发评测中做了这样的一段情景演绎,当然这只是《集结号》的一部份,话说9600GT的号声确实事关重要,因为它同时担负着掩护被HD3800系列逼迫的8800GS大军撤退,同时也能让整个NVIDIA中端市场重整旗鼓,那么这个性命攸关的号声它最后到底是否有响起?看过《集结号》的网友想必都会给予“没有”的答案,但你错了,号声确实响起过,是在战友们的心中。
回到现实我们平心而论,9600GT在目前中端市场中性能并不是十分出色的,但其定位和特性决定了它出现的重要性。俗话规格是死的但价格是活的,这也是为什么HD3850降价会显得如此的的镇定自若,而8800系列却在一旁虎视眈眈。作为第一款以9打头的产品,它的背景是如何,NVIDIA又给予了它何种特性与使命,让它在性能并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也会受到我们如此的关注。
力挺中低端:其实是“6”不是“9”
DX10游戏在8800GT之前,消费者常常抱怨这样高配置的游戏,如何承受,而8800GT又因为本身的市场定位,价格很难下降。当HD3850“慢慢悠悠”的开始降价时,本以中低端市场难分敌手的8600系列却在对手HD3650/3690/3850的围攻之下已力渐不支,因此NVIDIA将G94直接命名为9600GT,也是首次出现中端显卡先于高端显卡进入下一代的局面。那么看来今天的9600GT绝对不同,它并不是带有皇族血统“8”的番号,而是代表了 日后显卡市场主流“6”的主力军。从对显卡型号的命名来看,带“6”字头的在NVIDIA显卡历史中都有所暗喻。从GeForce 6600GT开始、7600GT、直至8600GT,每一代“6”系列显卡都有着不错的前景。
脸蛋不错,但是“三围”也要跟上
无疑,9600GT是替代8600GT的一款产品,除了命名我们还从显卡的规格上还可以了解。GeForce 9600GT在显存位宽方面的提升确实是十分的巨大,这不,说道显存这又得追述历史,好吧!5600?6600?7600 or 8600,在这些“6”字家族中,每一代的继承不论核心在怎么千变万化,显存位宽却一成不变的128bit。那么为了满足现在DX10游戏在开AA特效消耗显存带宽的情况下,单凭提升频率已经无法喂饱,我们不得不佩服NVIDIA“你有,我有,大家有”,这一回终于毫无保留的被植入显卡,为9600GT带上了一顶256bit的显存位宽。除了位宽,流处理器也被巧妙的“修了身”,在NVIDIA以往的中端显卡中,管线都比高端显卡胖一些这很正常,而到了8600GT却只有8800的四分之一,性能方面实在无法令玩家满足。或许可以这么直白的说,直到9600GT出现之前的一年里,中端玩家的心中都在期盼一款更高规格的产品,期待64SP、期待256bit、期待NVIDIA GeForce 9600GT的号声。
SLI技术回顾 NVIDIA的SLI之路
现在9600GT顺应民意,规格方面比起8600GT全面加倍,性能方面比两块8600GT组SLI还要快,广大玩家们对于这样黄金分割规格的产品自然是大加赞赏!我们知道,SLI多卡互联技术一直都是NVIDIA大力宣传的,但因为其效能与成本等原因迟迟未能被许多大众消费群所接受。到了2008年,到了GeForce 9600 GT,到了这份价格,到了驱动的改善,它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其实早在GeForce 6600GT时代,NVIDIA就提出了SLI双卡互联技术的想法,通过一张支持SLI的主板配合两张中端的性价比显卡组成SLI系统,用以PK当时最顶级的旗舰显卡。目前对于NVIDIA与ATi来说最顶级的单卡分别是HD3870X2与9800GX2,它们采用了单PCB板双显示核心的做法,在一张PCB板上集成了两个核心,其价格高达3999元不等,而现在9600GT在上市后的单卡售价则为1499元,两张9600GT的价格也在3000元左右,如果两张9600GT组建SLI平台的性能能够达到级别,相信将有不少高端用户会将目光投到9600GT上。
