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威客”为副业 京沪青年如此奋斗

互联网 | 编辑: 张惠俊 2008-10-07 00:30:00转载

每当工作日的清晨,上班族们匆匆整理好衣装,提着公文包冲出家门,挤上公交、地铁的时候,北京市天通苑一个幽静的小区里,23岁的王文却还在呼呼大睡。他是一个“威客”。

“威客”源自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是指凭借自己的智慧、知识和专业特长在互联网上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并获得报酬的人。每当个人或者企业有需求,只需在“威客”网站发布任务项目并公布期限和赏金,在网站上等活儿干的“威客”们就会通过竞标接下任务。“威客”的任务小到宠物取名、广告设计,大到市场调查、程序开发等,应有尽有。王文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中心,对千名公众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8%的人表示会考虑兼职或者专职做“威客”。

31.4%公众认同“威客”是一种新的赚钱模式

“我现在月入3000~5000元,很多大学毕业的朋友都很羡慕。”在高中期间学习美术的王文,有着较好的计算机基础,2006年底,通过好友介绍,他开始在一个“威客”网站上拉活儿做设计,成为了一名专职“威客”。他一个月通常会接十几个活儿,主要以商标设计、企业VI(视觉设计)、画册、网站设计为主,每个项目200~5000元不等,要是参与企业的大型设计,收入会更多。

“当然前提是你比较有能力,有能力的‘威客’会让企业找上门来。”王文说,“威客”不是谁都能做的,像在设计领域,就必须拥有较高的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和艺术设计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威客”是年轻人的天下。

调查中,15.4%的公众也认为“威客”只适合年轻人。

“威客中国”客户服务项目负责人张雪说,“威客”的年龄一般在18~35岁之间,主要群体为在校大学生和在职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为兼职,少部分能力强、中标率比较高的人以此为生。目前“威客”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据了解,“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新浪爱问”等,是目前国内较为知名的“威客”网站,主要通过提问和回答两个步骤来实现。当一名注册用户提出问题后,众多“威客”会为其解答,提问者从中选取一个作为最佳答案。被评为最佳答案提供者的“威客”可得到网站奖励的积分和悬赏的积分。由于这类网站提供的威客服务涉及面广,难以做到对专业领域的深入挖掘,一些专业的“威客”网站应运而生,这些网站不再局限于“十万个为什么”式的竞答,内容涉及平面设计、方案策划、程序开发等更为专业的领域,激励机制也采用现金悬赏竞标方式。

在此次调查中,31.4%的人认同“威客”是一种新的赚钱模式,体现互联网知识价值化时代和“我的智慧能赚钱”时代到来。

尽管如此,“威客”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涉及内容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悬赏金额不高,被一些人称为“小打小闹”。调查显示,6.8%的人认为只有小企业会去选择“威客”的成果。

“威客中国”的CEO周余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选择当“威客”,虽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利,但人人都可以参与。参与可以获得乐趣,还可以通过竞标学习新的知识,通过与对手的竞争提高自己的技能。虽然目前投标的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但是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型企业更需要集体智慧产生的创意成果。

每个人都应该是“威客”?

作为专职“威客”,王文不需要像上班族那样“朝九晚五”,“我一般早上10点起床,晚上12点前睡觉,但是有时活儿比较多,我可能早上6点就起床了,偶尔也会通宵工作。”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得好会有可观的收入,生活很惬意。这也是他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当一个专职“威客”的原因。

调查中,公众对“威客”产生的原因给出的排序是:“威客”是一种自由的赚钱模式,不受约束(22.8%);互联网的发展和参与性的体现(22.2%);是社会高速发展下社会不断分工的结果(17.7%);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的一种项目外包行为(16.9%);就业压力下的另一种选择(11.6%);门槛低,没有技术难度(3.6%)。

周余认为,“威客”行业的兴起,正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一样,是对传统行业的补充和完善。“以前要做一件创意产品,企业需要到处去找人、找公司,而现在只需在‘威客’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威客’们参与,供悬赏者挑选”。

调查显示,17.8%的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威客”,而现在很多人做着流水线的工作,缺乏创意、专业不精。也有3.6%的公众认为,“威客”产生的原因是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需要“威客”为他们出点子。

对此,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信息技术与决策科学》主编石勇认为,“威客”的发展并不是人们缺乏创意的表现,而是人们追求知识的结果。他认为,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具有创意才能的人以“威客”的形式为人们解决力所不及或者无力所及的问题,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他认同“每个人都应该是‘威客’”的观点,因为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学习、追求创新。

“威客”行业的管理还存在技术瓶颈

据了解,目前国内共有各种类型的威客网站40多家,“威客”已经超过60万人,并且还在以每月30%的速度递增。然而,“威客”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智力成果被盗用或模仿。

王文举例说,比如有企业通过“威客”网站悬赏发放设计任务。当他们在应征任务中发现自己满意的作品时,便找人或者自己注册一个用户名,参与任务的竞标,并发表一个与他中意作品相类似的作品,然后自己和自己成交。这样只需支付“威客”网站20%的费用,就占有了他人的创作成果。

还有一些客户因为时间紧张、没有合适的作品或者不想发奖金而迟迟不选标,使得设计师的精力和成果被白白浪费。也有部分“威客”的作品有剽窃之嫌,“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我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王文希望国家以法律手段来维护“威客”的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为了保护“威客”的权益,37.1%的公众呼吁供求双方信守承诺,要有诚信意识;34.7%的人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网上支付体系;24.3%的人希望国家立法保护“威客”的知识产权。

“在对有抄袭和侵权的作品进行有效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目前只有靠大家恪守诚信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石勇认为,虽然有一些针对违反规则的投标者或竞标者的处理办法,比如以公开方式来保护,让大家共同监督恶意招标行为,但终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另外,也有一些“威客”网站的悬赏金额与市场价格相差太远,使得很多参与者不愿意好好做,悬赏者得不到满意的作品,逐渐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此外,“威客”如作为一种新的谋生手段,目前无论是相关法律还是社会管理,都处在真空地带,亟待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周余说,目前“威客”基本上是设计、起名等方面的项目。这些项目金额不大,使得“威客”网站的利润空间也不大,所以需要行业的拓展。他认为“威客”模式完全可以引入策划、咨询、市场调查等更为广阔的行业。

在此次调查中,89.4%的公众表示看好“威客”的发展,也有10.6%的人“不看好”。还有27.3%的公众认为“威客”应该成为一种新的职业。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