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的免费冲击波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8-08-02 00:30:00转载

如果你刚刚习惯花钱买杀毒软件,很快你这个习惯又会被颠覆。因为,杀毒软件就要免费了。

“对不起,就算我食言了。”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满脸诚恳地说。去年此时,周鸿祎还向外界表示,奇虎360不会进入杀毒领域。但是随着外界环境的急速变化,现在的周鸿祎不但进入了这个领域,而且他还打算用互联网里免费的做法来冲击这个保守的圈子。“杀毒和邮件、搜索、即时通信一样,都属于互联网基本服务的范畴,所以应该对用户免费。”

规则破坏者

一路从互联网打杀过来的周鸿祎向来都是“规则破坏者”。这一次,他还要用一种挑战底线打破规则的姿态来切入这个多年来都波澜不惊的安全软件市场。

中国的消费者级安全软件市场多年来都保持着稳定的格局,主要产品都来自于本土的三大杀毒公司瑞星、江民与金山。它们心照不宣地结成了一个联盟,偶尔会用降价促销或半年免费试用等市场营销手段来抢一抢市场份额,但是它们坚守的底线就是绝对不会推出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在这个相互竞争且有共识的联盟中,三家公司分享着不错的利润,过着安定富足的日子。不过,周鸿祎的到来开始让这个“祥和”的市场出现震荡。

为什么要用免费的方式进入安全领域,周鸿祎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觉得现在木马的威胁已经远远超过了病毒,木马的种类与变形非常多,而且木马本身与流氓软件一样,具备攻击能力,而传统杀毒技术在面对木马时就显得迟钝。“你用传统杀毒软件,可能先被木马干掉了,你没有对付恶意软件、对付流氓软件这种强大的攻防能力,是对付不了木马的。”周鸿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防御、对木马的拦截和捕获是在杀毒整个工作链条里最重要的,而传统的杀毒技术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搞笑的情况。”周鸿祎顿了顿说,“现在360提供的反木马的功能应该是国内目前做得最好的,我们有各种的木马防御和专杀工具,都是免费的;而杀毒软件在安全链条中的重要性正日益下降,但这个承担着逐渐弱化环节职责的杀毒软件反而是收费的。所以这种模式有问题。”

最初,周鸿祎和奇虎360通过游说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互联网免费理念,他们不停地向一些杀毒公司灌输:外界环境变了,在互联网世界里,网络安全服务是每个人都必须的,大家应该尽量在这个基础服务上(包括杀木马、杀病毒)实现免费,这是互联网冲击的结果,是大势所趋。

在呼吁与游说之后,周鸿祎说自己看到了中国杀毒软件行业里出现了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大家都纷纷推出免费版,最长的免费半年;二是杀毒公司纷纷降价,由原来每年几百元降到了现在几十元。“但是我觉得做得还不彻底,杀毒只是安全当中的一个链条,我觉得应该干脆和反木马、和360一起彻底免费了。”当然,要说服杀毒公司彻底免费现在仍是不现实的,所以周鸿祎自己动手,在7月17日正式宣布要推出一款360自有品牌的免费杀毒软件,要彻底打破中国安全软件领域里的游戏规则。

模式再造

当然,以破坏者身份切入某一个利益集团,通常都会遇到反抗的阻力,周鸿祎和他的奇虎360也不例外。他们首先遭遇的是那些传统的杀毒公司对其杀毒技术的怀疑。

在周鸿祎宣布提供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后,中国的三大传统杀毒公司都在第一时间表态,瑞星副总裁毛一丁说需要先看看他们的产品;金山公司助理总裁、软件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欣说希望观察一下奇虎如何探索杀毒的商业模式;而江民公司的董事长则奉劝周鸿祎要慎重投资。

“杀毒市场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很难做好,并且还需要巨额资金持续投入。没有上亿元的投入很难吃饱喝足,所以希望周鸿祎能够慎重进入该市场。”王江民的话基本上也代表了传统杀毒阵营里对奇虎360的技术能力的怀疑,而对免费这种形式,王江民简短地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针对传统杀毒公司阵营的质疑,周鸿祎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不认为一家公司的开发能力能够强大到做好所有的软件,所以奇虎360一直想要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会用灵活的方式来贯穿一个安全领域里的链条。我们可以和其他公司合作,可以投资其他技术公司,也可以购买技术,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把涉及到安全类的产品集合在360平台上,并通过平台推荐给用户。”