说到NVIDIA的SLI技术,似乎在一开始就备受质疑。首先就是SLI提出后如何的应用,高端卡才能玩转起来的SLI是不是真的具有实际意义,依然记得NVIDIA在刚正式推出SLI技术后,只有GeForce 6800等高端显卡,而且还要使用nForce4 SLI芯片组搭配使用,配置上来说似乎只有那些“硬件狂人”才会追逐。于是各种批评的言论不胫而走,有人高呼:SLI只有少数人使用,更有人宣称:SLI会退出历史舞台,主板上不会有更多的显卡插槽。不过小编曾经不止一次的说:SLI并不是仅仅给你2个卡或是几个卡互联,然后来提升性能那么简单,NV也不会仅仅因为个人的质疑而改变SLI的发展路线,毕竟SLI仅仅是一个概念的开始,真正的SLI技术应该在后面,更好的应用于产品,当时的SLI仅仅是概念技术的一个应用。
现在已经不陌生的SLI技术,普通高端笔记本都已经实现了SLI技术 |
这里还是要稍带说下SLI的前身,讲述历史K男并不擅长,不过为了大家能真正清楚一些事情还是粗略去谈谈这个SLI的历史。
话说那是发生在3dfx的时代,并联技术已经出现,显卡市场第一代真正的霸主Voodoo2产品就已经使用了对现在耳熟能详的“SLI交错互联技术”。Voodoo2的这项超前技术,可以让两块Voodoo2显卡进行运行,并行工作后能得到近乎2倍的3D效能(已经无法测试)。
专用的双卡互联的桥接线,让2款Voodoo2实现了SLI的最初梦想 |
SLI的概念如此先进,但是3dfx不务实的技术人员让SLI这样先进的概念产品没有应用于实际,曾几何时的Voodoo5 6000那恐怖的4颗VSA-100,记忆体将高达128MB,拥有单周期8个贴图处理和每秒13亿3千万至14亿7千万个像素,使用的就是这样单显卡多图形芯片的形式,然后在内部工作原理上通过分别划分渲染帧画面的形式执行。
“巫毒王朝”最后的绝唱,售价高达最少599美元 |
历史就是个镜子,“巫毒”的技术不可否认,缺少的正是那种把概念产品延续,并且实现最终产品的扩展型产品的出现。于是当NVDIA收购3dfx后SLI这个概念性的技术,必然就成了NVIDIA拿出来最好的技术资本。
NVIDIA让SLI走进现实
依个人来看NVIDIA不同于3dfx最大特点就是,NVIDIA不仅能正视上一代产品发生的错误,更主要的是NVIDIA敢于把概念的技术让其得以延续,并且能并发出很多相关概念的产品,让这个概念技术得以最终的发展。聪明的NVIDIA让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而概念技术的提出需要的就是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这点NVIDIA做得可以说是非常的独到并且很有市场规划前景。今天众多媒体在侃侃而谈这个Hybrid SLI混合技术的同时,有谁能站出来说当时NVIDIA提出SLI之后的今天能有这样的发展前景,当然大家就事论事无可厚非,但是K男这几天一直苦想NVIDIA是如何把,显卡市场预判力和市场导向力与产品概念技术的推广获得成功。
对我来说依旧神秘的NVIDIA |
现在的Hybrid SLI,真的就是NVIDIA在提出SLI技术那天开始,就已经是规划好的方向么???这个疑问困扰我好久,从刚刚听到Hybrid SLI的第一则新闻开始,直到确定这个技术的应用那天。从6系列卡提出概念,7系列卡把SLI技术巩固,8系列卡完美应用于DX10,到9系列卡与板载图形芯片完美结合使用,一切都像演绎好的一个剧本一样,完美的被NVIDIA导演出来。
当初的GeForce6系列卡应用SLI时阻碍多多 |
回想一下当时SLI推出后的阻力与困难,真的很难想象SLI这个概念能否坚持下来,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上的兼容性,都是风头浪尖的讨论话题。直到2005年下半年,业界对SLI优化的各种补丁与应用程序的支持,让SLI得到最有力的发展力量。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2006年GeForce 7系列SLI双卡模式已经走向低端,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速度让SLI这个技术,真正变成大众人群可以去玩的一个普及技术。 当一切变成普及之时,顺理成章SLI这个技术必要就会有发展,从单一的仅仅是相同规格的2块NVIDIA显卡组成SLI,到3卡实现SLI,然后就是现在Hybrid SLI的的推出。
NVIDIA用SLI最大限度起到平台化
