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走过了2005,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一下12月31日那天的那场小雪,就这么过去了,隐隐约约还有点留恋,但是心里明白,过去的总要过去,就把那份惆怅彻底的留给逝去的2005吧!
开国元勋,爱氏三杰
经过前面一整页“痛苦”的技术详解,想必大家对BBE音效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了吧?下面我们还是继续来看iAUDIO的产品吧!虽然iAUDIO在韩国国内已经非常成功,但是,中国市场对他来说还是一块陌生的处女地,不管是出于市场策略的保守还是出于稳扎稳打的精品战术,iAUDIO初入中国时仅带来了三款产品,分别是U2、G3和I5。大家且不要笑话当时iAUDIO没有魄力,不敢大刀阔斧,回首已经过去的2005,我们不得不佩服作为iAUDIO国内代理三奇承信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而正是这三款产品为iAUDIO定下了稳固的江山,堪称iAUDIO的开国元勋。
时值05年初,国内mp3市场炒得最热的概念是什么,大家可还记得?对,没错,当时正是“真彩和伪彩”概念之争达到顶峰的时候,国内的厂商们都在挖空心思的不断地在mp3屏幕上做文章,这也给iAUDIO的三款产品造成了很大的压力,U2、G3和I5这三款产品均为所谓的“黑白屏”产品,即便是I5这样的号称业内第一款拥有千色背光的宽液晶屏mp3产品也在众多OLED、STN屏幕产品面前有些黯然失色,这种情况下,iAUDIO的生存之路在哪里?
当然还是BBE音效,但是推广这样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是一个痛苦的过程。iAUDIO抓住了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特点,毕竟屏幕的优化对mp3产品来说只是外延性的附加功能,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购买mp3产品在于“听”而不是在于“看”,BBE音效的推广虽然经历了痛苦的历程,但是还是堪称成功。
iAUDIO 5
iAUDIO 5做为当时iAUDIO主打的产品之一,除了BBE音效之外,精致大方的工业设计也确立了其中高端的市场定位,这为以后iAUDIO产品跻身高端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外观集成了前一代iAudio 4的特点,长方外形,两边控制,多色背光。 iAUDIO 5三围为76.8×35.0×18.0mm,重28g。塑料机身,在前面板上改变了前一代金属喷漆的特色,为透明的保护层加塑料机体着色层。后面为喷漆塑料材质,没有掉色之忧。很厚的透明材质,既有装饰效果又有保护作用。
iAUDIO 5把背光颜色数量提高到了1000色,USB 2.0接口,支持MP3, MP2, WMA, ASF, WAV,OGG多种编码音频格式,iAUDIO 5在音效系统上的表现秉承了COWON的一贯原则,功力深厚, BBE,Mach3Bass,MP Enhance,3D Surround等高级音效设置。
iAUDIO U2
相比iAUDIO 5,iAUDIO U2在当时更加符合当时国内消费者对mp3产品的审美观点(那时候mp3产品大多数还都是长方体),五维操纵杆的使用在当时是十分前卫的一种的设计风格,这也和iAUDIO是纯粹的韩系产品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mp3行业中,潮流一般都被韩系产品引领。
iAUDIO U2系列采用超紧凑的设计和颜色新颖的外壳,配备四行超宽液晶显示屏,内置可充电锂电池,充电2小时可支持连续播放近20小时。它支持USB2.0高速下载、支持高清晰声音录制,可收听和录制调频广播节目,并完全支持移动式磁盘;
iAUDIO G3
作为三款产品中价格最低的iAUDIO G3除了精美的外观、BBE音效这两项iAUDIO常规杀手锏以外,一节AAA电池能支持50小时的播放时间在当时的市场中可谓翘楚。三款产品三个杀手锏,而BBE音效贯穿其中,现在我们终于明白iAUDIO的精品策略绝对不是随随便便拿了三款韩国货就敢杀进中国市场的冒失举动了吧?
iAUDIO G3在保持优秀音质的基础上,它的功能更为丰富:方便的导航功能和动态播放列表、高清晰声音录制、 收录 FM 调频广播,此外还有音乐闹铃、FM闹铃和FM定时录制等功能,当然也可以作为USB 2.0移动磁盘使用;
无论是iAUDIO的三大开国元勋也好,还是三块探路石也好,U2、G3和I5这三个古玲精怪的小家伙在上市不久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种成就不仅仅体现在销量上,更重要的是,它们把BBE音效展示给了中国的mp3玩家们,并且任其在消费者中口口相传、生根发芽,这为iAUDIO今后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铺平了道路,所以我们说,U2、G3和I5成长的道路上功不可没,而且至今,它们仍是市场上的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