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今年将进全球45纳米“俱乐部”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8-07-01 09:52:00转载

中芯国际正悄悄从海外进口关键设备,欲抢在今年年底试产45纳米芯片,从而进入全球半导体代工业45纳米的“俱乐部”。

消息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29日中芯国际上海12英寸厂采购浸润式光刻机已到位,“这标志着中芯国际在量产45纳米芯片方面有了生产保障。”

天价光刻机悄悄到厂

本报获悉,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台浸润式光刻机,该设备由荷兰ASML生产,后者是全球这一领域的第一大供应商。上述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光刻机属高精密设备,为防止震动,从机场到中芯国际工厂完全是红地毯式全程护送,运输车辆都是匀速行使。否则,这个花了4亿~5亿元人民币买来的设备可能受损。

生产设备是半导体制造业成本核心,一条新12英寸生产线造价约15亿美元,光刻机则是其中最关键、最昂贵的设备。目前,全球浸润式光刻机仅有3家企业能供应,另外两家企业为日本佳能与美国尼康,中国本土企业还无法提供类似产品。此前,中芯国际武汉12英寸厂已经从ASML采购了相关设备,是90纳米的。

年底进入45纳米俱乐部

中芯国际方面昨天未透露设备采购进展,并为运输过程做了保密。由于中芯国际此前已经获得IBM 45纳米半导体技术授权,这意味着,它将从技术层面进入45纳米代工服务的“俱乐部”。

去年底,中芯国际上海12英寸厂成功投产时,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表示,该厂拥有大陆唯一具备45纳米生产能力的生产线,明年年中,有望正式量产。而这台光刻机的到来,则为其正式生产奠定了基础。

此前,中芯国际最大对手台积电已经量产45纳米芯片,虽然需求有限、产能规模较小,但是,由于其为首家量产这一产品的代工企业,从而成为产业发展标志。而另一个对手新加坡特许今年也将正式进入这一领域。

不过,中芯国际的追赶速度已经加快。它打算在其三座工厂涉足45纳米产品。3月份,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张汝京透露,上海、北京、深圳都将涉入45纳米技术,其中深圳2009年第四季有望投产,月产能将达3万片。而上海12英寸工厂的量产时间,则为明年年中。

这一动作或许将为其战略引资谈判增加筹码。此前,一位接近张汝京的内部人士对本报透露,引资谈判已进入最关键阶段,上半年有望完成。而从时间看,上半年即将过去。中芯官方昨天没有回应最新进展。(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