SLI从驱动技术上来讲并不是技术难题所在,SLI这个技术标志也已经在07年年末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和演绎,680I SLI的主板让SLI技术得到发挥,那么3路SLI的技术和780I主板的悄然推出,着实让SLI的技术变得疯狂和最大的宣传。3路SLI可以说是目前最为顶级的3D平台,可以让玩家得到最最震撼的视觉感受,还能享受到最强画质的游戏,超高平台规格让超级玩家挑战极限得到最高的快感,震撼的画质和疯狂3卡,让耗电量也飙升。^_^
看到让人心跳的3路SLI显卡与平台,很是让人激动 |
这时的把多卡互联技术应用到现在来说,性能的提高多少能提升%多少,成为评测编辑和工程师们讨论的话题。也就是说大家已经不再讨论是否能够实现SLI或是SLI如何实现,而谈论到性能提升多少,其他补丁或是驱动能带来多大游戏性能的帧数变化。已经从讨论本质到谈论实际的应用变化,不得不说NVIDIA对于SLI的推广从此刻起已经成功了。
Hybrid SLI(智能SLI) | 〇 HybridPower技术(混合动力技术) |
〇 GeForce Boost技术(GeForce加速技术) | |
于是SLI的后续相关产品已经变得尤其突出,因为技术上的尝试和成熟已经能让好的Idea变成现实,绕了一圈回归今天主讲的技术Hybrid SLI。形容革命有点夸大其词,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使用感受和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其中的几个特性有必要要好好的理清并且叙述一下给大家。
Hybrid SLI技术分类
〇 HybridPower技术(混合动力技术):
↓ HybridPower技术(混合动力技术):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图形芯片处于何种工作状态,高性能状态下——板载的GPU与独立显卡(有特殊要求)GPU芯片组成SLI,同时运行提高3D性能以便满足用户对3D运算游戏或是计算的需求。低功耗状态下——平台完全关闭独立显卡,使其达到完全断电不工作,仅仅依靠板载GPU来处理普通的日常办公或是娱乐,大大降低功耗。 |
▲注:Hybrid SLI 只支持单DVI输出,最高分辨率仅为1920X1200,并且只能是从主板的视频输出口输出数字显示信号。 |
〇 GeForce Boost技术(GeForce加速技术):
↓ GeForce Boost技术(GeForce加速技术):使用NVIDIA板载的GPU来加速NVIDIA独立显卡的GPU,能得到性能上的普遍提升约为30%~40%左右。 |
▲注:目前两种Hybrid SLI的转换要手动完成,在未来的驱动升级里或许可以变成全自动。 |
HybridPower技术详解
HybridPower技术(混合动力技术) |
▲这里可以看到HybridPower技术实际工作原理图,在板载GPU和独立GPU的绿色箭头就是通过一个特殊的SM BUS来实时对独立显卡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操作。上图是发送一个SM BUS来关闭独立GPU的指令,下图这时就是关闭后的效果图片。 |
▲当关闭了独立显卡后,再次通过SM BUS指令重新启用独立显卡,使其回复工作 |
▲注:关闭独立显卡后,独立显卡是完全的断电停止工作,此时独立显卡功耗为0W。 |
GeForce Boost技术详解
GeForce Boost技术(GeForce加速技术) |
▲GeForce Boost技术(GeForce加速技术)相对来说不难理解,当开启了GeForce Boost后,GPU此时同时工作。 |
▲工作后板载GPU和独立显卡GPU分别渲染不同的帧画面,然后数据信息分别存储到主板系统内存和独显显存里。 |
▲通过PCI-E2.0总线,整合数据信息。 |
▲最后从合适的接口上输出图像数字信息。 |
Hybrid SLI产品与使用界面
首先让我们看下现在来产品中那些是支持Hybrid SLI这些技术的产品。
支持Hybrid SLI智能SLI技术的产品 |
