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助力救灾谷歌本土化现新图景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5-22 10:2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谷歌这一次是以小时为单位来做。”柯化成特别向记者提到了两个时间点:寻亲搜索的原型系统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开发出来了;到第一个正式版本做好,只用了短短的20个小时。

柯是谷歌中国负责寻亲搜索项目的工程师。5月15日,谷歌的很多员工发现,“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通信、交通的不畅,失散的人们难以确知自己亲人的下落。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医院、报纸、网站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发布着遇难者或幸存者的信息,但这些杂乱的信息即使用常规的搜索引擎也难以有效查询。

能不能为地震受灾者提供一个专门寻找亲人的搜索引擎?取得共识后,谷歌中国迅速行动起来。

谷歌中国的寻亲搜索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主要是在外界看来,这家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运营商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一直被其本土竞争对手所压制着,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就是不够本土化。

而在此次地震后的不到10天时间内,谷歌中国已经相继推出地震形势图、全球募捐平台、寻亲搜索、灾区卫星地图等多项产品。这些产品显然对中国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很有帮助,但它是否也预示着谷歌中国的新图景?

寻亲搜索始末

“我们当时都是在熬夜干活儿。”柯化成向记者说。在发现寻亲搜索的需求后,他和几个同事通过简单的联系,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做出了产品的原型系统,并在内部进行了讨论,认定这样的产品能够帮助救灾。

与此同时,寻亲搜索也得到了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支持。于是,这个自发的项目迅速启动,并加班做出了产品的第一个版本。5月16日早上6点,寻亲平台正式发布。此时距离项目动议恰好20个小时。

对于能够迅速开发出寻亲搜索的原因,柯化成总结道:谷歌有独特的技术结构,例如CSE、AppEngine等,这些提供了快速开发的工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同时,谷歌全球范围的配合也提供了帮助。在这次开发中,谷歌分布在美国、中国、瑞士等地的工程师进行了不间断地接力式开发,保证了每时每刻都有人参与到开发中来。

当然,即使是在谷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面对紧急任务时,也不得不部分依赖于最原始的方式。

从5月16日凌晨3点开始,谷歌的寻亲搜索团队发动了几十人一起开始了浩如烟海的“人肉搜索”,从各大门户、论坛、特别是四川的各主要网站上,收录了近3000条URL pattern。

在柯化成看来,当前的网络和搜索技术虽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但距离全自动还有很远的距离。于是,当面临紧急任务的时候,开发人员不得不放下架子,做一些手工查找的工作。这种在网络上如同爬虫一般寻找信息资源的作业方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体力活”。

谷歌中国的寻亲搜索平台发布后,流量迅速增长。根据谷歌中国方面提供的数据,该平台发布的第一天,用户使用次数就达到10万次,第二天就已经涨到4倍以上。

工程师们还在不断对该平台进行改进。5月17日11点,寻亲搜索平台的第二个版本发布,更多的网站信息被加入了进来。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在平台上发布信息。

“有的医院和安置点的消息都是以纸质形式发布的,有的就直接贴在门外的电线杆子上,再由好心的网友用手机拍摄成图片发布在了网络上。我们要负责查找这样的图片,并且手工录入这些数据,这又是人肉部队干的活儿,太辛苦了。”柯化成说。

截至5月21日凌晨,谷歌中国的这个平台已经收录了344个网站的147473个网页,以及80家医院的38284条记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