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三大人性弱点成推进信息化最大障碍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8-06-03 19:45:00转载

不久前,某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启动了声势浩大的“百家万户e体验暨展示活动”,可活动结果却大为出乎人们意料,现场颇为冷清。而在举办展示会之前,该促进中心曾向近千家中小企业CIO、IT主管发出邀请,回应者却寥寥无几。

据了解,企业对信息化的这种冷淡并不是偶然个案,而是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的。

三大人性弱点

为何企业CIO、IT主管对信息化建设会表现出如此冷漠呢?经过走访和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除了某些活动本身的效果外,笔者认为,可从“惰、疑、怕”这三个人性弱点来对症分析和总结。

一是“惰”:图个清闲少找麻烦。

A公司是福建一家著名的中小型饮料企业,年销售额达两亿元。2007年,这家企业才成立信息中心,IT员工也只有小黄一个“光杆司令”,也就是所谓的CIO。小黄说: “公司在一两年内可能上不了OA、CRM,更不用说ERP了。”因为他很想安于现状,“上了OA或ERP,不忙死才怪”。

小黄的这种心态是普遍存在的,目前,不少企业上上下下的IT员工都抱有这种心态。信息化项目不仅是与IT相关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管理流程优化、重组等,甚至还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ERP项目,不仅事情多得很,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生存。小黄说,他接到过许多有关信息化演讲、论坛或推广会的邀请,他要么没去,要么按下不报,因为他觉得企业在现阶段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个清心饭。

厦门某工程机械厂网络信息中心主管李嵘很坦白地说,除非老总下达“硬命令”,他一般不会主动揽活干,也不会提出大动作的信息化建议,否则就是“自找麻烦”。和多数CIO一样,企业信息化能做到“小改小革”就已经很不错了。

二是“疑”: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许多中小企业看来,信息化投入都是从企业微薄利润里挤出来的,必须锱铢必较。一些企业认为,软件商来找他们就是想挣钱,自己掏了腰包就上当了。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曾联系了上百家有信息化需求的企业,筛选后决定向20家业务流程比较吻合某软件的企业赠送该软件。然而过了半个月,这些企业的CIO、IT主管又打来电话说不想要了,大都中途退回去了。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成。即使IT厂商开出免费、试用、三包等优惠条件,企业往往也不动心,更不会“上钩”。

专家指出,当企业投入资金、引进人才后发现信息化不能包治百病,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时,就会对信息化产生怀疑,继而信心减弱,甚至想恢复到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

三是“怕”:项目失败了怎么办。

企业不上信息化等死,上了信息化找死。这在中小企业尤为明显,它们对ERP动辄上百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更是心存恐惧。“一旦数十万元、几百万元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失败或不理想,CIO便难脱干系,‘罪’责难逃,可以想像这其中的压力有多大。”福建晋江一家知名服装公司的年轻CIO黄君说。

事实上,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还不到10%,实施成功率也不到30%,这样的外部环境无疑使中小企业CIO如履薄冰,担心花费了巨资投入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难尽如人意的现状也不足为奇。一些中小企业CIO在面对信息化建设时表现出来的某些人性弱点,甚至成了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应引起企业自身与软件商的共同注意与重视。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