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新武器!微星X1300pro爆炸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2005-11-28 16: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前言

显卡市场两大图形芯片厂商在高端斗得难分难解,经过多次跳票后全新设计的R520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受到了GeForce 7800GTX 512MB的强大压力,在实际对抗中稍逊一筹,但也不失为一款性能一流的产品,全新设计的R520终于加入了DirectX9.0c、Shader Model3.0、HDR等技术支持。ATI在低端市场具有一定优势,无论是在AGP或PCI-E平台的市场中,ATI的9550和X550都有不错的销量,特别是在AGP市场中9550成为了一款最为经典的产品。PCI-E接口显卡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低端的X550的确难当重任,所以ATI从R520简化出了RV515和RV530,RV530是针对中端市场,而RV515是针对低端市场,而X1300正是使用RV515核心。

上代R4XX系列虽然也有着强大的性能,但在技术上落后于nVIDIA的NV4X系列,如今新的RV515完全抛弃了老旧的设计,加入了DirectX9.0c、Shader Model3.0、HDR等技术支持。还加入了Advanced High Dynamic Range Rendering功能及128-Bit Floating Point Precision运算能力,加上全新的Adaptive Anto-Aliasing及全新的High quality Anisotropic Filtering,使得这款低端的芯片异常的强悍。RV515芯片在技术上也向高端的R520看齐,加入了Advanced High Dynamic Range Rendering功能及128-Bit Floating Point Precision运算能力,加上全新的Adaptive Anto-Aliasing及全新的High quality Anisotropic Filtering,画质方面相比上代有明显改进。而且还加入了新一代低端强大的Video Engine引擎,改善了影像输出及协助处理为数码影片作解压,这个引擎称为“Advanced VIVO”。

产品介绍

在RV515发布后,微星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其使用RV515图形核心的X1300PRO,PCHome评测室也在第一时间内收到这款显卡,并在短时间内进行了性能测试。

这款显卡型号为阿修罗X1300PRO-TD256E,使用A卡一惯的红色PCB板,从正面看去,整体设计布局相对要简单,毕竟是低端产品,在成本上要稍稍控制,只要不影响性能和稳定的情况下这样的设计也是合理的,输出方面使用的是最为常用的VGA/DVI/S-VIDEO接口,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背面电路板虽然也是比较简单,但是在主要的位置都集中了一定数量的电子元件。各位不用担心,这款显卡并没有缩水,出于微星合理的设计,不但能保持显卡在高频运行的稳定,合理的对显卡进行简化,这也是一些实力较弱的厂商所没有做到的,成本方面更易控制。

产品介绍

在正面靠左的PCB版上可以看到一个打了叉的垃圾桶标志,这是代表这款产品的PCB板上不含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聚溴联苯等成分,完全符合了欧盟的环保规定。内存方面使用了英飞凌生产的GDDR2显存,16x16M -2.5ns颗粒合共256MB,默认频率为800MHz,还有一定的超频空间。

从背部的标签可以了解到这款显卡的型号,为RX1300PRO-TD256E。

在供电部份和输出部份使用的高品质铝壳电容虽然并不多,但是在微星显卡领域的实力,足以证明这样的设计完全是可以保证显卡的稳定工作的,从中也可以看出ATI新一代的芯片在功耗上得到了改进,这样的设计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产品介绍

拆下风扇后看到显卡的核心,使用TSMC 90nm制程工艺制造,具备4条像素渲染管线和2个顶点着色器,拥有着R520众多新技术。得益于新进的制程工艺,功耗大大降低,而工作频率则上了一个台阶,X1300PRO的默认频率就达到600MHz,加入全新的设计,效能高于同规格产品。

虽然拥有着600MHz的超高频率,但是得益新的工艺制程,在功耗上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这款28db纯铜静音散热器足以应付散热。

测试平台介绍

性能测试:

平台选用了较为普遍的中高端游戏平台,1G双通道DDR400内存+上2.4G的AMD 3000+,系统完全能发挥出X1300PRO的全部性能。由于针对低端产品,并没有加入原本的DOOM3等游戏测试,那些游戏只是作为测试的标准,真正玩的人并不多,而实际的性能还要看在新作中的表现。选用了刚发布的极品飞车9和使命的召唤2两款大作,在显卡的需求方面并不弱于DOOM3和HL2等大作,而且作为备受期待的大作,也好解开玩家们对X1300PRO是否能够流畅运行新作的疑问,测试的游戏均使用2分钟内的帧数图表示,由于图表比较大,可点击放大后看清。

测试成绩(点击放大)

