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仅靠政策支持难以壮大TD产业

互联网 | 编辑: 李汝欣 2008-09-26 00:30:00转载

经历了奥运的大考、工信部网站发布资费套餐标准,近期又有二期网络招标的即将启动,但中移动在发展TD上还是差强人意.根据中移动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 前TD用户共17.5万,其中测试用户10.4万,自购机用户为7.1万,用户发展难称理想.与此相对应的是,众多投行纷纷唱衰中移动,下调其目标价.奥运会结束后,TD二期网络招标也即将拉开帷幕,揭开TD“主角”花落谁家悬念的日子已进入倒计时.为了在“主角”的选择中尽量体现自己的利益,多方力量将在这最后时刻纷纷发力.

而对于未来的“主角”而言,是否心甘情愿都得接受.据《新京报》报道,中移动总部已向TD试商用十城市的移动公司发出“死命令”,务必在9月20日残奥会结束前确保发展26万TD用户.与以往所不同的是,此次中移动下达死命令是仓促中被动“救场”,还是主动请缨、有备而来仍不得而知.

既有李毅中部长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又有上级部委“帮忙”公布资费标准,管理层推动TD的决心不言而喻.但政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TD要想腰杆挺起来,光有政策的庇护是行不通的.

其一,运营主体的缺失.拉动TD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在于明确运营主体,在此之前,作为产业绝对主角的运营商的迟迟不能确定已对TD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凯明倒下了就是前车之鉴.如果没有主角的振臂一呼,产业上下游的力量怎能拢在一起?

与此相对应的是,CDMA易主已经激发了整个产业链的热情,设备及终端市场重新焕发活力,众多投行也“不约而同”表示看好,这其中自然是和中电信对运营CDMA抱有坚定的信心是分不开的.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曾表示,“希望未来两至三年移动用户基础有明显改善,用户数超过1亿户,市场占有率达15%,APRU值稳中有升,增值服务占比达到35%”.

其二,终端瓶颈.如同CDMA一样,TD在终端上的问题仍不可逾越,就连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承认,由于手机方面的问题,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比其他国际标准“落后几年”.

当前外资厂家中只有三星和LG比较积极参与TD的生产,诺基亚、索爱等跨国巨头都是按兵不动,而市场上高度同质化的国产手机,毕竟无法让消费者产生更换TD手机的热情.

其三,未能激发产业链热情.中国移动目前的尴尬之处还在于它没能深度介入到TD网络建设和优化中来,目前虽然由中国移动主导TD建网,但是实质上这中间的技术话语权还掌握在设备厂商手中.而中国移动与设备厂商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

其四,失败的品牌宣传.面对还不成熟的TD网络,在2G时代尝到甜头的中国移动也还未迈出细分品牌的步伐,甚至连TD网络统一的品牌“先锋卡”也叫得并不响亮,在电视、报纸和街头的广告中,用户更多见到的还是全球通用的七个英文字母:TD-SCDMA.

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中国移动要想让TD手机真正的走向市场,飞入寻常百姓家,光靠一味的降价绝不可能达到目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建设一个好的品牌才是关键出路.

其五,试商用效果未达到预期.从前期试商用看来,消费者对TD尚不买账,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的缺点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TD如何在中国移动的带领下,尽快让潜在用户认知TD、认可TD,进而在3G发牌照前抢得市场先机,缩短与另外两大标准的差距,不会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一边是企业维护既得利益和归避市场风险的合理诉求,一边是整个TD所涉及的民族产业的利益取向,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靠国家意志下强力政策的推动与斡旋.所以,尽管政策对TD的支持已经毫无悬念,但要言成功,中移动还须下相当大的苦功.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