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卡插槽至今仍然保留在笔记本上而且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它几乎是笔记本电脑扩展硬件板卡的唯一途径,因此它的地位格外重要,PC卡插槽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笔记本共同特性之一了。所以有必要给大家介绍有关PCMCIA的知识,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PC卡发展概述以及分类
提起PCMICA(早前称为PCMICA卡,现在这个称谓都简化了),想必用过笔记本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笔记本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一直伴随在笔记本的身边,随着笔记本技术的不断改进,可能有一些扩展接口已经推出了历史舞台,而PC卡插槽至今仍然保留在笔记本上而且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它几乎是笔记本电脑扩展硬件板卡的唯一途径,因此它的地位格外重要,PC卡插槽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笔记本共同特性之一了。所以有必要给大家介绍有关PCMCIA的知识,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PC卡的历史
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是一个于1989年设立的国际标准主体和贸易组织,设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整合集成电路板卡的统一标准和改善在小体积,低功耗为特点的移动电脑中的部件互换性。后来随着便携式电脑用户需求的改变,PC卡的标准也相应的作出调整。并且在1991年,PCMCIA对I/O界面做出了和当时内存卡相同的68pin接头定义。与此同时SSS(Socket Services Specification,接口规范定义)和CSS(Card Services Specifcation,插卡规范定义)都意识到增加对PCMICA的新定义的补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需要通用软件在这方面的兼容性支持。在1993年,PCMCIA2.1诞生,PC卡终于支持了“Card and Socket Services ”这是PC卡和插槽控制芯片之间的有效通迅方式,插槽可以识别插入的卡片并且给予正确的工作条件,这时有大量的PC卡接口Modem和网卡诞生,为当时还很少内建网卡Modem的笔记本电脑提供有益的扩充。其后PC卡标准还有不断的更新,直到2001年4月的PC card Standard8.0!
随着近年的发展,在逐渐紧迫的对高速应用中例如Mpeg多媒体、百兆高速以太网发展的需求中PCMICA新定义了诸如CardBus、Zoomed Video的规格。当然PCMCIA并不裹足于这些速度方面的改进,同时在设备兼容性、专门针对移动处理的3.3V操作电源等的低功耗特性发面也作出长足的改进。
(PC卡大家族)
PC卡插槽一直是笔记本电脑上的标准配置之一,无论什么笔记本,都少不了这个东西。尤其是早期的笔记本,集成度没有这么高,MODEM和网卡这些都依靠PC卡进行扩展,尽管今天笔记本电脑的接口已经非常丰富,但是PC卡槽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标配部件。这样,就带来了PC卡的话题,到底PC卡是什么样的呢?
PC卡的分类
PC卡的大小其实都与一张信用卡的大小(长85.6mm×宽54.0mm)一致,同样使用68针的连接器。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厚度,薄的卡可以用在厚的插槽上,反过来就不行。每一种卡的型号都对应着一定的应用领域。
TYPE I卡,厚度为3.3mm,多数用在早期的存储卡方面,例如RAM/SRAM卡,Flash卡,OTP卡等;
(早期的TYPE I卡)
TYPE II卡,厚度为5.0mm,主要用在I/O设备方面,例如LAN以太网卡/Modem和一些大容量的外接存储设备,现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
(现在普遍使用的TYPE II卡)
TYPE III卡,厚度为10.8mm,这种卡型产品最多的是小型的PC卡硬盘,也就是在这个10.8mm厚的空间里头集成了温式硬盘和相应的ATA控制器,这种卡现在生产的厂商较少,而且成本比较高,所以基本上在市场上已经很难看到了。而对于TYPE III的卡来说可能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由于它“体型“的制约,所以只能插到双插槽的PC卡插槽里,而对于那些超薄机或者只有1个PC卡插槽的机器就无能为力了。
(Xircom公司的TYPE III网卡)
此外,Toshiba也曾经推出过厚度为14.5mm的TYPE IV型规格,因此部分Toshiba机型也有3个TYPE II插槽的机型,但由于没有被广大厂商所认可,一直没有普及,现在都已经停产了……
除此之外还有卡的扩展部分,就是一些无线Modem卡/Wireless Lan卡把相应的天线部分做在超出卡体85.4mm长度的部分上.用来消除卡壳屏蔽对无线电接受的影响。
(露出一节黑色的天线,消除机壳的屏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