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在国内正逐渐升温,它不仅可以为社保机构、银行提供安全保障,防止财富丢失,更能帮助企业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为企业积累无形的财富。
作者:冯磊
特工将手指在触摸屏上轻轻一按,或者对准摄像头看一眼,机密房间那扇又厚又重的防盗门便自动打开。这样的场景很早就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即便到现在,这样的场景描述也会带有一些科幻的色彩。
在现实生活中,生物识别,特别是指纹识别技术被越来越普遍地使用,应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电影中所描述的机密部门的门禁系统,而是扩展到公司考勤、机场安检、银行自动取款等众多公众场合。如今,生物识别技术的种类也变得更多,除了指纹识别外,虹膜识别、面相识别、视网膜识别、掌形识别、声音识别等技术也在逐渐兴起。
在多数情况下,生物识别技术为使用它的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生物识别技术并不像影片中那样完美,它们本身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指纹识别 偶尔翻脸不认人
前不久,在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工作的王先生讲述了他的经历。王先生在海龙大厦的技术部门工作,大厦在很早就采用了指纹识别考勤系统。从那时起,王先生每天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按手印儿"。这样确实使公司的日常考勤工作方便了许多,王先生说:"以前也有考勤系统,……但有时候我会忘了带卡上班,走到半路才想起来没带卡。不回去取吧,今天就没有考勤记录,回去取吧,再赶到单位也迟到了。"王先生一脸的无奈。
"用了指纹识别考勤之后,的确不再会出现原来那样的情况,但实话跟你说,我去年还是有半年没有考勤!" "您不会是忘了带指纹吧?"记者充满疑问。"差不多,"王先生看到记者一脸的狐疑,故意卖了个关子。"我把手指割伤了,半年才完全恢复,呵呵。"王先生笑了笑说。原来是指纹发生了变化,系统识别不出来。难怪王先生有半年的时间都"没上班"。
与指纹识别系统相比,面相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已经完成的一套面部识别系统,它就设置在实验室的门口。装置上有一面小镜子,镜子的中央有一个小摄像孔。当用户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的时候,摄像孔恰巧也已经对准用户,进行面部特征扫描。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实验室的博士生孙哲南站在装置前,面向着摄像头。过了一秒钟左右,系统念出了他的名字。当记者如法炮制的时候,由于记者没有在实验室注册,系统发出了"对不起"的语音,阻止记者进入。
识别技术 减少社会财富丢失
生物识别技术并不是完美的,但从整体来说,它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好处。对于企业,更高级别的安全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积累,有效的员工管理;对于个人,高级别的安全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而且,这样一个在发展阶段的技术受到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关注和积极尝试使用,也说明生物识别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
养老金被冒领,是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一些老人的养老金都由其子女或亲友代领。老人过世后,代领人仍然非法领取养老金,以死者的名义获取利益。由于社保发放机构人力不足,很难经常对所有的社保所有者进行走访调查,无法及时阻止社保基金大量流失。据称,全球每年因社保金被冒领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十亿美元,而且这可能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同样,信用卡诈骗者每年从受害人腰包里攫取的财富也在这样的数量级。
指纹识别可以很好的降低这些现象的发生。享受社会保障的老人、银行帐号拥有人需要通过指纹识别系统的活体指纹认证领取社保金或进行银行交易。这样,老人过世后,就没有人可以领取老人的社保金,不法分子也不再能通过窃取别人的银行帐号和密码而获利。而且,对于社保机构来说,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原本调查员完成的工作,现在由指纹识别机就可以完成。
这样算算,社保机构和银行可以因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而积攒下很大一笔原本会损失掉的财富。而这样丰厚的回报又使大企业有愿望尝试更新更完善的生物识别技术。社保机构、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在生物识别领域投入的成本,有力地推动生物识别技术的前进,他们给生物识别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孙哲南认为,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之后,社保冒领和信用卡诈骗造成的损失将会降低近90%。生物识别把这些曾经隐藏在不法手段背后的财富识别出来,还给企业。
识别技术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生物识别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对内部员工的管理上。就像诸如海龙大厦一类的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指纹考勤系统的作用也许更多的是使人力资源管理更方便。有很多企业发生过一个员工代替几个人打考勤卡的情况,使用了生物识别技术之后,谁也没法带着别人的手指来上班,只有员工自己来考勤,才能通过指纹系统记录出勤情况,从而杜绝一个人代替几个人打考勤卡的情况。
还有一些企业要求员工有很强的责任感。比如天津长途汽车公司,由于客运行业属高危行业,责任心的不足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购进指纹识别产品,以指纹识别系统确保每辆车都有固定的驾驶员。驾驶员每天必须通过指纹识别后才能上车载客,从而提高长途客运的安全性。
