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同一时期,随着信产部的2份公告,大批互联网接入企业集体离场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
万向通信的退出只能算作中国宽带市场又一次洗牌的一个范本。
几乎在同一时期,随着信产部的2份公告,大批互联网接入企业集体离场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
这2份分别于9月13日和1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多家企业申请注销跨地区互联网接入服务,并退回这些业务95字头的5位接入号码。其中在16日的公告中,信产部拟收回的ISP接入号码多达27家,其中不乏实力强劲的传统行业巨头。
比如,位列中国企业500强之一,在全球拥有近千家成员单位、7万余名员工,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也出现在申请注销跨地区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企业名单上。
“狼来了”
循着中国互联网兴衰的轨迹,从2000年以来,中国宽带市场已历经两度热潮。上个世纪末开始的第一次热潮只能以“疯狂”来形容,不少亲历者至今闻之色变。
四川万联电讯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公司总经理蒋安富回忆,1997年从成都电信局退休后,长期从事行业管理的她看好电信增值业务,自己成立了万联公司,并在四川地区最早一批拿到了ISP牌照和接入号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
“拿到牌照并不意味着就会有业务。要做ISP,要购置大量设备、每个月交付接入号使用费,向基础运营商租用中继线和带宽,但是开通后却没有多少用户使用。”她说,在投入数十万元却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公司在一年后果断地撤离了ISP市场。“和我同时期撤出的类似企业数量并不少。”
与这一轮热潮相比,2年后宽带市场的回归要显得理性得多。经过两年的恢复和发展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对宽带的主流化有了更良好的承受力。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5300万,比上年同期增加1348万户,增长33.9%,其中宽带用户突破700万,同比增长185.2%。
但咬紧牙关苦苦撑过寒冬的中小ISP们还来不及享受市场的礼遇,便有了新的烦恼——狼来了。
握有电信资源的运营商后发而先至。仅中国网通2003年便实现宽带用户超300万,中国电信也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将宽带用户数增长10倍,于2004年6月突破1000万大关。
与他们相比,中小ISP不但在规模和实力上差距明显,接入技术也已成为软肋。
在宽带发展初期,接入方式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桌面”的“光纤+局域网”接入。而在2年后,运营商已经携新的接入方式汹汹而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主打ADSL,并逐渐与其他业务捆绑和开放资费标准加强竞争。长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虽无固网资源在手,但也以LAN、WIAN、GPRS、CDMA1X等有线或无线方式各自划出地盘,广电网和电力线上网技术的成熟则令更多的强势企业得以绕过门槛,直接杀入宽带市场腹地。在这样的围追堵截下,中小ISP不但难以开拓新的市场,甚至自己的“圈地”都无法避免强势企业的重重侵蚀。
运营商设障?
在信产部8月5日发布的《关于2005年度全国电信网码号资源使用年报和检查工作情况的通报》中称,目前个别电信运营商对增值电信企业额外设置码号开通条件,令增值电信企业码号开通困难。
“我们在今年8月23日拿到了呼叫中心接入号,但直到现在,由于一些运营商不愿意为我们开通号码,所以我们的业务仍然无法开展。”蒋安富说,还要拖多久她也没有底,“但由于信产部的硬性规定,我们从9月1日开始已经需要为接入号支付每月4000元的使用费用。”
“现在电信增值业务最难做的就是宽带接入、呼叫中心和短信,因为它们需要接入号码,很容易受到运营商的压制。”她认为,其他业务相对好一些,但同样尴尬,“很多小企业只需要做运营商的业务代理,就可以获得很大市场,自己申请业务需要大量投资,业务却不好做。”
在运营商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众多中小ISP接入业务形同虚设,接入号大量空置。
“据我所知,2004年以来,传统的中小ISP很多都已经走到失败边缘,并出现2个转型趋势:一种是调整业务结构,重点发展其他业务,宽带接入逐渐退化为其他业务的补充或平台;二是一些地方性较强的与强势运营商关系较紧密的ISP,则放弃业务的主导权,与当地的强势企业展开深层次的合作,换取自己生存空间。”9月20日,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告诉本报记者。
“未来的宽带接入市场,将会集中在主要的运营商、广电部门和一些大型企业之间。”他说,“中小ISP很难生存。”
据记者了解,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万向通信、中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都已经转型放弃ISP业务,而北京三网通科技有限公司甚至将公司主要业务迁往深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