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页
志愿者的工具
除了谷歌的开发人员之外,对于这个寻亲搜索平台有强烈参与意识的还包括那些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
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上学的钱敏杰告诉记者,他在5月12日当天就从豆瓣网知道了汶川地震,并迅速在海外发起了“汶川需要你的帮助”的小组,联系香港的救援组织,并且汇总国内的灾情报道。
当天晚上,这个小组已经有了5000人。5月14日,人数进一步增加到120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这些小组成员纷纷把和灾情相关的消息,聚合到该小组开发的主页上。开始的时候,这些消息集中于血库信息,后来由于灾区缺乏物资,内容也慢慢转到了物资需求信息上。
“开始我们的信息发布平台在豆瓣网。但豆瓣的发布方式是文字的,前方人员看起来不直观。”钱敏杰告诉记者,“我们在17号,开始意识到需要利用地图更好的显示信息,为前方提供第一线消息。”
此后,他们联系了谷歌中国,并加入了其寻亲平台的运行,把得到的消息发布在平台上。
“我们希望全国其他各地的捐物者能了解前方的信息,让捐物更有针对性一点。”钱敏杰说。各地的志愿者或能够获得信息的网友,通过现场调查或者从可靠的渠道得到消息后,在平台上发布物资紧缺消息并留下联系方式,后方拥有资源的人们可以根据网络上的消息和前方取得联系,提供物资。
一位在成都的NGO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其也把所获得的情况,发布到谷歌的平台上。
“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校救助方面,调查地震灾区的学校毁损情况,把主要精力放在灾后校舍的重建。”这个主要针对学校救助的NGO人士表示,其把前方人员派到各个灾区调查学校的毁损情况,获得关于校舍的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能获得其他的情况,他们把这些情况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不仅包括物资,也包括校舍的资料。
在这位人士看来,救灾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开放平台的问题
然而,目前评估网络救灾的效果似乎还为时过早。
当记者问谷歌中国和志愿者们,他们是否可以评估自己在救灾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双方都没有明确答复。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反馈让人们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
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平台,并且展示了利用这个平台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至于该平台最后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在于使用这个平台的机构和个人的共同配合和协调。
网络数据由于海量和分散的特点,给信息查询和整合带来了麻烦。谷歌力图在定向检索上为人们提供一个集中的便捷的查询平台,把所有分散的信息统一在一个数据库中。
然而,这同时也带来了数据的不准确性。比如,如何判断从网络上检索的信息是准确的?据记者了解,谷歌中国已经采取了技术手段,避免虚假数据,但目前这并不能完全杜绝不真实消息的存在,其搜索出来的数据也都已经标明“仅供参考”。
“在目前阶段,我们宁肯把可能的答案都告诉寻亲的人们。在快速的基础上再提高准确性。”柯化成说。
在他看来,如果要让数据更加准确,还需要更多的官方或者半官方机构参与,“一方面,我们离不开民间的参与,如果没有民间志愿者,就没有足够的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完全过滤掉错误信息,如果有比较权威的机构参与更新数据,会让信息更加可靠”。
“最起码谷歌给人们带来了想象力,它的开放性真的有点儿维基百科的味道了。只是如何保证垃圾信息的过滤还是一个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见习记者 郭建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