可能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如何使用这项技术可能有点疑问,其实这项技术至少从现在来说还需要手动去选择,不过相信NVIDIA在驱动上的研发的实力来说,应该可以在日后的使用达到一个非手动智能调节的完善驱动。
Vista下的驱动界面就已经可以使用 |
▲系统图盘里面就会有一个详细选项,可以随时调节 注:调节转换状态其实就是置换驱动过程,中间会有画面的停顿现象仅仅2秒钟左右。 |
Hybrid SLI最实际作用
想必大家对Hybrid SLI这个技术已经深入了解,不过还是会有人提出这样的技术实际带来的应用和合作用究竟如何呢?这里举例说明最清楚不过,对于网吧业主来说,动辄上几百台电脑的网吧已经不算是大规模的了,对于网吧业主来说,日常的开销最大莫过于电费。几百台的电脑,以前如果配置高端显卡,功耗上去了电费必然高得惊人,可是又不太可能使用板载集成显卡。那么能随意控制独显GPU关闭,岂不是变得异常灵活,对于功耗的控制显而易见。
▲注:关闭独立显卡后,独立显卡是完全的断电停止工作,此时独立显卡功耗为0W。 |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静音,HTPC的兴起家居环境尤为变得重要,而静音也成为HTPC考虑的首选问题之一。我想高端玩家一定会对高端显卡全速运转后风扇的噪音困扰过一段时间,有时候日常的上上网聊天之类,确实用不上太多的独显,而且还在机箱里闹个不停。那样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关掉,让其静静的躺在机箱里免得闹心。
对于那些玩玩游戏可是板载显卡又有点吃力的玩家来说,GeForce Boost技术(GeForce加速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中高端显卡对仅仅玩玩普通游戏,可是板载显卡又吃力的玩家来说未免有点相对昂贵,只需购得一块8500GT后与板载GPU芯片获得GeForce加速后,性能提升接近30%~40%,那么可以说普通的3D网络游戏玩起来变得十分容易。
最后么就是笔记本的应用前景,笔记本的续航能力会大大的加强,而且笔记本显卡较弱的头衔似乎也可以平反。 据NVIDIA给出的测试报告显示,智能(Hybrid SLI)技术可让笔记本可提升40%以上的图形性能和延长67%电池使用寿命。我们不仅可以在一个笔记本平台上既可以选择高性能,又可以同时兼顾低功耗,这样的技术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一项技术,更主要是的需要快速的普及和应用起来。
Hybrid SLI硬件支持
NVIDIA Hybrid SLI技术需要的是显卡和主板相互的配合,就产品来说2008年的第一季度就会推出针对AMD CPU的主板产品,而在接下来的第二季度就会推出针对Intel CPU的主板产品,至于显卡,目前主流用户的GeForce 8500GT、GeForce 8400GS显卡都可以支持Hybrid SLI。
NVIDIA为玩家打造一个全新nForce平台,方便用户去选择。分别是主流的发烧友专用nForce 780a SLI、追求性价比玩家的nFroce750a SLI和面向主流用户的nForce730a这三款主板。
在最顶级的nForce780a SLI主板中是首款支持Hybrid SLI技术的高端平台,不仅可以提供3路SLI并且还支持NVIDIA提倡的ESA标准技术,能为系统带来超强的性能和终极优化,能让用户又可以体验最高性能,又能享受安静低功耗带来的好处。
最低价格的DX10完美体验
Vista让使用客户不单单是视觉上变化, 更主要是DX10技术的完美应用。对于板载GPU来说,NVIDIA提供了最低价格的DX10体验主板,GeForce 8200可以让消费者用最少的钱,体验到DX10技术。
在我们春节过后就会上市的GeForce 8200主板,是首批支持智能SLI的先驱。
主板不仅完美支持DX10,还可以承担全部的3种视频编码任务,实现完全的硬解码全套PC解决方案。
SLI技术展望 从梦想走进现实
说到最后的总结想到的就是一些问题和看法,就如我之前提出的一个疑问。
NVIDIA在显卡市场预判力和市场导向力与产品概念技术的推广获得成功。
现在的Hybrid SLI,真的就是NVIDIA在提出SLI技术那天开始,就已经是规划好的方向么???
