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IdeaPad&IdeaCentre产品背后故事

互联网 | 编辑: 张惠俊 2008-05-29 00:30:00转载-投稿

保时捷跑车徽章式的复杂Logo如果放在今天,已经很难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的了。在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件产品必须具有极高的可识别性,才能从同质化严重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打动消费者。

怎样的检验设计的可识别性呢?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办法:第一个方法,看你能不能识别出被缩小到1平方厘米大小的产品标识;而第二个方法则更为苛刻,就是看你能不能用一支普通的水彩笔在1平方厘米大小的地方画出这件产品或品牌标识。

很显然,联想IdeaPad的折线式ID设计做到了。笔记本转轴处的折线设计,简约却有着极高的可识别性,不仅使联想IdeaPad脱颖而出,甚至赋予它的使用者一种特殊的魅力,彰显非凡的气质与个性。

折线的魅力

如果把笔记本电脑看作是一个建筑,那么,屏幕的转抽处就是反映这座建筑设计经典与否的关键之所在。折线,是最原始的建筑线条,同时,也是最经典、最简洁的线条,从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到现代的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大楼,这些建筑的外形轮廓无一不是经典的折线设计。

折线,在古代,代表着极高的科技水平,因为笔直的线条对技术落后的古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而在现代,则代表了时尚、前卫的复古风潮。

联想IdeaPad 笔记电脑转轴处的折线设计,与机身融为一体,从侧面看上去,仿佛平行四边形,只需三笔,就可勾勒出其造型,令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打开笔记本电脑,折线式的转轴设计也可以巧妙延长屏幕屏与人间的距离,从而让人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仔细研究联想IdeaPad笔记本的折线式转轴,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奥妙。因为笔记本的键盘一般都会离屏幕比较近,而为了获得舒适的打字姿势,人的整个身体就会离屏幕比较近,因此,人的眼睛就不免与液晶屏幕产生“亲密接触”,如果长久持续这种姿势,会对眼部健康产生巨大危害。联想IdeaPad笔记本电脑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打开笔记本的屏幕以后,因为折线式的转轴,屏幕会自动向后移动两厘米,从而延长了与人眼的距离。这样巧妙的设计,不得不让人对联想IdeaPad笔记本电脑青睐有加。


源于经典的简约与时尚

“最简约的设计才是最经典的设计”, 联想IdeaPad的折线式ID设计给出了答案。

联想首次把极简主义的风格引入笔记本电脑设计中。简约紧凑的折线式ID 设计,侧面看上去,犹如流线型跑车造型,动感十足,颇具时尚魅力。简约有力的符号化设计,独特,可辨认,并赋予产品极强的可操作性,在时尚动感中给人以沉稳安全的品质感受。

简约,已经成为了时尚的主流,就算从未关心过时尚的人也一定听过“极简主义”的大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极简主义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时髦。

90年代有一句口号“Back to basics(回归本始)”,而今,我们又迎来了再次回归:从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中轨归到自然、简约的人性化设计。由于简约主义对廓形、结构、材料及工艺的把握均有极高要求,所以并非所有的设计师都敢于在此一试身手。再加上不少设计师囿于识见,缺乏自信,难以摆脱繁复琐碎的陋习,自然也无法臻于简约之境。

二、源于经典的跨界(Cross)

在联想Idea消费品牌产品中,我们看到了跨界设计理念:来源于跑车流线造型设计灵感的折线式ID设计、联想IdeaPad U110和IdeaCentre Qa中融合中西方经典设计理念的蔓草纹设计、U110底部窗格散热设计、IdeaPad Y510光织纹设计……

跨界风袭来

世界流行的跨界(Crossover)设计大潮,原意是跨界合作,指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现在,在更多的时候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在设计上,跨界主要体现在将两个或多个原本并不相关的元素应用到同一设计中,也可以使不同元素之间的融合。如果追溯跨界的历史,那么甚至要从人类起源说起:原始社会对自然的模仿其实就是一种跨界,这种本能的跨界后来演变为科学上的仿生学。所以说,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跨界的世界会是怎样。而跨界应用在设计上,则是新兴的时尚。

