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世界十大研究和分析咨询公司之一的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ESG)集团在京宣布正式启动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运营。在此之前,从竞争对手层面分析,无论是IDC还是Gartner,都已把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从外界环境分析,新的一轮金融风暴正在兴起,众多IT公司纷纷降低成本以求自保,ESG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候启动其中国业务呢?对此,ESG集团的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Steve Duplessive给出了答案。
谈到进入中国的原因,Steve Duplessive谈到:“中国已经是一个成长快速的、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我们必须把中国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许多厂商在研发新产品时开始需要考虑中国市场用户的需求,而不只是把欧美的产品拿到中国来卖。”ESG所服务的厂商客户包括了IBM、HP、HDS、EMC、Symantec、VMWare、Netapp、Dell、Microsoft等80%与存储相关的厂商,而中国正成为这些厂商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因此,进入中国确实已成了ESG的必然选择。近年来,ESG一直着力于括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并且他们在去年进入了欧洲市场。
进入到中国市场后,是否意味着GDS将与IDC、Gartner等对手进行一番竞争呢?Steve Duplessive对此的反应极为平淡:“我们和IDC、Gartner等公司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IDC、Gartner等公司从已过去的时间里提取数据,重点分析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等数字,而我们不仅关注产品,我们还会从业务层面进行分析,分析出市场上可能存在的空白点,然后反馈给我们的用户。概括成一句话,我们的研究方向坚持‘向前看’。”
Steve Duplessive的这番话确实是有根据的,我们熟悉的“法规遵从”、“i-SCSI”等名词全是ESG首创的,并且Steve Duplessive曾经精准的预言了存储技术将从DAS发展到NAS,再从NAS发展到SAN。要知道当年Steve Duplessive坚持这些观点时,整个产业界是没有人认同他的,但事后技术的发展证明了Steve Duplessive的先见之明。
ESG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ve Duplessie
而谈起眼前的金融危机,Steve Duplessive更是认为:“这实际上给了ESG一个机会。”ESG的业务,首先要从数据采集开始,这些数据会提交给了解最终用户的分析师,再交给有投资经验的分析师进行投资最大化等方面的分析。因此,ESG的分析涵盖了市场能否接纳某些产品,市场是否因某些需求没有满足而存在着空白点,什么产品会更快地被用户接受等一个完整的战略周期。
在北美市场上,许多厂商花了很多钱,推出了他们的产品之后,这些新品没过多长时间就从市场上消失了,许多公司甚至因为某一个产品的消失而导致了自身的消失。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分析环节没有做好。眼前的金融风暴正在让企业变得越来越谨慎,这实际上给ESG提供了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帮助全球供应商更好的进行产品规划,使其产品能够更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ESG还将对中国本土存储厂商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帮助本土厂商“走出去”,保持在全球存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市场策划和执行,帮助中国厂商优化海外业务开发投资回报;帮助中国自有品牌的生产厂商用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作为参照点制定长期技术战略和产品路线图。
Steve Duplessie谈到:“中国本土企业的财力、客户关系、生产制造经验以及对最终用户需求的理解都已经说明,中国企业能够实现转型,不在做单纯的销售渠道,而是发展自主的品牌。而ESG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战略咨询顾问的角色。”
对于中国的最终用户来说,ESG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协助其做出更明智的采购决策——根据中国本土市场和IT环境的特点,带来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分析、研究和战略咨询服务,以及各种技术教育课程,帮助集成商和最终用户掌悉全球技术和产品发展方向,在采购决策中降低风险,优化长期投入性价比。
谈起中外存储用户的差异,Steve Duplessie强调:“欧美的用户比较成熟,本身就懂技术,所以在产业链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中国不一样,中国用户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还比较被动。”
ESG-Sino中国的总经理Kim Wang王丛
ESG来了,它带来的将不仅竞争共存的蓝海市场理念,还将为数据相关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形成各方受益的产业链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