至少我本人带着这个疑问结束了这次的技术讲解,SLI这个技术我看到更多是MULTI,而不单单的技术上实现,也许一个好的技术与未来的规划发展更是值得我们回头去看本次讲解Hybrid SLI应该思考的地方。
NVIDIA在如今显卡市场份额来说可谓成绩喜人,邓老师曾经说过NVIDIA其实相对来说有点保守,可是从NVIDIA的发展之路和未来规划市场方面实在让K男不得不说,今天的NVIDIA,在看看当初3dfx,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评述。SLI不仅是一个MULTI-GPU的技术,已经让NVIDIA渐渐走向了一个打造平台的市场策略。在没有像AMD那样可以从CPU-GPU-CHIPSET那样的整体优势,但是却又能引领消费者对显示芯片的另一种看法。
NVIDIA让这个世界渲染得更加真实 |
智能SLI肯定会有第二代的产品出现,配合着9系列的显卡,混合SLI的技术会更加灵活多变。现在来看混合SLI已经完全可以让SLI从梦想走进现实了,节能、环保、静音,高效等等一系列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切合实际的应用,必然会引起人们关注和购买的焦点。
第一款256MB版9600GT 影驰少将版
我们倒很是乐意从中获益,期待着某天这些主流的显卡都能降到千元以下的市场。在对9600GT首发的评测文章中我们也已经充分肯定了9600GT的出现所锁定的目标是HD3850,各个显存容量版本的针尖对麦芒肯定会造成HD3850的价格下调。诚然,512MB版本的HD3850目前价格已经下调至1199-1299元,而蓝宝石的256MB显存版更是跌破了千元大关,那么原本预计以1199元的9600GT 256MB版自然也会以这样的价格上市。
关于9600GT核心细节与显存容量的性能影响我们在之前已经作过报道,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再具体赘述了,有兴趣的网友不妨可以参阅《芯生代终结者 NVIDIA 9600GT同步首发》和《256MB 8800GT显卡 性能提升经典秘籍》。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目前首款价格在千元内并且唯一一款256MB显存的影驰9600GT少将版的具体做工与用料。
非公版设计是衡量一个显卡品牌研发实力的指标之一,自主的设计不但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更出色性能的产品。在这种大环境下,向来偏重自主研发、注重个性和超频性能的影驰,在9600GT产品线上,一共推出了三款自主设计的9600GT,分别为上将版、中将版和少将版,其中少将版为256MB显存版本,中将版为512MB显存,而上将版在频率上更要高些。
非公版设计的影驰9600GT少将版(256MB) |
除了在显存容量上是256MB外,其它规格与中将版是一样的,频率为9600GT官方频率,即核心/Shader/显存频率分别为650/1625/1800MHz。
对其“龙骨”散热器的命名,事实只是盈通注册的名字 |
少将版使用的是CoolerMaster的热管结构散热器,这个型号的散热器在很多品牌的显卡上有使用。散热器采用了8mm的大直径热管,对传热效率非常有帮助,热管与鳍片间使用接触热阻很低的焊接方式结合。电源接口为2pin方式,因此是不可调速的,实际的表现来看,转速并不快,噪音很低。
三相供电设计,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
这个跳线用来给GPU核心加电压 |
能通过跳线给显卡核心增加电压,是影驰显卡常见的特色,少将版也有这样的设计,当把GPU加压后,能让核心频率超到更高,也更稳定。影驰显卡的另一特色双BIOS设计,在少将版上拥有。
三星1.2ns的GDDR3显存 |
少将版的显存为三星1.2ns GDDR3,规格为8M*32bit,其理论运行频率为850MHz左右,实际设定的运行频率为900MHz,也就是说处于小小超频状态。
配备有DVI、HDMI、S-Video |
作为“高清一线通”的极力倡导者,影驰在它的很多产品中都配备有原生HDMI接口,9600GT少将版也不例外。
另外,在DVI输出接口上安装有金属屏蔽罩,可以有效防止电磁干扰。虽然数字信号不需要低通滤波电路,但DVI输出接口中不仅仅包含数字信号,还会包含有一组模拟信号,可以使用DVI转D-SUB转接头提取出这组模拟信号,这组模拟信号当然也需要低通滤波电路,它是决定2D画质的关键,少将版在DVI端有着非常完整的低通滤波电路,可以保证高质量的模拟信号输出。
PK公版 第一批高频版 讯景96GT
XFX推出的9600GT PV-T94P-YDD4虽然采用了公版设计,但是默认频率已经提升到700/2000MHz的水平,相比公版的650/1800MHz的频率来说性能上升幅度很大。
