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和启:CIO是专家,更是社交家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8-04-01 00:30:00原创

在安徽大学和河海大学分别进修了电子和信息管理专业以后,谷和启进入江苏省信息中心工作,这一干就是15个年头。2007年6月,在由中国信息协会CIO分会和中国电子政务资讯网联合主办的“中国政府CIO推进信息化应用大会”上,“江苏省电子政务运行管理系统”获得2007?优秀电子政务应用平台,谷和启本人则获得了“2007 政府CIO年度贡献奖”。在这些奖项之后,我们开始思索,工作中的谷和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从基层走出的CIO
  进入江苏省信息中心工作以后,谷和启做的是最基本的终端维护到网络组建,但这并不是他工作的全部,服务器系统的运行维护、项目方案的撰写、程序的编写,再到方案的实施,似乎与信息化相关的工作谷和启都干过,这为他成为一名合格的CIO打下了基础。
直到成为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评标工作以后,谷和启仍然认为:“做一个合格的CIO,必须要懂技术。比如:在编程方面,CIO确实要参加过几个大项目的实施,网络和系统方面也是一样,合格的CIO应是具有实战技术的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CIO才能带领一批人,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和才能分配工作,做好项目管理。”

技术、概念与沟通
  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一身兼具技术、概念和沟通三种技能。那么技术背景浓厚的谷和启又是如何看待这三者的比例呢?对此,谷和启给出了一个比例:30:30:40。
虽然懂技术是成为一名合格CIO的必备条件,但谷和启同时认为:“CIO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其素质和技能要求不但体现在技术上,更多的体现还要在管理上。技术与管理从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技能,越接近底层实际工作的人,所需的技术技能就越强,如果一个人准备向上层发展,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就要得到相应的充实。负责一个跨部门、跨业务和单位的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很好的沟通技能,这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CIO是一群具有使命感和不断学习精神的人,CIO需要拥有综合性的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深刻领悟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和走向,CIO还要熟悉企业走向信息时代的管理与经营,将IT技术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塑造一个好的IT模式,与公司的运营绑在一起,让公司比竞争对手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因此做好CIO首要的素质还是专业素质;其次要善于用人,发挥员工在不同专业方向上的长处;最后要有充分的服务意识,要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和配合。CIO应当具有专业性、学习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大局观、协调能力。”

  政府行业CIO的职能
  提起CIO,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制造、金融、电信等行业的信息化负责人,而认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CIO因为掌握着一些不公开的信息,所以倍感神密。对此,获得过 “2007 政府CIO年度贡献奖”的谷和启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在信息化的浪潮下,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信息化工程,那么政府需要CIO吗?在我国很多地方,电子政务的关键问题目前主要在于‘深入应用’,也就是说他们的电子政务已经度过了建设期,正在向应用期过渡,还要向应用要效益。这样就必须做好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深入应用与管理创新,同时还要做好协同政务,通过协同政务挖掘电子政务的最大潜力。政府也需要专业化的CIO来统筹全局的发展,实现管理的创新。政府CIO的核心任务是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应用成果稳步推进,使电子政务沿着战略规划的目标健康发展。”

   成功的CIO凭什么走向成功
  多数人都对一个老问题感兴趣,这就是: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CIO?
  对此,谷和启谈了自己的感受:“对于企业来说,CIO作为决定企业命运的核心人物,必须要具备这样一些素质。首先CIO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匹配的信息系统规划。其次,CIO要虚心钻研与企业业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业务部门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工作业务流程;另外IT领域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如此之快,还需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CIO应该是合格的管理咨询顾问,对企业如何改进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等问题,有科学、独到的见解;CIO还应该是‘社交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要学会在双赢的基础上与合作伙伴‘妥协’,还要在企业内部当好‘翻译’,将IT为CEO‘翻译’成管理语言,为业务部门‘翻译’成业务语言。最后CIO应该是实干家,具有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CIO不能把信息化当作一项任务来做,而是作为一项事业来干;CIO应该是高级培训师,善于把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或者管理改进的思路,通过各种培训和推广措施传播出去,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CIO应该是IT架构设计师,必须把握IT发展方向,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架构有较好把握;CIO应该是合格的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一个IT团队和用户群体。”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