在经典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跨界经典:建筑大师Frank O. Gehry参与世界著珠宝品牌蒂芙妮(Tiffany)设计,成功地将建筑元素应用到了珠宝设计当中;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范思哲(Versace)将意大利式的高雅与气质融入家居产品的设计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奢侈品家居产品;而另一位服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参与设计了奔驰CLK跑车。

大师们的跨界设计为设计提供了新的理念与创意,于是,经典就诞生了。

跨越现代与经典的边界——联想IdeaPad笔记本的跨界设计理念

语言

Family ID设计:

回到我们的联想IdeaPad笔记本电脑的ID设计中,从侧面看上去,折线的转轴设计、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的确酷似一辆棱角分明的现代跑车。这样的折线设计不仅体现在跑车上,大多数速度感极强设计都会有着相似的设计:赛艇、飞机……甚至与正在冲刺的田径运动员的轮廓也有相似之处。


触感

光织纹设计:

不仅仅是折线的设计体现了跨界,在联想的另一款产品联想IdeaPad Y510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跨界----工业设计与大自然之间的跨界。Y510一改工业设计的弊病----缺乏人性关怀。外壳放弃了传统金属材料的使用,采用了有着独特光织纹的特殊材料。


光织纹的设计理念来自天然织物的触感:棉、麻、毛线……这些织物在触感上有很大的共同点:柔软、手感舒适、有着天然的温度。而电子产品普遍会给人冰冷、有距离的感觉。将天然织物的纹理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使得产品不再冰冷,拿在手里,仿佛有着贴心的关怀。源于对自然的向往与尊敬,人类有着回归自然的渴望。
联想特有的光织纹技术,将天然织物的纹理复制到了笔记本的外壳上,让每一次接触都仿佛产生了心灵的沟通。

蔓草纹设计:

联想IdeaPad U110笔记本电脑与联想IdeaCentre Qa台式机主机盖均采用蔓草纹工艺设计。其中,U110上盖大胆采用了酒红的色彩,通过阳文蚀刻技术,在坚固轻薄的铝镁合金外壳上添加了源自欧洲经典高雅的蔓草纹,呈现出了一种东方的喜悦与西方的典雅所交汇出的奢华美感。

阳文蚀刻设计是由中国传统印章文化“跨界”而来,指尖滑过栩栩如生的蔓草纹,美妙的触感席卷而来;凹凸有致的阳文蚀刻还可以达到避免指纹、防滑的完美效果。来自巴洛克风格与中国古代青花瓷等艺术设计的灵感,衍生出机身表面蔓草纹的设计图案。“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蔓草代表着无限生命里,更象征着希望。源自北京奥运火炬制造工艺的阳文蚀刻工艺,令蔓草纹散发出浓郁的贵族风情,赋予使用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窗格散热设计:

当今的轻薄笔记本电脑往往只在“面子”上做文章,而联想IdeaPad U110笔记本通过底面的中国式窗格设计巧妙的替代了传统设计的散热口,使得唯美的U110笔记本电脑无论哪一面,都拿得出手。设想一下,如果设计师连底面的设计都不放过,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呢?

由于U110工作产生的热量很小,因此并不需要额外的风扇进行散热,所以在U110的底面就独具匠心的设计出了中国传统窗格式的散热口。

窗格艺术属于我国传统家具艺术之一,每一种花纹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U110的散热窗格设计,巧妙地将自原汁原味的古典艺术植入笔记本中,大面积的中国传统窗格不仅改变了原本并不美观的散热口,而且散热效果更为出众。用户看到窗格的设计,会产生一种家的感觉,这种中国元素的应用也会唤起使用者对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验。

跨界,成就了联想设计的创新与不凡。但跨界却不是仅此而已,任何一项设计最重要是要有内涵,跨界也是一样。联想的设计师们赋予Idea设计深厚的文化内涵,跨出了经典的一步。

三、关于“无边”不得不说的故事

联想IdeaPad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科技感十足:边框与屏幕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镜面。随着电脑的启动,画面从黑色的墨晶屏幕中浮现出来,因为与边框几乎融为一体,所以一点也感受不到边框的存在,达到了无边的效果。仿佛就站在窗前,看到整个世界,却感受不到窗户的存在。