采用65nm工艺制程,核心研发代号为G94-300-A1,它采用了DirectX 10规范的统一渲染架构,没有了传统意义上渲染管线的概念,统一称为单一的Streaming Processor单元。GeForce 9600GT内建64个Streaming Processor处理单元,完全支持DirectX 10与Shader Moder 4.0技术。显存部分,显卡搭载了三星1.0ns GDDR3 显存颗粒,组成了512MB/256Bit的显存规格,显卡的默认频率为700/2000MHz。输出部分,显卡提供了提供了双DVI+S-video的接口组合,支持各种类型的双头输出模式。
非公版PK公版 接口全面超强散热 耕升96GT
接着介绍的是来自耕升的一款非公版9600GT,具体型号为耕升红旗H版9600GT。那么耕升对于红旗版命名,相信熟悉耕升的玩家都不会陌生。在耕升旗下显卡产品中,我们对于显卡的归类是很容易用命名来区分的。主打价格的低端产品线名为“耕升红箭版”,使用主流显存的中低端产品名“耕升红缨版”、而采用高速显存的高端产品统一命为耕升红旗版。如果特别能超频的非公版产品,就被多加了一个字母“H”,“H”顾名思义代的是英文“High Performance”的缩写。
耕升红旗H版 NVIDIA GeForce 9600GT |
通过EVEREST我们就可以看到公版的NVIDIA GeForce 9600GT 核心频率为700MHz,shader频率提升至1750MHz,显存频率为2000MHz,超过了首批上市650/1625/1800MHz的公版NVIDIA GeForce 9600GT的频率,相信在整体性能上会被提升不少。
背板接口为DVI+DisplayPort+HDMI+光纤输出
除了高于公版的核心频率外,显卡所附带的接口也是这款显卡的亮点之一。其一,显卡具备了Displayport的输出接口。正是由于有Intel这个超强的后台推动,并且是免费的,加上其支持的分辨率非常高,在电脑运用上面有取代DVI的趋势;其二,HDMI更密切的结合影音家电,其传输距离以及信号强度清晰度远高于S-VIDEO,结合家庭运用来说,HDMI有取代S-VIDEO的接口的趋势。
非公版PK公版 第一批非公版 七彩虹96GT
首批上市的9600GT多数为公版设计,不论是板型还是散热器也都与公版毫无区别,不过许多厂商自行提高了核心频率,那么这对于G94核心来说,公版的设计并不是最佳,规格方面太中规中矩偏向稳定,而散热器也方面所采用的单卡槽的一体式散热大大制约了G94核心出色的超频能力。同样为首批上市的9600GT,这款七彩虹的9600GT并没有采用公版的设计,并且在散热部份也做了调整。
显卡的默认频率高于公版为700/2000MHz,虽然G94与G92相比发热量有所降低,但是超频后的稳定性很令人担忧。因此七彩虹采用了Zalma-VF1050,纯铜打造的散热器底座,4根横穿散热器的热管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了极限超频后的稳定。同时,双滚珠轴承设计的风扇保证了高效低音的效果,散热效果优异的同时噪音也得到了控制。
供电部份七彩虹逸彩9600GT-GD3 冰封骑士512M也有所调整,核心部份加上显存部份总共4相的供电设计,全封闭的电感,高品质的MOS管,日系固态电容,供电部分还采用了散热片,为整张显卡的稳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在输出方面,显卡采用Display Port+HDMI+DVI的输出方案,不但可以实现HDMI和DVI输出,更提前支持了未来的Display Port接口,值得一提的是,该Display Port接口为原生设计,无需另设芯片。
测试平台及说明
首先是显卡方面,在接下来的测试中,由于三款512MB版的9600GT核心频率都为700/1750/2000MHz,因此,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只选择了其中的一款作为测试对象,而256MB版的测试为影驰的少将版。其次关于其他硬件方面的信息依次为:为了避免CPU本身带来的瓶颈,我们采用了Intel四核处理器Q6700并OC到333*9。而内存方面,我们采用了前不久刚刚经过NVIDIA SLI认证的金士顿Hyper DDR3内存,用以针对NVIDIA的EPP2.0优化设计;电源采用了康舒 I8系570电源;显示器则采用了明基提供的G2400W24寸液晶显示器;CPU的散热器则使用了APACK ZEROtherm BTF90散热器。EW评测室对以上赞助本次9600GT SLI测试的厂商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这次9600GT SLI的测试的驱动方面,我们使用了目前官方最新的GeForce Release WHQL 174.74。而游戏部份我们只选择了有代表性并且具备内建的Benchmark软件的几款热门游戏和典型的分辨率,对于没有Benchmark的游戏,为了保证所测成绩真实,我们一概无视。具体的游戏设置为开启了所有可以开启的的特效,效果均为High的状态下,并事先在NVIDIA驱动面板内以及游戏内关闭垂直同步。另外关于AA和AF的问题,我们均由游戏内建的情况决定,并不使用驱动面板进行强制性驱动,另外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Vista 32bit Enterprise。下面将简单提供一些这次测试的硬件相关信心。