在传统理论性测试中,X1300PRO的水平和X550相比要提高了一个档次,在基准的1024X768分辨率下3DMark03轻松的达到了6000分,看到这种表现小编也不得苦笑,如今的显卡水平发展真快,低端显卡的分数都高于我原来1XXX元的5900XT了-_-!。

NFS9:

使用中等效果三个分辨率下的成绩,在使用800X600时虽然画面并不出众,但是游戏流畅度是一流的。当提高到1024X768分辨率下时仍然十分流畅,开到1280X1024下时就不同了,帧数一直在30帧上下浮动,有时会出现微弱的拖慢现像,但是进行起来仍然觉得很流畅,看来在默认效果下X1300PRO完全能驯服这款新作。

再进一步将效果开到最高,800X600时流畅度还不错,而是除了锯齿明显了点外,车和周边的场景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十分出色,全新的HDR效果也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当使用1024X768或更高的1280X1024分辨率下,游戏速度明显慢了,但还是没有卡,整款游戏的画面效果充分的展现出来。

测试成绩(点击放大)

将效果开到最高,进入高级设计中仍然看到部份选项只开了一半,特别是全屏反锯齿和材质精细度上,这次除垂直同步关闭外,将所有特效开满。整体画面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800X600分辨率锯齿少了很多,画面更为出色,玩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当使用了更高的1024X768和1280X1024分辨率下画面更不用说了,但是游戏已经明显的卡了,从图中可以看出帧数非常不稳定,不过好歹我也进行了测试,在1280X1024分辨率跑了2分钟同一场景,速度不用说了,时不时会卡一下,不过还是能跑完全程,总体来说也不至于非常卡,只是在高速动态模糊和HDR的效果下稍卡了一点,总体表现相当不错。

Call of Duty 2:

这款新的FPS游戏对显卡的要求要大于NFS9,所以只选择了最低效果和默认效果进行测试。在测试中表现也颇为抢眼,800X600分辨率下不用多说了,牺牲了画面的游戏速度自然流畅。1024X768和1280X1024在这样的低画质下表现仍然不稳定,但是这款游戏并不和其它FPS一样需要60帧才能十分流畅,在25~~40帧下这款游戏也比较流畅,在进行测试时表现十分不错。

使用默认效果,只是提高了分辨率进行,800X600分辨率是小编认为是这款显卡玩这游戏的最佳分辨率,画面的效果都不错,而且游戏也比较流畅,虽然波动蛮大,已经足以进行这款游戏。在1024X768和1280X1024分辨率下,游戏变得奇卡无比,在烟尘效果下明显慢半拍,游戏对显卡要求相当高,默认效果使用1024X768分辨率就已经让一款3DMark03 6000分的显卡卡成这样。

总结

总结:

现在的游戏画面不段提高,对显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大,虽然中高端显卡拥有足够力量流畅运行这些游戏。但是对于拥有最多用户的低端用户群来说,现在ATI的低端显卡X550要运行这些还是比较费力,更显得在ATI的低端市场中急需一款产品来补充,而X1300系列则完全符合这个要求。在成本方面X1300更灵活,GDDR1、GDDR2和GDDR3可自由搭配,这系列产品又分为X1300和X1300PRO,规格较低的X1300可搭配GDDR1显存,成本可以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品,当然X1300这个版本性能决对高于现在的X550。而1300PRO则可使用更高频率的GDDR3显存,由于官方显存频率为800MHz所以相对低廉的GDDR2显存完全可以胜任,但是按照ATI一惯的产品划分,或许使用GDDR3显存的X1300XT会提前出现。产品的划分可以看出这3个版本的X1300是针对了nVIDIA GeForce 6600系列的,在性能上当然不弱于对手,而且对PCB、散热、供电方面要求更低,成本方面要比GeForce 6600系列好很多。X1300是否能够延续ATI在低端的霸业,这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拥有不错的性能,更低的成本设计,而且还会加入Crossfire支持,这样就可以使用2块价格低廉的显卡组成双显卡系统。

微星这款X1300PRO将在近期上市,价格为949元。如今的GeForce 6600GT超频版和GeForce 6600GT都降到900左右,而且GeForce 6800XT都已经报出了999元的低价,在性能上都要高于X1300PRO,所以定位于这个价格显得十分尴尬。不过毕竟只是刚刚上市,正如GeForce 6600和X700上市前期一样,报价都十分高,不过随着厂商的出货量提高和不同厂家的价格对战,应该会降入700~~800元之间,这个价格的GeForce 6600标准版和X1300PRO性能相当,有待上市后一段时间市场反应。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