这实际上是“平台作为一种服务(PaaS)”的理念,能够做成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传统软件公司。这里的区别在于,互联网公司通过互联网已经向大数量级的用户提供了某种服务,而现在只不过是在服务的功能中添加了一些模块而已。其核心还是在于互联网公司后台的分布式架构与计算能力要比传统软件公司的架构领先,并且在线服务用户的经验也较丰富。

在杀毒技术上,奇虎360购买的是东欧知名杀毒厂商BitDefender标准版Antivirus的引擎技术,在引进引擎基础上,再结合自主研发,做本地化工作。这种做法被瑞星讥讽为“半吊子”。

瑞星公司在其卡卡狮子的博客上如此评价奇虎360的免费杀毒:“赛门铁克也好,其他杀毒厂商也好,他们的主要盈利,还是来自用户的付费,而不是所谓的网络广告,或者什么空想出来的盈利模式。而360杀毒的运作思路,则连这些二流厂商都不如。它OEM BD的版本,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的研发力量,误杀、误报、本地化的木马查杀,这些都无法介入,产品质量完全受制于人。更可怕的是,如果一款杀毒软件在国外从来没有免费过,而只单单在中国投放免费版杀毒软件,那么,这意味着什么?没错,倾销!倾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除非把中国所有的杀毒软件都挤垮,它才能在之后获取超额利润,否则,带来的只是口碑损失和利润的下降。”

面对传统阵营这样的反击,周鸿祎与他的奇虎360只能寄希望于用户与自己提供的服务。在这段证明自己是否判断准趋势的时间内,周鸿祎并不去重点考虑如何再造商业模式的问题,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在两年的时间内,如何通过自己的平台能笼络住更多的忠诚用户。

免费是信仰而非手段

这是一个动荡的变革时代。对软件业来说,尤为如此。

就在两三年之前,你很难想像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会在未来成为失败者。但是,随着基于互联网的免费办公软件逐渐普及,微软在办公软件业定下的规则正在被一点点改写。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免费办公软件套装,无论是Sun公司OpenOffice.org等传统桌面软件,还是谷歌Docs等完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都以免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按照这样的趋势,微软收费的Office软件也会随着时间被慢慢地抛弃。

同时,那些专业的软件公司在互联网免费大潮的席卷下,也正在向互联网做着妥协。如Adobe公司今年将自己利润最丰厚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放到了网上,推出了免费网络版本Photoshop Express。Adobe 公司认为,新一代的消费者通常喜欢在网络上编辑、储存和共享图片,而且这些服务必须都是免费的。

随着所谓的“服务型软件”或者“云计算”趋势的出现,许多软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使用。最早的是大家熟悉的电子邮件软件,而现在各种创建和管理内容的应用型服务甚至整个操作系统也都正在加入这个免费的阵营中。许多事情也许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阻止这股浪潮或是打败它们,那就只能加入它们。

在中国,基于互联网的免费软件除了我们熟知的如QQ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之外,网络游戏亦是如此。那些提供互联网软件服务的公司一般都被称为互联网公司,他们提供了一种按需付费的方式或转移买单者的方式来盈利,也就是说在软件基本功能之外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或让广告主为免费产品带来的流量买单。

毫无疑问,互联网正在掀起软件免费的新浪潮,那些在浪头上灵活翻转的冲浪者中的一部分已经找到了驾驭浪潮的诀窍,并获得了万众瞩目的关注和可观的回报,如谷歌、Flickr、腾讯等公司。它们摸索出的成功经验或打造出的新商业模式正在向其他软件领域蔓延。如今,这种免费的浪潮已经开始冲击保守的安全软件领域。

在周鸿祎看来,在互联网上进行免费的产品服务,是一种思想与信仰,而不是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当成手段,是没法做好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要以免费为基础来规划你的商业模式,才能变成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周鸿祎说自己是互联网的原教旨主义者。

互联网上为什么可以免费?因为增加用户的边际成本为零,在传统中获得一个客户或用户,是需要成本的,也就是说,传统方式需要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双重投入才能维持公司的生存与增长,而在互联网上,固定成本是技术的投入比如存储与带宽,而获得客户的边际成本为零。所以,互联网的一切都与规模有关,你得想尽千方百计吸引到最多用户,以集约资源将成本分摊在日趋庞大的用户群之上,与此同时,你的技术也将变得越来越完善。腾讯与谷歌的例子都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实际上,这就是周鸿祎正在互联网上做的事情,把那套互联网上免费的成功经验带入到保守的安全领域。

“我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周鸿祎说,“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干起来,却很难。”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