HyperX DDR3同所有金士顿HyperX产品一样,HyperX DDR3模组是经特殊设计制作的,以满足PC爱好者最苛刻的要求。HyperX现有单片装和双通道两片装,而我们这次收到的是金士顿最新还没上市的一款DDR3 规格内存“KHX 13000D3LLK2/2G的产品,电压为1.9V,单根2G。
康舒i8系列电源代表的就是iPower的高效率环保进化版,功率包括390W和470W。所以这次康舒的两款电源都以高转换效率为卖点,均采用了“双晶顺向式最佳能源转换电路技术”和VRM高效率电路设计技术,官方数据显示其平均转换效率达到85%以上,均通过了美国的80 Plus效率测试认证。康舒的I8系列是通过国家安规的认证,其额定功率为470W,然而却可持续超载100W充分展现出Power的真正实力,意即maximum power为570W。(详情)
对于一款基于TN面板的24英寸宽屏LCD而言,应该说明基G2400W的整体性能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使用TN面板放入实际意义也都很明确的,HDMI接口、“1:1”等比显示技术,加上本身良好的做工、超低的功耗和不错的性能表现,但它的价格已经停在3000元以下,很明显是想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24吋LCD和需要1080p、HDMI和等比缩放技术的TV Game玩家。难能可贵的是,明基在已经有三款非常高端的24英寸宽屏LCD的情况下,还能够如此用心地对待G2400W,仅凭这一点明基就值得鼓励和表扬,我们希望明基能够再接再厉。(详情)
APACK ZEROtherm BTF90散热器,该散热器的设计采用了超大的散热面积的设计,同时散热器采用了4条热导管进行辅助导热。散热器在设计采用了左右两边的独立设计,因此传热性能更加的突出。通过一个92mm的风扇,所提供的42.8CFM风量进行主动散热。(详情)
高效的512M ,9600GT SLI vs 9600GT
当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只能用“很好,很更强大”来形容。GeForce 9800GT的SLI效率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暂时还不能确定是否由于驱动的原因抑制SLI的效率提升。在20个测试数据中,大部分情况下提升幅度在50%以上,最大提升104%,平均提升56.82%。
萎缩的256M 9600GT SLI vs 9600GT
256M版的9600GT提升的效率与512M确实存在差别,在高分辨率与并开启AA的情况下《孤岛危机》出现了不良状况,从整体数据来看提升幅度相对512M来说并没有那么多。因此去掉一个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256M的9600GT SLI相对单卡提升幅度约34.09%。
狭路相逢 9600GT SLI vs 9600GT SLI
512M的9600GT价格与256M的还是存在着差距,目前256M的影驰9600GT就以不到千元的价格上市,而目前市面上零售的512M的高频版单卡价格普遍都在1199-1699不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加入这项对比,看看512M的9600GT与256M的9600GT存在多少差距。从测试数据来看,256M版的9600GT在《冲突世界》与《孤岛危机》两项DX10游戏中,在开启高分辨、AA的情况下出现了不良状况,因此我们去掉两项游戏测试数据,512M的9600GT领先256M的9600GT约31.65%。
落后15% 9600GT SLI vs 9800GX2
从数据列表来看,9600GT 512M在组成SLI后的成绩落后NVIDIA目前的旗舰显卡9800GX2约15.60%,看来差距并不是很大。
领先10% 9600GT SLI vs HD3870x2
对比竞争对手的旗舰显卡的数据来看,512M的9600GT在组建SLI后还是领先约9.87%。