无边墨镜屏幕,因为采用了黑色的墨晶材质,所以形成了典雅的黑色镜面效果,显得极其唯美。不仅仅是视觉效果的显著提升,对于液晶屏幕也起到了极佳的保护效果。因为墨晶材料的硬度可以达到玉石级的4H硬度水平,因此有着防压迫、防辐射、防水溅、防尘土、防刮蹭、防冲击的特点,使得液晶屏幕变得不再“娇气”。

可以说,无边墨晶技术的诞生,摆脱了笔记本电脑屏幕边框对视野的束缚,引领了一场笔记本电脑屏幕显示效果的新革命。

无边框设想:

在液晶屏幕越来越大的今天,100英寸的屏幕早已产生,液晶屏幕受到的尺寸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小 。40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机在已进入了普通人的家里。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影院般大屏幕的震撼。但是,笔记本电脑屏幕却不一样。因为使用的局限,就算是专业的游戏笔记本也不可能使用那样大尺寸的屏幕。因此,要想获得一样的影音效果就只能在边框上做文章了。真正的自然,是没有边框的。然而无边无尽,或许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我们当时在想: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个没有边框的视界。”联想的设计师回忆道。“没有边框的屏幕,要么是投影,要么干脆就是科幻电影中的情景。于是,我们就换个思路,看看能否做出没有边框的效果。”

于是,就为了这个“没有边框的效果”,从最初没有边框的概念,到现在的无边墨镜视屏,联想的设计师们经历了长达八个月的研发时间。要知道,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八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开发出新的产品线。

“不仅要减少边框的宽度,还要有其他创新。”

这就是无边框屏幕材质的选择……

关于无边,不得不说的故事

要在笔记本液晶屏幕外面再加一个“屏幕”,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研发初期,有三家厂商同时在进行无边视屏技术的开发,除去联想,另外两家也都是业内赫赫有名的电脑“大亨”。因其研发和制造工艺的复杂性,最终,其中一家放弃了这一研究,而另一家公司则在其高端台式机上应用过类似的设计:在液晶屏幕外再加一块玻璃屏幕,但是,好景不长,就因为这种双层的屏幕之间由于内外温差问题,居然产生了结露的现象,以及玻璃破损对电脑的毁灭性破坏而尴尬退市。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电脑厂商产生过类似的构想了。既然技术如此之难,联想又是如何做到在所有笔记本新品中全部采用无边视屏技术的呢?

选材很重要:

因为有着无边框屏幕的构想,因此在屏幕材质的选择上,联想研发工程师们下了一番苦功夫。

“还要从那张图纸说起”联想的工程师拿出了了一张概念图纸,在这幅概念图中,没有边框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乌黑闪亮。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就是找材料。


“当时整个实验室都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从最普通的玻璃到复合纳米材料,每一种材料都要经过大量的实验……”联想的工程师们回想着当时忙碌的情景。

选择这种特殊的外屏材料是一件相当繁琐的事情却丝毫马虎不得,因为没有先例,当时完全是盲目性的试验各种材料。为了满足笔记本电脑屏幕的标准这种材料必须要在以下方面表现优异:透光性高,硬度大,变形小,重量轻,吸水性小,易加工、维修,还要综合考虑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每一种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

严格的材料测试:

在众多测试中,很多测试都是近似于毁灭性的。例如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上6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变化,“做这个测试是假设客户带着我们的产品从北极来到赤道小岛。”联想的工程师介绍到,“很多材料都会在类似的极端测试面前不堪一击。”

“还有小球撞击测试。”用一公斤重的小球不断地以各种角度各种高度撞击无边屏幕中国手机撞击后的数据,来检验材料的硬度与变形度。而只有通过了这样严格测试的产品,最终才会成为用户心中值得信赖的产品。

解决最关键的问题:结雾和彩虹纹:

如果你还觉得上面的测试不够过瘾的话,那么,下面的量的技术难题一定会让你满意的:结雾与彩虹纹。

在液晶面板与外屏之间会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水分子存在,加上内外温度的变化以及材料导热的性能不同,就会在外屏内侧就会产生结雾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严重,就会演变为结露。如果要避免这种现象,首先就需要真空的生产环境,这样才可以从完全避免空气中水分子的残留。但是,真空又必然产生内外的压强差值,导致屏幕变型。另外,就是对于材料的物理属性的要求,这种材料的必须有着适合的导热性。导热性佳的材料,就不会随着温度的突然变化轻易结雾,就算结雾也会很快消失。联想为此专门在1万级无尘车间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最终,经过了不懈的努力,联想的工程技术人员终于找到了解决结雾的办法。

解决了结雾的问题,还有更困难的问题在等着我们。就是彩虹纹,再继续之前,先为大家复习一下中学的一个简单物理常识:两个光滑表面的物体如果距离很近,就会相互吸引,并且很难分开,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两个光滑表面如果贴在一起那面表面分子会因为距离太近就因为分子间的电磁作用而相互吸引。二是两个光滑表面之间一但相互吸引,在缝隙处就会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因为大气压力的原因就会更加难以分开。

而高亮液晶面板与外屏之间就恰好是两个光滑表面,一点距离过近,就会相互吸引,液晶屏幕就会产生水纹一样的彩虹纹,严重影响观看效果,且一旦形成,除非返厂维修否则根本无法去除。解决彩虹纹的问题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首先,液晶面板与无边外屏必须是光面的,否则就像透过毛玻璃看世界一样;而两块屏幕间的距离,也要控制在一定距离之内,防止多次光线折射、反射导致的视觉偏差。

联想的设计师们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绞尽脑汁,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特殊加工方式与非常特殊的材料,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这些种特殊的材料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墨晶材料”。

墨晶,墨晶!

墨晶,其实是一种三层符合材料PMMA,这种材料曾经应用于汽车制造以及航天领域。经过特殊的加工后,这种材料完全符合无边屏幕的需要。

人机交互,并非只为眼球

人机交互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于发展完善的尖端科技,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使用者可以通过与电脑的直接“对话与交流”更方便的使用电子产品,同时也会增加电子产品的亲善度。

“我们的人机交互是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的,”联想工程师介绍到“主要表现在每一处的设计都会让使用者感到仿佛与好朋友、好伙伴在一起。”

惊艳的交互体验——静电触控感应指示灯

从IPOD 精致的触控感应键设计到LG的“巧克力”手机,触控感应装置已经广泛被应用到各种手持终端电子设备中。那么,越来越普及化的笔记本电脑为什么不能采用触控感应装置呢?

联想IdeaPad 三款笔记本电脑以及IdeaCentre Qa台式机全部采用触控感应键设计,既给予产品独特的设计美感,又赋予用户惊艳的人机交互体验,指尖触控下,轻松控制常用功能,简单又易操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联想IdeaPad U110的触控感应装置,还运用的蔓草指示灯,指尖轻触,蔓草缓缓生长,一幅诗情画意,令人遐想无边、神思无限。


高触感键盘:

人机交互理念首先地现在使用者对于电子产品的亲善度上,亲善度越高,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就会越满意,甚至把工作变成是享受。提高亲善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提高产品的人性化程度,让使用者感到面对的不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位有着贴心关怀的朋友。在这一点上,联想IdeaPad笔记本电脑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

联想的高触感键盘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高触感键盘技术来自于ThinkPad笔记本键盘技术,经过联想工程师们的不断改进,才有了现在联想独有的高触感键盘。联想IdeaPad Y510、Y710所采用的高触感键盘有着出色的手感,堪称完美的按键阻力、键程以及反弹回力。为了达到这样的使用效果,首先要经过万人次指压的软泥塑模,之后要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电脑修改,最后,还要进行指感测试才能激光注塑。从此,打字也变成了一种舒适的体验。

U110全新开模、凸出波浪式整体键盘设计:

联想IdeaPad U110的键盘更是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一般的轻薄笔记本受尺寸限制往往会严重减小键盘尺寸,因此在打字时人的两只手会很不舒服。而U110则采用了全新开模的全尺寸键帽键盘,打字时根本不需要“缩手缩脚”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华丽的钢琴烤漆全尺寸键盘保证了使用舒适度,每一次按键,都是指尖的享受。而特殊的黑色钢琴烤漆键盘华丽典雅,甚至让人不忍心“下手”。“为了这些小小的键帽,还要单独进行生产”,这就是联想制胜的法宝--人性关怀式的人机互动。

轻薄笔记本的“舍”“得”之道

从1985年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始,笔记本电脑就注定会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笔记本电脑已经从最初的重达14公斤的“膝上型电脑”化身为不到1公斤的贴身伴侣,但它的使命依然未变。

来自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96%的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原因是移动便携,98%的用户在选择笔记本电脑时认为轻薄非常重要。可见,移动便携才是笔记本电脑的本质所在。

衡量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有非常直观的指标:轻薄。从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到今天的卡片式手机,从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到仅有0.4毫米厚的最新笔记本电脑,这些都向我们证明了在轻薄便携的道路上,笔记本电脑多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笔记本的轻薄标准之争

轻薄笔记本电脑就像笔记本电脑中的贵族,它代表着生产厂商领先的研发技术。08年春天,轻薄笔记本犹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推向市场,除了苹果MacBook Air,还有东芝公司779克重的Portégé R500,在08年CES大展中斩获两项殊荣后又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最薄处仅有18.4mm、1仅重1.09千克轻薄的联想IdeaPad U110,甚至连专注于商务、相对保守的ThinkPad 也推出了超轻薄笔记本电脑X300。可见,笔记本电脑的轻薄趋势不可逆转,轻薄笔记本之争已缓缓拉开帷幕。

但关于轻薄笔记本的标准,至今市场仍未给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追求极致”与“平衡之美”对于轻薄笔记本的设计者来说,似乎都是追求的目标:前者认为,轻薄笔记本的首要特征,一定是它的轻薄便携性,而选择这类产品的消费者,看重的也一定是它的超轻薄性。因此,机身轻重与否就成为衡量标准的关键之一。但坚持笔记本应具备“平衡之美”的设计者们则认为,无论是轻还是薄,笔记本电脑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使用,因此,性能与配置的因素应始终放在首位。牺牲了产品的某些性能和应用去换取极致的轻、薄,并不能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舒适的应用体验。

一边是便携,另一边是应用,究竟如何“舍”“得”?

消费者对于笔记本的应用体验的舒适性和合理性判断,是最有发言权的。

目前,市场中解决轻薄笔记本在应用性方面的缺憾,最为普遍的做法是为轻薄笔记本搭配各种外置配件:除了最基本的外置光驱,为了弥补小尺寸键盘的外置键盘,甚至有的轻薄笔记本的网卡接口都需要外置。而配齐这些外置部件后,你会发现,随着各种外设配置的投入,产品的便携性实际上已经大大降低,甚至一些极端轻薄的笔记本电脑的关键部件都不可更换升级,性能更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这就要求笔记本电脑厂商、消费者重新衡量轻薄与性能间的舍与得。

了解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一款屡获大奖的笔记本跳入笔者脑海:当08年初,美国“CES设计大奖”、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等众多工业设计奖项花落联想IdeaPad U110,也勾起了众多媒体对于这款产品的期待。在联想IdeaPad U110的产品发布会上,当这款既不是最轻也不是最薄的笔记本亮相时,其精致的工业设计和全面的人性化应用,令到场的每一位媒体赞叹不已。其实答案很简单:在U110 11.1寸宽屏屏幕、仅有1.09公斤的机身设计中,不仅有无边墨镜屏、蔓草纹机身、底面窗散热的创新设计,赋予用户超出11.1寸视野的视觉享受,U110还具有诸如3个USB接口这样丰富的扩展性能,令笔者惊叹不已。