这些企业对生物识别的使用不太容易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但对他们来说,生物识别无疑会使企业员工更有责任感、紧迫感,使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提升,而工作效率的提高又会转化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转化成财富的积累。这样的财富是更加看不见摸不着的,甚至在短时期内无法看到回报,但对于一个谋求基业常青的企业来说,高素质的员工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将是一笔无形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曾经隐藏在个别员工漫不经心的态度后,生物识别技术也将他识别出来,写在企业的业绩簿中。
识别成本 有高有低
"一套普通的指纹识别系统只需要几百元人民币,而虹膜识别系统中,仅采集虹膜图像的摄像头就需要几千甚至上万元,而且这种摄像头在国内还没有批量生产,国内应用集成商大多使用国外硬件厂商生产的产品。"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智能图文信息处理研究室的彭良瑞说,"目前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差距很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否采用生物识别系统,采用哪种类型的系统,还要看企业的规模。"
不同企业对安全性和管理模式的要求不一样,所以肯花多少钱来给自己系上生物识别的"安全带"还要视企业的规模而定。
在国内除了指纹识别之外,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还不多,能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的更是很少,指纹识别的应用也大多限于门禁系统和考勤系统。虹膜、脸像、视网膜、声音、步态等识别技术都在研究阶段。这些技术的可靠性及成本存在很大差异,谁将会在今后的应用中挑大梁,还要看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如何。但值得指出的是,虹膜识别凭借其性能方面的优势正在备受关注。
其实不仅是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就是同一技术在国内外产品之间都存在价格差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想享受生物识别技术带来的安全,企业得花大把的银子。原因是国外的产品一般价格很高。价格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较高的研发成本,国外从事生物识别产品开发的企业大都要在研发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费用的负担使产品价格不能降得很低。
而与国外相比,国内生物识别领域的很多研究由负责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机构承担。国内科研机构既负责国家的科研项目,同时又与产品开发公司积极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这实际上为从事生物识别产品开发的国内厂家减轻了科研经费上的负担。因此,国内的产品一般比国外的价格低很多。而且我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已经达成安全产品必须国产化的共识,这使得两者合作更加紧密。
从技术上讲,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使产品开发厂商在技术上与国外大的开发公司站在同一高度。一些研究成果在国际竞赛中的获奖,很好地证明了国内的生物识别技术在国际上具有的很强的竞争力。
生物识别成为奥运备选方案
如果说生物识别在国内的应用还引来众多企业CIO观望的目光,那么在我国政府部门或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生物识别已经进入了决策者的备选方案列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政府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安保投入创下12亿欧元这一令人咋舌的记录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保投入会有多少。
据报道,北京奥组委副主席王伟曾对外确认,2008年北京奥运的安保支出预算将达到3亿美元。和雅典奥运会的12亿欧元安保支出相比,北京的安保投入只占到总体运算的1/5左右。
同样有很多人关注在2008年奥运会上将使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来保障安全,以及生物识别技术能否为2008年的安保工作做出贡献。北京奥组委安保部的赵处长表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来为2008年奥运会保驾,目前正在紧张的评估阶段,奥组委还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3月25日下午,北京奥组委领导到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考察了虹膜识别网络门禁系统等8个应用前景看好的项目。
"虽然距离2008奥运会还有3年的时间,但是我们感觉时间很紧迫,"赵处长说:"因为使用哪种技术和产品不仅涉及产品技术本身的性能,还涉及到产品技术与比赛场馆等基础设施之间配套的问题。"至于是否会将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运用在奥运场馆中,赵处长表示,要先考虑识别速度的问题。
毫无疑问,2008年的北京将会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人员流量将是非常巨大的。在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流量的场所,按一个人通过识别系统要1秒钟算,即便是有很多个识别系统同时准入,需要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因此,生物识别能否加入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的队伍,还要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对于国内的科研机构来说,北京奥运是将自己的产品成功投入实际应用的绝好机会。
中国的企业也许会在看到奥运会中的成功运用之后,对生物识别技术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放心地尝试"奥运品质"。
网友评论