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ERP市场的“微软式”生意经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8-09-04 16:30:00转载

“微软ERP定位的是中大型企业,所以我们在管理软件领域的竞争主要是针对一些国外的厂商,而并非国内厂商。”8月19日,微软(中国)公司MBS(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s)大中华区总经理孙志伟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表示。

在低调收购了众多具有特色的管理软件公司后,微软整合推出了统一的管理软件平台Microsoft Dynamics,提供基于Microsoft Dynamics平台之上的ERP和CRM产品。作为微软提供商务解决方案的部门,微软MBS一直是埋头做事,小声说话,闷声发财。自3年前提前扭亏为盈后,微软MBS增长非常迅猛。2007年,微软在印度已超越甲骨文,成为第二大ERP厂商;在中国区的销售增长更是达到了416%,远远领先于整体市场增速。

产品路径与众不同

“微软ERP产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应用平台和应用软件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孙志伟坦承,“这与很多ERP厂商不同,它们往往只包括应用部分,甚至只是根据国家规定的财务规范、标准做出来的产品。

在孙志伟看来,ERP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最早是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第二个阶段是完全根据国际上的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拷贝;第三个阶段则是基于成功企业应用经验进行拷贝,再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开发,将两者融合在同一平台系统上。“微软认为这是ERP发展的趋势所在。” 孙志伟说。

事实上,我也观察到,SAP、甲骨文、用友等ERP厂商也是遵循这一规律,越来越趋向于将平台和应用结合在一起。譬如用友既向业界提供U6/U8/U9等产品模块,又将UAP平台提供给客户,做一些个性化开发。不过,微软ERP与SAP、甲骨文、用友等的产品路径有所不同:后者先开始做产品,然后再往平台上迁移;而微软管理软件的整个设计就是平台和产品同时做。

据我了解,微软在推出Microsoft Dynamics 1.0时,同时推出了第一个版本的CRM;2004年微软正式公布了布ERP产品线路图;到2008年第二个季度,Microsoft Dynamics 1.0已经演变到了Microsoft Dynamics 5.0,而微软正式公布并已推出包括GreatPlains、Navision、Axapta、Solomon在内的4套ERP组件。截止到2007年底,仅Microsoft Dynamics Axapta产品就能支持40种语言,在36国家推广应用。

营销手段独辟蹊径

在ERP领域,低端的标准ERP产品往往采用分销售模式,譬如用友U6;中端产品采用分销直销并存模式,譬如用友U8、金蝶K3;高端产品采用直销模式,譬如SAP的产品、用友NC等。但微软ERP的营销模式有别于渠道分销制,也有别于单纯的直销模式。

微软的业务模式是一种间接的、通过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通俗地讲,微软向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通用的Microsoft Dynamics平台,以及基于Microsoft Dynamics平台的产品模块,再由合作伙伴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增值性的开发,最后提供给行业企业。

“也就是说,涉及到平台的开发,全部由伙伴去做。” 孙志伟解释,“因此,我们非常在乎合作伙伴的质量。”据记者了解,微软MBS的合作伙伴数量并不庞大,但整体素质很高。它们大都是各个行业数一数二的ISV。譬如,机械制造行业的上海宝信软件,电信行业的亿阳信通等等。

“微软不太愿意集中在某一行业发展太多的合作伙伴。”孙志伟表示,“在一个行业有一家没有做好,就等于整个行业失败了,因为整个行业圈子内会传。”

因此,微软MBS选择合作伙伴有三看:一看合作伙伴的行业咨询能力和技术实施能力;二看合作伙伴的财务能力是否稳健,“因为大一点的ERP项目,有一定的实施周期。”三看合作伙伴是否愿意在微软的平台上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

当然,微软对MBS部门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据微软全球高层透露,随着Microsoft Dynamics在微软总体业务中的比重的增加,到2011年,微软对MBS的投资将达到100亿美元,这其中就涵盖对合作伙伴的投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