据这款笔记本产品的设计师讲到,在研发过程中,为了是否采用墨晶屏的设计,联想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如果采用无边墨晶屏,则意味着要增加产品60g重量,对于一款轻薄笔记本来说,这个重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轻薄特性了。太难取舍了!”但最终,联想的研发工程师还是选择舍弃了少那60g的重量,让用户得到了无边墨晶屏的广阔视野。正如U110的设计者说的:“虽然U110拥有极致薄美的外观设计,但我相信选择U110的人,更会着迷于它的应用性能与人性化设计。”

我们常说,“生活要懂得舍得之道”。这个道理在联想IdeaPad U110轻薄笔记本电脑的设计上得到了最好的映证,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厂家所热心的几十克、几毫米的差别,也许在他们心里是丝毫不影响使用的。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与应用体验。齐全的接口、完善的配置、足够的待机时间甚至包括全尺寸键盘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轻薄笔记本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也许就在明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轻薄与性能可以兼顾的笔记本电脑就会出现,到那时,我们就不会再谈舍与得了。但是,舍得道理却亘古不变,就如同贾平凹先生曾说:“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懂得舍得之道,才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精彩。

精致工艺

源自奥运火炬锻造工艺

典雅蔓草,生生不息。联想IdeaPad U110笔记本电脑和IdeaCentre Qa台式机,富有贵族气息的蔓草纹设计,源自北京奥运火炬锻造工艺,高雅品位自然散发。

U110铝镁合金机壳,坚固、耐用,更显轻薄本质

攻关——材质挑选

轻薄笔记本对于机身材质的选择有着苛刻的选择标准,特别是对于联想IdeaPad U110的研发工程师来说,要想在这台11.1寸的产品中,实现轻薄与性能的完美结合,对于机壳材质的选择更是一个难度极高的课题。既要考虑尽可能轻的材料,又要保证材料的硬度,以及机模冲压工艺的要求。最终工程师们从上千种材料、经过反复实验,挑选了以铝制材料主的铝镁合金材质。这种材质曾被应用于航天飞机的制造中。

挑战——蔓草纹腐蚀冲压技术:

联想IdeaPad U110采用创新性的铝腐蚀技术,使得表面的蔓草花纹更加有质感。但这一材料的选择,也给产品外壳的腐蚀冲压成形带来不小的技术难题。

首先,铝镁合金材质虽然保证了产品的轻薄性,但这种材质的硬度、薄厚尺度的掌控、拿捏,给机壳的一次冲压成型带来难题。

其次,如何保证蔓草纹可以逼真、完整的印在机身、如何保证冲压后的材料不会断裂、如何解决转轴处的材料堆积……这些问题都摆在联想工程师和OEM厂商面前。在最初的生产阶段,U110产品良率几乎为0,几乎做一台,坏一台。

联想工程师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积极严格,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他们不放过样品一丝一毫的凸起、花纹瑕疵、褶皱等问题,反复的与OEM厂商沟通,攻克技术难题,不断改进技术,摸索成功的经验。

最终,联想工程师终于攻克了U110铝腐蚀技术难题,成就了一款极致轻薄与完美性能相结合的传世之作。

钻石雕刻的LOGO

很多产品用钻石作为装饰,但U110使用钻石当工具,在机身A面,铣出品牌logo,一个重外在,一个重内涵,自然体现产品高贵、典雅的品质感。

折线ID的冲压制造工艺的价值:从良率几乎为0起步

联想IdeaPad符号化的ID设计,为产品带来美观、应用的舒适享受同时,也给产品机模制作带来挑战。这项技术对机壳的冲压技术要求极高,因为折线设计的转轴,容易在转轴处堆积材料,更容易造成机壳的断裂。特别是在最初的生产阶段,U110的产品良率几乎为零的。经过联想产品工程师和OEM厂商的不断努力,最终攻克难关,成功利用冲压技术,生产出具有全新折线ID设计的联想IdeaPad笔记本。

联想笔记本严格的质检系统:

很多不合格产品、哪怕只有一丝一毫,常人肉眼都难发现的瑕疵,也会被联想的质检人员发现,发回厂家重新制作。曾有OEM厂商戏言,联想IdeaPad笔记本的制作过程要求之严,甚至达到了“做军工产品”的标准。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