对于9600GT 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从各方面的测试中,9600GT SLI后的表现都非常突出,所以,当时一发布就受到了各大显卡厂商的支持,玩家也是乐的津津乐道。但表面风光的9600GT的背后却饱受非议。首先是价格,在刚上市1499元只能买到公版的显卡,而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同价位的产品中,各大显卡厂商都有不错的备选产品。公版的 9600GT使用了P545的PCB,属于之前8800GT所使用的P393的精简,同样使用了10层的PCB,但是所使用的钽电容是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而且给相当一部份的合作伙伴采购都带来了一些麻烦。因此,公版9600GT不但被炮制成量产,同时价格也很难被大众用户所接受,也有许多AIC都不愿意去购买公版的材料来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些通路更是使用了贴牌来销售,那么自然而然9600GT不会造成吸引力。
何来敌众我寡 讯景9600GT双卡SLI评测 (建议价格:1599元) | |
这个杀手很冷 影驰96GT少将版SLI评测 (建议价格:999元) | |
霸者之气 耕升红旗H版96GT SLI评测 (建议价格:1499元) | |
游戏人生 七彩虹96GT冰封骑士SLI评测 (建议价格:1199元) |
对于与8800GT相同的采用了单槽的散热器,G94由于晶体管数量比G92更少,因此在温度控制上要好很多,而散热器在处理2D状态下的噪音方面表现不错,但是一旦高负荷运行3D游戏时,高速运转的风扇和噪音很难让人接受。同时,由于散热器的效能限制,公版9600GT的超频幅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控制,但我们不得不表扬9600GT在超频能力还是要比8800GT好,相信这同样也是因为SP数量的关系。
换句话来说,NVIDIA对于公版的新品发布都只授权给几家有实力的厂商代工,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厂商都是购买NVIDIA公版的显卡,然后进行贴牌出售。这样,如果没有得到NVIDIA允许的话,那么这些厂商更是无法将显卡的价格下调,那么自然,如果一旦下调要不就赔本,要不就戴一个扰乱市场秩序的帽。所以,很多厂商都推出非公版的产品,或者提升频率等一些附加值,来进行变相性的调价。特别是一些自行设计能力非常强的厂商,推出的非公版产品不仅仅要比公版更人性化,而且价格也十分的公道,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
写在最后
回到对9600GT SLI性能测试这一方面,如果当初首测时我们对9600GT单卡的测试形容为个性的话,那么在今天得到SLI后的数据来形容,我们只能用“很好,很强大”。相对单卡,9600GT SLI的平均提升幅度到达了50%,而256MB规格的9600GT由于规格原因,在某些游戏测试中表现欠佳,但总体的平均提升幅度仍旧达到了30%,当面对双方旗舰显卡时,9600GT SLI的表现依然不俗,面对这样数据,我们只能是惊讶。
毫无疑问,在3000元这个价格上,GeForce 9600GT SLI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那关于原因到底何在?是因为驱动问题吗?我们这里还不能给予肯定的回答,这一点我们将进一步进行论证,请留意我们EW评测室的文章。但被定位在1499元这个价位上9600GT,要说已经取代了8600系了么?事实上实际尚未成熟。目前8600GT已被无情推到了599甚至499元的低端市场,而支撑1000-1500元的主流则交给了9600GT。9600GT的出现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在成本和性能上很好的强化了NVIDIA产品线上的软肋。目前512M的9600GT参考价为1199-1299元,应该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而256M版的9600GT定价为999元,显然是和HD 3850 256MB血拼的产品。显卡的战争延续着,我们倒也乐意从中获益,就让我们一同来期待这些显卡的降价!!
更多精彩的最新配件资讯,请点击进入硬件中心!
大家如果对本栏目有任何建议、意见或任何IT配件资讯的投稿,欢迎发邮件到zhang.yang@staff.pchome.net,我们会尽快给予回复。最后,硬件频道全体同仁感谢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